APP下载

论墨子“非攻”与“救守”思想的对立统一

2022-04-22李丽济南大学文学院济南250000

名作欣赏 2022年12期
关键词:墨子战争国家

⊙李丽[济南大学文学院,济南 250000]

墨子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其主要思想“兼爱非攻”对后世影响深远。所谓“非攻”,并不是要反对一切战争,而是反对侵略战争,因为这种战争是不义的行为。“救守”思想是提倡救弱,注重防守,其与“非攻”思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兼爱众生:“非攻”与“救守”思想的统一

“非攻”与“救守”都是墨子“兼爱”思想的体现。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制度已经开始崩溃,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建立中。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一时期,各个诸侯国相互争霸,竞相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为了使自己国家能够霸权一方,发动了不计其数的“以大攻小”“以强欺弱”“以众欺寡”的侵略战争。加之这一时期生产劳动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手工业也在不断发展,形成了一支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手工业者队伍。这些小生产者因为战争无法生存,国家因为战争劳民伤财,“非攻”思想随之产生。

对于战争,冯友兰有过完整的阐述:“墨翟反对兼并战争,但他不是简单的和平主义者;他只主张非攻,而不主张非战。他反对攻,却讲究守。他不主张‘去兵’,而主张备兵,主张备兵自守。在诸侯争霸的时代,不管是大国攻打小国,还是国家内部之间发生战乱,最直接受到战争危害的就是黎民百姓。战争使人们无法正常劳作,不能自给自足。战争需要军人,大量青壮年被迫离开家人,住进军营,在战场上厮杀。当时属于冷兵器时代,没有什么保护措施,上了战场几乎没有生还的机会。即便侥幸归家,也可能如《十五从军征》中所说的那样:‘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战争让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而统治者们却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为了享乐、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和人民、为了能够称王称霸,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连年发动战争。‘今师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为者:春则废民耕种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计数……’”战争发动之后,耽误百姓耕作,影响田地的生产,农民不能耕耘,妇女无暇纺织。同时战争还会消耗大量的物资,因为去攻打一个国家,路途遥远,在路上就要花费许多人力物力。若是粮草断绝,不能及时补充,死亡的士兵不可计数,丧失的军队也不可计数。所以攻打国除了得到多余的土地(可能也会战败失去土地),并没有任何实际的益处,反而还得和被攻打国一同饱受战争之苦。“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攘杀其牲牷,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攻打国进入被攻打国内,砍伐庄稼,砍伐树木,毁坏城市,填平沟渠,夺杀牲畜,焚毁祠堂,屠杀百姓,杀戮老弱,夺走财宝,造成了种种破坏和浪费。这些破坏让百姓没有粮食以供果腹,没有衣物遮体御寒,没有房屋来维持基本生活,使得并不富足的物资更加短缺。

鉴于以上种种情况,墨子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非攻”思想,可当时正处于各诸侯国想要独自称霸的时期,对于墨子所提倡的“非攻”思想,能接受并实行的国家和统治者少之又少。这时候墨子转换了角度,从被侵略国家入手,教他们如何防御别国入侵。同时也没有忘记在“兼爱”思想的大背景下,提出“救守”的观点,却在防御别国的同时,救助其他弱小的国家。

首先,防御是小国在强邻虎视眈眈下得以生存下去的必要手段。为了能有效地对付大国的侵略,墨子强调防御的重要性,重视反侵略的准备工作:“凡大国之所以不攻小国者,积委多,城郭修,上下调和,是故大国不耆攻之。”在周游列国期间,墨子也从未向任何诸侯国建议某个国家可伐可讨;对于防御性的守战则再三致意,最为著名的就是墨子止楚攻宋。墨子从鲁国出发,途中裂裳裹足,走了几乎十天十夜,才到达楚国国度郢,为的就是阻止楚国国君攻打宋国。其次,在《墨子》一书中,讲防御的章节也不少,像《备城门》《备梯》 《备水》《备穴》等篇目都是教如何防守的。“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灭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贵而不为备也。故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墨子这样说显然是意识到了积极防守的重要性,在粮食、兵器和城防守备这三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关于救助他国,墨子充分发挥人道主义精神,不仅自己图傲救世,还发动弟子参加救助弱国的行动。在“止楚攻宋”的防御战中,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持守御器械等候在宋城之上,严防楚国入侵。

墨子面对当时社会战乱不断的情况,提出反对战争的“非攻”与“救守”思想,这是“兼爱”思想的两个方面,都体现出墨家对战争的厌恶、想要和平的思想。而上述所说“非攻”“救守”这两个方面即是由“兼爱”思想生发出来的。“兼爱”就是无差别地爱所有的人,爱天下的父母兄弟就像爱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样,与儒家的“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这种有差别的爱是不同的。兼爱既然是无等差的爱,那爱别国就像是爱自己的国家一样,也就不存在侵略他国了。就像墨子所言:“视人国若其国,谁攻?”如果一个国家是“兼爱”的,那么其就会“非攻”。《墨子·兼爱上》有言:“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盗?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如果天下都相亲相爱,从小的方面说是不会有强盗也不会有偷窃,百姓们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不存在欺诈与仇恨。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各个诸侯国之间不会发生战乱,百姓也不会流离失所。由此我们可知,墨子所提出的“非攻”思想是以“兼爱”思想为依据的。而另一方面的“救守”就更鲜明地体现出了“兼爱”的思想。“救守”思想提倡救弱和防御,救弱即救助弱小,看到别的国家被攻打就会伸出援手提供帮助,而不是幸灾乐祸、袖手旁观。在那个大国吞并小国、强国攻打弱国的时代,一个国家肯花费本国的人力物力去帮助别国抵御侵略,爱人若爱其身,爱他国若爱本国,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兼爱思想的体现。

“非攻”与“救守”都是随“兼爱”思想产生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思想的统一很好地解释了墨家一直强调的“天下皆白,唯我独黑。非攻墨门,兼爱平生”的思想观点。

二、攻守相对:“非攻”与“救守”思想的对立

不主张攻击而主张积极应战,这又是一种对立。关于“救守”,墨子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方针。救守不单单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国家的人民一起投入进来。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二三岁的孩童,都参与到防御战争的准备之中。在《备城门》中有:“客攻以队,十万之众。物之众,攻无过四队者,上术广五十步,中术三百步,下术五十步。诸不尽百五步者,主人利而客病。广五百步之队,丈夫千人,丁女子二千人,老小千人。凡千人而足以应之。此守术之数也。”《号令》云:“女子到大军,男子行左,女子行右。丁女子,老少,人一矛。”墨子对于“救守”思想的施行,可谓是落到细微之处。在《墨子》一书中,仅从关于“防御”的章节来看,其所占篇幅就很大。对于“救守”,墨子是要动员一个国家的全部力量去准备的;而关于“非攻”,墨子周游列国游说国君不要发动战争,如果被接受,那么就会让这个国家少发生战乱。在《墨子》一书中,有多篇详细讨论了如何制作军事武器,其详尽之程度让人觉得宛如是一张武器安装教程图。而制定军事计划,譬如“令贲士、主将皆听城鼓之音而出,又听城鼓之音而入。因素出兵施伏,夜半城上四面鼓噪,适人必或,有此必破军杀将。以白衣为服,以号相得,若此,则云梯之攻败矣”,这种记述在《墨子》中比比皆是。相对于“救守”,“非攻”思想就表述得没有这么详细了,只是以小见大,从一个人偷别人家的桃李为例,上升到攻打别国的不义之战。

除上述之外,墨子的积极防御还包括主动地出击,消灭敌人的力量。《墨子·号令》云:“凡守城者,以亟伤敌为上,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明于守者也。能此,乃能守城。”对于侵略者,要根据守城的情况主动出击,不要被动地困守,“敌人但至,千丈之城,必郭迎之,主人利。不尽千丈者勿迎也。视敌之居曲众少而应之,此守城之大体也。其不在此中者,皆心术与人事参之”。墨子主张对败军要穷追猛打,当敌人溃败时,“则令吾死士左右突门击溃师”,“令贲士、主将皆听城鼓之音而出”。在“救守”中,墨子主张要对溃败之军穷追猛打,不能让他们轻易就逃回自己的国家,“暴乱之人也得活,天下害不除,是为群残父母而深贼世也,不义莫大焉”。墨子的这一主张与儒家的“毋逐奔,掩函毋射,施则助之胥车”的主张正好对立。笔者以为,关于对溃军穷追猛打这一点,与其“兼爱非攻”的思想有所相悖。“兼爱非攻”思想是要求我们平等地爱所有的人,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当别国来犯时,按照墨子的“非攻”思想,被攻打国只需要正当防卫就好,不必再去乘胜追击攻打溃败之军,如此一来,攻打溃败之军就不符合“非攻”主张,这样下去也会形成无限的死循环。

三、结语

在春秋战国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墨子的思想在其中脱颖而出。墨子代表的是当时的小生产者的利益,深受当时平民阶层的欢迎,这也是当时墨家思想能够广为传播的有利因素。而“非攻”思想中的“救守”和防御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非攻”和防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墨子深刻了解到非攻不能帮助被攻打国,在非攻的另一面救守防御才会对被攻打国有所帮助。为此,后世弟子把墨子的主要思想、言行整理成册时,其中的许多篇章都记载了墨子如何在面对各种不同国家攻伐时采取不同的防御方法。

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墨家思想中断了一段时间,在一些朝代也不被认可,但其思想特别是“兼爱”“非攻”思想,跨越了千百年的时间,到现在依旧熠熠生辉,为后世的许多学者所研究和探索,对当今的国际关系也有很大影响。

①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297页。

② 孙诒让:《墨子间诂(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0页。(文中相关引文皆出自此版本,不再一一另注)

猜你喜欢

墨子战争国家
墨子破云梯
墨子训徒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墨子教诲青年
象牙战争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战争催生的武器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