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措施与建议

2022-04-22邹弘曹晓飞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职业压力中小学教师应对措施

邹弘 曹晓飞

摘要: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大且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受情绪波动的影响,易于产生心理问题。针对该现象,本文综合考虑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对教学状态的影响,从多层面、多角度出发,提出了有效建议。其中,在个人层面,包括工作效率管理、自我情绪调控、自我效能提升以及人际关系培养等方面;在学校层面,包括工作安排、教师评价、校内氛围以及教师培养等方面;在社会层面,包括教师生活和心理需求的保障以及工作特殊性的理解等方面。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措施

教师这一职业具有特殊性,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投入较多,更易体会到情绪波动,因而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随着时代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教师的职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如何化解和减轻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教育环境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从教师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一、教师个人应对职业压力的措施

(一)增强时间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性,中小学教师不仅在校工作时间长,工作以外的时间还需解决未完成及突发的工作事务,因而工作时空都具有相对无限性,加重了教师职业压力。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需要良好的时间管理。中小学教师在时间管理上通常存在如下问题:需要做的事情多而杂,但缺乏条理和工作计划造成时间浪费;对难做的事情逃避拖延等。这必然造成时间紧张和心理压力。中小学教师需要反思存在的时间管理问题,对时间管理陋习及时纠正和预防,并掌握时间管理技能,如运用二八定律,抓大放小;统筹规划零散时间用于完成连续性思维不强的琐碎事务;面对问题积极着手准备,拟定工作计划,避免拖延造成焦虑和压力的持续;培养班干部的班级管理能力和班级自管氛围,减少教师处理班级问题及矛盾冲突的工作量等。

(二)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调控自我情绪

中小学教师长期伏案劳作,缺乏运动锻炼,由此造成生理方面的疾病成为教师职业壓力的重要来源。因此中小学教师应选择自身能力承受范围内且适合自己生活节奏的运动方式,加强锻炼,强健体魄。同时加强锻炼也有助于分散或转移注意力,减轻对压力源的反应,使大脑从高强度的工作或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有利于负面情绪的宣泄和压力的释放。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调控情绪,如保持微笑,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放松训练等,以积极的行动调节缓解焦虑减轻压力。

(三)提高自我效能感,培养和谐人格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所持的达成某一特定目标所需要具备能力的信心,研究表明,高自我效能感能够对抗压力。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自身能力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来对抗职业压力。例如增强学习动机,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各种途径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管理能力,这样在遇见棘手问题时就能更好地应对。另外中小学教师要改变完美主义心态,全面充分地了解自我,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悦纳自我,放弃不切实际、会引发压力的自我定义和要求,直面缺憾,塑造和谐的人格,建立合理的职业期待,从而提高对压力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要学会扬长避短地自我发展,培养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以更好的宣泄和放松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有效的人际支持

和谐的人际交往可以改善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缓解消极情绪。对于教师而言,要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和家庭的关系。在与同事的交往中,应保持同理心,互爱互助,当与同事存在竞争关系和利益冲突时,应公平竞争,以获得同事的认可与尊重。在面对学生时,应明确平等的关系,以民主而非霸权的方式与学生相处,赢得学生的信赖与爱戴,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健康的家庭关系是教师开展工作的坚强后盾,教师应明确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不把工作情绪带入家庭,经常与家人沟通交流,履行自己的家庭责任,建立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在遇到困境时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外界的支持可以改善中小学教师的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提升幸福感,缓解对压力的感受。因此当面对职业压力时,可以从同事、领导、家人、朋友等处寻求支持和帮助,以便重新认识和理解压力,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学校可采取的应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措施

(一)坚持适度性、差异性原则,合理安排教师工作

合理编排课程及作息时间,早晚自习可实行看班制,一名教师负责一个楼层学生的早晚自习。在留给学生充足自主学习时间的同时,也把教师从早晚自习的硬性束缚中解脱出来。改革教学管理方式,明确教学管理目的,消除随意性,减少重复培训及非必要检查、评比,以便给教师留出更多的自主时间和自由空间从事创造性工作。例如可在教务常规检查上,按照教师资历、水平不同,分层要求,在保证教学效果的情况下,减少无效劳动。教研活动应讲求实效,因需设定,给予教师充分的自由,不拘泥于形式,而以整体学生成绩和教研成果来评价和督促教研活动开展。面对学生管理的复杂性,学校应在教师处理学生问题时提供合理的制度支持及心理咨询等专业保障,学校设立专门岗位对问题学生进行连续的行为记录和心理矫正,也能有效分担教师的工作负荷,缓解教师职业压力。

(二)教师评价标准多元化、科学化,实现积极的价值引导

教师劳动成果的延迟性和无形性,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工作的过程性评价,让教师的隐性劳动成果得以及时体现,肯定教师付出的努力,避免教师因教学成就感的延后满足而使用高压手段、疲劳战术拔苗助长,伤害师生身心健康。通过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回归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也将教师从应试教育的高压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应进行综合性评价,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工作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参考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评价,而非仅以成绩论成败。第三要加强团体评价,在考核时侧重于以科室、年级、学科为单位进行团体考核,在管理中落实师徒结对、集体备课,这样有助于教师在面对压力时,能获得更多专业帮助和情感支持,避免孤立无援孤军奋战。第四变横向评价为纵向评价,引导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变单向评价为交互评价,教师、领导相互评价,注重评价民主性。

(三)创建和谐校园,减轻人际内耗压力

相对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会给人安全感,缓解压力,而沟通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渠道。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可以消除误会、增强情感、加强互助,把教师之间不可避免的竞争定性为良性竞争。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之间沟通可以减轻教师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可以更好地倾听教师的声音去制定规章制度和教学目标。尤其是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兼顾规范化和民主化,一方面要依政策办事,保证制度体系规范化和实施过程严格性,另一方面实现制度体系民主化,在制定时要让教师参与到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在制度实施时也要及时公开每一环节,并注意灵活调整。最终要让教师意识到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而非剥夺教师自由和权益。可充分发挥如教师联谊会、教师论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代表恳谈会等沟通渠道的功效,加强教师间的情感交流,及时化解教师消极情绪。

(四)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心理调控能力

高質量、多形式的教师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是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策略。通过培训教师可对教师职业特性和当前教育发展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同时,对工作中会面临的压力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注重在职培训,尤其是校本培训,通过“专家引领、合作互助,自我反思”的校本模式,加强对包括领导和学科骨干在内的教师培训。在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时,应避免形式主义和重复性无意义培训。可采用分层次培训、专题性培训等高效率培训模式,提升教师多元教学能力,实现自身专业成长,从而解决一些职业中存在的压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教师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可以定期开办心理讲座或设置心理咨询室,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调控能力。

三、社会方面可采取的应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措施

(一)保障中小学教师的物质和心理需求

要支持教师的积极性,向优秀教师提供与其工作相对应的工作条件和报酬。物质保障和社会地位是中小学教师能以无限的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这一工作中的前提。因此政府应从经济上改善教师待遇,从舆论上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

(二)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教师职业的神圣并不能掩盖教师也是人的事实,社会各界要充分理解教师职业的艰巨性、特殊性,社会、家长要和教师合力,共同承担起教育重任,而不因对教师抱有过多期待和要求而求全责备。同时各种媒体要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减少哗众取宠的功利,摒弃先入为主的思维,坚持公平公正的引导,实事求是,还原事情真相。

参考文献:

[1]夏斌.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56-59).

[2]黄桂萍.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2019(24).

[3]张燕.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社会应对研究[J].教育界.2019(59-60).

猜你喜欢

职业压力中小学教师应对措施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分析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