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时空观念”教学策略探析

2022-04-22苏夏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5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苏夏

摘要: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处于基础地位。加强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从“背历史”到“学历史”的转变。那么具体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呢?本文结合几个具体的课例,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时空观念;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目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高中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对促进其高效学习历史知识以及培养历史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事件解读路径

针对一件历史事件,一个历史阶段,学生要能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如事件发生时的历史背景、与事件有关联的人物、事件在当时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所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唯有掌握多维触点分析能力,才能利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不同的维度构建对历史的综合性认知,以摸清事物发展的全貌。事件解读路径,指的是教师以某一个具体事件为重点知识的载体,启发和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其时空观念素养。比如,中国并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阶段,但经历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该如何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思考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重点解读此过程中的几个重要事件,在“开始阶段”的鸦片战争事件,在“进一步加深阶段”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事件,在“大大加深阶段”的甲午中日战争事件,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事件。通过重点解读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四个标志性事件,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线索,形成“以中心点发散,以事件为维度”的圆环式思考轨迹,先全面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深入理解为什么中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阶段这个最开始抛出的问题。回顾整个思维过程,其实就是用发散性思维来训练追本溯源思维。而具体到事件解读这个学习行为本身时,与事件关联的时间与空间自然也就被囊括其中。

二、基于小组合作培养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其需要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判断出历史各个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同时能够通过地图对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可以结合时空对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进行表达,并采用一些时间表对历史的进程进行编排。这是一种考验学生综合历史能力的一种方法,落实在高中历史实践课堂中也是非常必要的。就当下的高中生而言,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往往在脑海中缺乏一根主线,并不能够将历史发生的前后时间以及事件相互连接,这也是导致学生在测试时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融入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整理出某一个时间段的历史事件,并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影响等,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展现。这就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历史框架学习图,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三、现实结合路径

现实结合路径,指的是将历史知识置放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分析与思考。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搜集背景资料,主要以经济为参考物,搜集当时我国的经济生产情况与其他国家的相应情况,将不同国家与国家的经济生产力放在一起,先运用对比分析法客观地于经济层面分析中国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与综合国力情况,而后进行对外交往层面的分析与讲解。实际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其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国家实力与国家利益,而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一样的表现。最直观的就是我国当前的国家实力与教材中介绍的那个阶段的国家实力有着天差地别的变化,因此我国当前的外交情况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情况有着很大区别。这其实就是时空观念素养中,从事物联系中抓住规律,从单一事件中总结共性的一种表现。现实结合分析法,让历史知识“更接地气”,让学生能真正地从历史中积累经验,获得启发,促进时空观念素养的发展。

四、人物分析路径

人物分析路径,指的是教师以某一位人物为分析对象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近代史时,就不得不提孙中山先生,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孙中山的一生,将其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联系起来。分析人物身上的节点性事件,这其实也是分析中国发展历史过程中的节点性过程。分析人物的社交关系,其实也是分析与中国民主革命有关人士。通过以孙中山为分析的核心点,采用多维触点分析找到与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有关的内容,其实就是以人物为载体抓住事件关联的时空观念素养的表现。

五、对比分析路径

对比分析路径,指的是教师以某一个元素为参照物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让学生在时间与空间的交叉中理解知识。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与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为例,教师可以将这两个单元置放在一起进行教学,结合上面提到的时间顺序路径,以年份为单位,对比同一个时期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和在西方国家发生的事情,思考为什么同一个时期中西方的差异如此之大。在中外历史对比中,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经济水平、政治制度、文化观念),思考和挖掘差异背后的原因,从综合的角度思考理解当时中国的发展为什么落后于西方国家。对比分析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促使其在对比中对历史知识建立多维立体的空间认知,培养思维的全面性与客观性,这也是时空观念素养所推崇与强调的历史思维能力。

结论:

总之,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从多个维度、多种路径渗透时空观念,为高中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提供巨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高军宁.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培养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2):61-62.

[2]严文丹.高中历史教学中发展“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41-42.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