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大误区,你踩雷了吗?

2022-04-22汪永华

家教世界·V家长 2022年3期
关键词:零起点幼小纪律

汪永华

随着教育受重视程度的普遍提高,对于新生代父母来说,育儿焦虑成了一个普遍问题。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如果家长理解不到位,幼小衔接可能会出现断层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幼小衔接的三大误区。

误区1:幼小衔接是大班的事情

对幼儿来说,幼小衔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个幼儿园阶段的“学习”不仅是帮助幼儿掌握知识经验,还包括其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等,这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与提高的实质。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进入大班之后才开始的。因此,无论幼儿处在哪个年龄阶段,幼小衔接的内容应渗透在幼儿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误区2:幼小衔接就是要多学习知识

幼小衔接不等于幼小衔接班,很多幼小衔接班在重视幼儿知识的增长时,忽视了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事实上,学习品质对儿童在学校能否取得成功尤其重要。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学习品质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在学习态度方面聚焦于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与动力;在学习行为和习惯方面则关注儿童的注意力、专注力、目标性、合作性等;在学习方法层面重视儿童的观察、探究、分享与展示等。”这些学习品质的养成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或重要领域,直接影响着儿童未来的学习质量与效能。

误区3:“零起点”等于“零准备”

“零起点”教學强调小学起始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的零起点,以及课程实施的“零”起点这两方面。但“零起点”并不等于零准备。小学是系统化学校教育的起点,有着与幼儿园教育不同的特点与要求。与幼儿园相比,孩子的角色、学习任务、学习方式以及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变化。这样的大变化需要儿童在进入小学前有一个平缓的过渡和充分的入学准备。儿童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一定程度上是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准备的。

坚持“零起点”教学,不是让我们不做任何准备,而是告诉我们如何避免一些幼小衔接的误区,让我们明白如何更好地使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教学上实现双向衔接,如何正确地做好入学准备。

对于幼小衔接,家长该做什么呢?

情感衔接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会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又会产生一定的恐惧。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心灵比较脆弱,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都会产生不适应,因此心理上会抵触去一个陌生的环境。这个时候就需要紧密观察孩子内心的情绪和心态,因为家长才是与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一旦有什么异样的情绪,家长比老师还要更快感知到,由家长来观察孩子情绪和心态波动是最合适不过的。一旦家长发现了孩子的心理变化,就应该正确改进孩子的心态。

习惯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在课程内容、课程数量、生活习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经常会出现不习惯。家长在大班幼小衔接中应逐渐培养孩子的小学学习、生活习惯,应该尽量调整他们的习惯,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激发孩子的向往之情

不管家长怎么说,都不如孩子自己想要去上小学最有效果。在孩子的幼儿园大班时期或者是幼儿园毕业的暑假时间,建议家长要多给孩子讲一讲上小学后的生活。并且可以给孩子读读故事,然后告诉他们上了小学,他们自己也能认识那么多字,读懂很多故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上一些幼小衔接的课,让他们多与小学生接触,产生向往之情。

家长朋友们,避免三误区,做到三衔接,孩子的幼小衔接就不用愁啦。

【知识链接】

为什么幼儿园的纪律较为宽松,上了小学之后对于孩子的纪律要求越来越严格了呢?

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孩子对于道德要求(也就是纪律要求)的理解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服从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没有真正的道德与纪律概念,纪律规则在他们眼里也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

第二阶段:习俗水平(9-16岁),考虑他人与社会对于“好孩子”的标准,认为好的行为可以得到赞赏,认为社会规则与纪律具有权威性。

第三阶段:后习俗水平(16岁后),明白法律与纪律是大家商定的社会契约,对于道德和纪律有了自己的原则与判断。

所以,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纪律要求,是根据他们思维发展程度和接受程度来制定的。

猜你喜欢

零起点幼小纪律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苦恼的“幼小衔接”
小学一年级实现“零起点”教学意义重大
甜蜜欢颜
浅谈零基础留学生的汉字教学
对多媒体辅助零起点日语专业教学的再思索
纪律
纪律是所有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