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州市棉花绿色增产增效种植技术

2022-04-22董灵艳袁海涛

棉花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棉田棉花品种

董灵艳,袁海涛

(山东省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山东 德州 253015 )

1示范应用效果

为了棉花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对当地棉花生产的示范引领作用,选择吸收目前棉花栽培先进适用技术,从优良品种、目标施肥、降解地膜应用、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提高植棉机械化程度、适度规模化植棉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技术集成与模式创新,建立了科学规范、可复制、可推广的“三减一增一净” 棉花绿色增产增效综合技术。项目区位于夏津县新盛店镇,面积约26.7hm,项目区比非项目区棉花增产10 %以上,降低化学肥料使用量20 %以上、降低农药使用量15 %以上,省人力用工105~135个/公顷,节省成本20 %以上,综合增效25 %以上,辐射带动面积达330 hm。棉田基本实现无农药、无地膜残留污染,改善了农田土壤生态环境。

2 绿色增产增效种植技术

该技术提出了“三减一增一净”的技术目标,也就是减肥、减药、减工、增效、净化地膜污染,主要集成创新以下六项棉花栽培措施。

2.1引进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引进中棉所60、中棉所70(双30)、百棉1号、鲁棉研37号等高产、优质、轻简化品种,以及采用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德棉16号等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这些品种都已通过省级以上审定,主要解决当地植棉品种老化、品种多乱杂、缺乏优质棉品种、纤维品质一致性差、植棉用工多等问题。

2.2棉花机械化作业技术

在整地方面,使用深松犁进行深松,实现机械松碎土壤而不翻土,不乱土层,促进耕作层下面的土壤熟化,耕作深度为30 cm。在播种环节,棉田实行一膜双行窄根区地膜覆盖精量播种技术,开沟、播种、施肥、覆膜和除草剂喷施一体机作业且一次完成。在中耕环节,采用配套的中耕机械将中耕、培土、去除地膜和施肥一次完成。在病虫防治和化控环节,采用植保无人机技术进行棉田AFD全程系统化调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治虫、治病、化控可一次性完成。在地膜污染方面,棉田应用可降解生态地膜覆盖,免除了人工捡拾或机械回收残膜。在秸秆处理方面,采用机械拔柴和秸秆机械粉碎还田。

棉花全生育期节约人力用工105~135个/公顷,降低生产成本4500元/公顷。

2.3地膜污染防控技术

棉田应用降解诱导期为60±5天的可降解地膜覆盖(也可应用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的地膜,当年使用后一定要回收,使用人工回收或机械回收,地膜回收后运送到回收点待处理),至棉花吐絮期地膜降解失重率达70 %以上,使地膜覆盖既能满足棉花前期生长发育需要,又能避免地膜残留对土壤的污染和减少回收地膜用工,净化了棉田土壤,改善了棉田土壤生态环境,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创新棉花栽培模式,大胆尝试无膜棉种植,即不用地膜,通过改变播期、合理化控等其他栽培措施,也可获得不错的棉花产量。

2.4测土配方施肥

针对不同地块,田间土壤取样后,测定土壤肥力,根据土壤肥力(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的检测结果,提出合理配方施肥用量。检测结果是项目区富含磷、钾,有机质和全氮中等,因而提出了增施有机肥、追施氮肥、补施微肥的原则。与往年相比减少化肥用量10 %以上,主要解决化肥用量多,化肥残留污染问题。

2.5棉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加强病虫测报,严格防治指标,并掌握不达防治指标坚决不防治,改变见虫就打药的习惯,适时防治棉花病虫害。棉花病害施用多菌灵或恶霉灵等进行防治;用啶虫脒、2.5 %溴氰菊酯乳油、吡虫啉防治蚜虫;用1.8 %阿维菌素乳油等防治棉叶螨;种子全部应用包衣技术,防治棉花苗蚜及苗期病害;同时采用害虫诱捕器诱捕技术协同防治牧草盲蝽雄性成虫。以上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减少了用药量和喷施次数,降低农药残留。与往年相比减少喷防次数3次,减少用药总量15 %以上。

2.6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

应用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和品种,如鲁棉研37号,该品种丰产性好、赘芽少、株型紧凑、适合轻简化管理,不整枝或少整枝,吐絮集中。与一般品种相比,该品种整个生育期只进行了1次整枝,2次采收,适合全程系统化学调控和病虫害统防统治,便于降低棉花种植的人工成本。

3 结论与讨论

棉花绿色增产增效种植技术以种棉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适度规模化种植管理,可基本实现化肥农药减施、无地膜残留污染、人工成本大大减少、农民植棉效益显著提高。特别是集棉花种植、收购、加工、贸易的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参加实施棉花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项目,为以后优质棉品种推广、探索棉花产业“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结合起来、将棉花全产业链各环节联系起来、解决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多、杂、乱问题,提供了新的出路。

棉农重产量、轻品质的思想依然存在,必须转变植棉户传统的种植习惯,讲原理、算效益,统一思想,提高对各项技术措施的认识,只有让农民能够直观的看到新品种、新技术的特点、优势和增产的潜力,才能让基地真正起到示范、桥梁、纽带作用。

在棉花生长的关键时期,通过科技培训解决了当地棉花生产中存在的诸多技术问题,让当地棉农了解新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生产关键技术,并及时应用,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科技植棉水平。

在技术实施过程中,创新了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构建科研院所、各级农业主管及推广部门、新型经营主体的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协调配合。

猜你喜欢

棉田棉花品种
棉花是花吗?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的影响
雪白的棉花堡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基于移动GIS的棉田朱砂叶螨预警系统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
走失的棉田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