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味道
2022-04-22赵成波
赵成波
周末来到弟弟家做客,餐桌上一串串蒸煮的粽子,氤氲着刚出锅的热气,剥开青绿色的新鲜粽叶,糯米混合着粽叶的清香溢满了屋子,咽下一口,一种久违了的味道深深地刺激了我。
“这是谁包的粽子?”我问。弟媳似乎一下子洞悉了我内心的疑惑:“这是母亲教我包的。”喔,原来这是母亲的味道。
母亲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好劳力,在别人眼里当个“男汉”。出集体工时,她是丢了扫把捡洋叉,插秧、割禾、捡肥,样样做在别人前面,一年下来评的工分比在大队当会计的父亲还要多,要知道,那时大队会计的工分是以一个中等男劳力的标准来衡量的。母亲除了要参加本队的生产外,每到冬天也闲不下来,要参加冬修。修建钱粮湖时,她是女子红旗班的队员,顶着凛冽的寒风,踩着齐脚深的淤泥,将一担担泥土挑到堤岸上。每当她跟我述说时,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铁姑娘郭凤莲在大寨挑土造梯田时坚毅辛劳的图画。
母亲还有一双巧手。上世纪80年代,农村时兴腊月熬麻糖。有一年,从江北监利过河来的一位女师傅,上门给我们家熬制了一锅麻糖,母亲用心在旁边揣摩。待到第二年,母亲就能独立工作。经过发酵、火熬等程序,烫热的麻糖浆经过母亲的巧手,不断地拉扯、摆弄,由开始时的稀泥状,渐渐增进韧性,颜色由黑变白,等冷却后,再一刀刀切下来,麻糖便成了待客最好的礼品。过去没有松仁、开心果,也没有样式繁杂的糖果,在麻糖的美味滋润下,让我们童年的每一个年节充满惬意、喜庆。
无论在学生时代还是后来从教后,每到寒暑假我回家,母亲总会用包粽子来款待我,似乎不这样就怠慢了自己的儿子。包粽子很复杂,很辛苦,我总是劝她不要自己做,想吃到二里外的集镇上就能买得到,但见母亲那么兴致勃勃,我也就只好作罢。老早,她就把糯米浸泡起来,待几个小时后,将洗净的粽叶整齐地堆放在筲箕里,粽带分开成若干绳条固定在木椅的靠背上,母亲熟练地将粽叶捏成圆锥形,倒入糯米,用筷子将糯米均匀地搅匀戳紧,粽叶横折又竖叠后,粽条经过母亲神奇的手,横几下,竖几下,就缠紧了粽子,这个力度要掌握得恰好,紧了煮时容易断,松了熟后又容易散。然后一个精致灵巧的粽子就呈现在眼前。可知,这粽子包着的是对儿子满满的爱啊。
这么多年来,我已经习惯了母亲做的粽子,純糯米制作,不加其他物质,一如她的为人,简单而直白,不掺任何杂质。我吃过很多带腊肉、红枣的粽子,味道挺不错,但总有点生疏和不习惯。
前年一次意外摔倒,72岁的母亲中风了,虽经抢救没有生命大碍,但也留下不少后遗症,行走时步履蹒跚,微颤的右手拿不稳锅铲,她彻底告别了六十多年的“火头军”岗位。
此刻,母亲的味道,又一次浸入儿子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