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民族聚居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2022-04-21蒲利利薛华菊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黄南耦合度文旅

□文/姜 丽 蒲利利 薛华菊 姚 远

(1.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旅游学院 青海·西宁;2.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甘肃·兰州;3.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学院 甘肃·陇南)

[提要] 当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发展热点,依托高原民族聚居区资源优势,黄南州与青海省文旅厅联合打造省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对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8~2019 年黄南州文化和旅游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权重法、耦合度与同步性等模型,对示范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测度与评价。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文旅融合成为国内旅游目的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热点。根据亚太旅游组织调查发现,有60%的游客在旅游消费中愿意为文化体验项目买单,这说明旅游是人们寻找民族文化共鸣,获得思想陶冶的有效方式。

国外学者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相对成熟而系统,Richards 和Raymond(2000)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提出创意旅游,Harris(2009)指出地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Greg Richards(2011)和Gareth Butler(2014)指出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等。国内对于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相关研究始于21 世纪初,集中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关系、融合必要性、融合特征和趋势、融合动力及机理、融合模式及路径等方面。对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大多关注的是文旅产业互动发展的结果,而对融合前期阶段的产业耦合关注较少,特别是进行融合水平测度、是否存在耦合关系及互动发展是否存在协调性等缺乏定量的分析。

近年来,青海省黄南州实施“两大战略”、推进“三区建设”,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目前,关于黄南州文旅融合研究主要集中在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建设以及乡村文旅融合等方面,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尚未出现。结合新时代文旅融合“文化与旅游的协同效应研究”的研究趋势,选取2008~2019 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权重法、耦合度、协调度及同步性模型对黄南州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及融合发展进行测度与评价,为高原民族聚居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典型案例研究。

一、研究区概况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青海省东南部、甘青川三省交界处,地势南高北低,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州总面积1.82 万km2,2020 年常住人口276,215 人,属高原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3.26%,藏、汉、土、回、蒙古、撒拉、保安等15 个民族长期在这片土地上聚居,在交融中共生共存、和睦相处,是一个多民族集聚、多文化融合、多宗教和谐共存的地区,拥有鲜明的多元文化交错过渡、景观边缘过渡性与半农半牧文化特征,具有突出的文化旅游休闲体验价值。黄南州是青海省藏文化和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故乡,2008 年被批准设立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第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014 年黄南被列入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2019 年正式确定为黄南州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涉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第一个文化保护区,成为中国西部和藏区第一个鲜亮的文化品牌,“热贡艺术”文化品牌优势显著。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黄南州热贡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 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 个、文化产业示范户80 家,是青海省示范基地最多的地区;拥有“青海100”文化旅游体验点19 家、非遗保护传承基地8 家、省级民族手工艺品生产示范扶贫基地36 家;各级非遗名录项目达701 项,其中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 项,代表性传承人465 名;各级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民间工艺师1,037 名;非遗传习中心99 家、非遗宣传展示点42 个、非遗示范户158 户。2019 年黄南州文化产业营业收入为11.4 亿元,占区域总产值的11.30%。

同仁是青海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08 年热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2017 年“西域胜境·神韵黄南”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黄南州也被认为是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最多样性、独特性的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潜力巨大。2019 年,黄南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10.7 万人次,同比增长21.5%,旅游收入23.52 亿元,同比增长20.5%,人均旅游消费350.57 元,文化旅游经营主体达600 家,文旅从业人员4.17 万人。随着热贡文化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以观光、研学、采风、文化休闲体验为目的的国内外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及占全州GDP 比重逐年增加。2008~2019年,游客量年均增长率、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人均旅游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8.03%、41.92%、12.77%,分别增加了14.15 倍、46.04 倍、2.75 倍。旅游市场人均消费水平不断增加,但与旅游市场规模的增长变化浮动仍有一定的差距,虽然黄南州截至2019 年旅游人次及收入的规模总量仍较小,但现状旅游市场的相对规模并不小,2019 年黄南州游客接待量与当地常住人口的比值约为29∶1,旅游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约为1∶4.3,均高于江浙沪等东部发达省份的相应比值。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逐渐提升,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文旅新消费时代游客的情感型消费和更高层次的文化型消费需求,这为黄南州文旅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契机,成为推动黄南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助推区域经济增长,繁荣文化事业和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图1、图2)

图1 2008~2019 年黄南州旅游总人次统计图

图2 2008~2019 年黄南州旅游总收入统计图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指标选取。2019 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分析报告从发展规模、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等方面构建了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李翠林、刘菥雯(2019)选取文化创意产业机构数量、从业人员、旅游产业数量及企业机构数量等建立新疆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相应的测算指标等。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黄南州文化和旅游产业统计指标,选取相应的测算评价指标,具体指标见表1。(表1)

表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

(二)熵值法确定指数的权重和评价值。首先,为避免各指标由于性质、计量单位不同而缺少综合性,运用极值法对各项二级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公式如下:

其中,Xij为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Aij为第i 年中第j 项指标的原始值,max(A1j,A2j,…,Anj)为各年中第j 项指标的最大值,min(A1j,A2j,…,Anj)为各年中第j 项指标的最小值。运用极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在处理数据为0 的基础上,加略大于0 的数以防无意义,本文采用加0.0001。

其次,计算每个评价指标的熵值,公式如下:

再次,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公式如下:

其中,dj表示第j 项指标的差异系数;Wj表示第j 项指标的权重。

(三)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度的测算

1、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函数,公式如下:

其中,F(X)为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函数;j(j=1,2,3,…,n)为文化产业评价指标的个数;Wj为评价指标的熵值权重;Xij为文化产业第j项指标在第i 年的无量纲化值。

2、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函数,公式如下:

其中,G(Y)为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函数;j(j=1,2,3,…,n)为旅游产业评价指标的个数;Wj为评价指标的熵值权重;Yij为旅游产业第j项指标在第i 年的无量纲化值。

3、耦合度模型是反映文化和旅游内在联系强度的模型,可以系统衡量文化和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紧密程度,这种关系可以表现为正向和负向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称为良性耦合与不良耦合。判定公式如下:

其中,C 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度,其计算值区间为[0,1],C=0时耦合度最小,C=1 时耦合度最大;C 值越大,表示系统的耦合度越高;C 值越小系统的耦合度越低。借鉴2019 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分析报告,将耦合度等级划分为4 个区间。(表2)

表2 耦合度等级区间划分一览表

(四)耦合协调度判定。耦合协调度模型能够系统衡量文化和旅游产业之间的协同程度,即相互配合与协调一致的程度,并保证两者之间实现良性循环。耦合协调度与两者的协同发展效应成正比,协同发展效应越好,分值越高,反之越低。判定公式为:

其中,D 为耦合协调度值,D∈[0,10];C 为耦合度值;T 为综合协调指数,是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调和指数,反映两者的协同效应及发展水平对协调度的贡献;α+β=1,α 和β 分别表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权重,即贡献系数,则令常数α=β=0.5;γ 为调节系数,取值为0.5;F(X)和G(y)分别表示文化产业无量纲化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表3)

表3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等级区间划分一览表

(五)同步性模型。同步性模型可以反映文化和旅游产业之间的差距,说明两者之间的相对关系,对文化产业相对于旅游产业超前、同步还是滞后发展进行度量,其表达式为:

其中,P 是同步性,F(X)是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指数,G(y)是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根据P 值大小设定文化和旅游产业同步性的判定标准,划分为3 个区间。(表4)

表4 文化和旅游产业同步性等级区间划分一览表

三、结果与分析

将黄南州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各项研究指标的原始数据代入表1和表2,运用熵值赋权法计算出各项指标的相对权重,得出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指数权重。通过公式(6)、(7)计算出黄南州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值及耦合度、协调度与同步性值。

黄南州文化产业大体呈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旅游产业在2014~2019 年呈震荡波动态势。2008~2019 年,黄南州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测算值在0.6~1.0 之间,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稳定。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除2008 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2011 年受大地震影响和2015 年特殊年份有较大幅度波动外,其余年份也基本保持稳定状态,旅游业发展虽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发展态势。2015 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给予政策扶持,黄南州以文化旅游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大力推进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努力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黄南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综合发展评价水平明显上升,而旅游产业的敏感性、旅游需求的多变性与旅游供给的既定性产生的供求矛盾使得旅游产业在2015 年后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加快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图3)

图3 2008~2019 年黄南州文化、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统计图

2008~2019 年黄南州文化产业综合评价曲线在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曲线上方,文化产业综合发展评价值较高(平均在0.8393),高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评价值(平均在0.5355),文旅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黄南州文化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旅游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较大,产业发展趋势整体上保持上升。凭借良好的自然风光发展起步早、成本低、见效快,但文化旅游需要一定的成本投资,文化旅游品牌推广和市场发育需要一定时间。根据测算结果,黄南州文旅产业同步性P 值基本保持在1.5996,随着2015 年旅游产业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同步性值在2015 年后表现出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成负相关的波形曲线发展态势,文旅产业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说明黄南州仍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文旅产业融合程度低、融合不深,文化品牌未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尚未有效转化为旅游品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图4)

图4 2008~2019 年黄南州文化、旅游产业耦合度与同步性值统计图

黄南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是地方文化的产物,均以自身文化资源为主要生产要素生产文化产品,如黄南藏戏等旅游演艺既是文化产业中的产品,也是旅游产业中的产品。因此,两者之间具有深刻的同源性与内在耦合性,耦合度较高。黄南州文旅产业的耦合度发展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平稳发展阶段:2008~2014 年两产业耦合度较为平稳,耦合度测算值始终处在(0.3,0.5]的域值范围,属于较低耦合,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保持在0.0738 左右,波动幅度不大,整体发展基本保持平稳,文旅产业两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一般,耦合发展程度较低;(2)动态调整阶段:2015~2019 年两产业耦合度在(0.3,0.5]与(0.5,0.8]区间波动,处于较低耦合向较高耦合转变的动态调整阶段,文旅产业两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度增强,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交互耦合发展的程度较高。

依据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黄南州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始终处于[0.40,0.70)的耦合协调区间,耦合协调度平均值在0.5616,两系统之间长期处于中等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协调发展程度不高但呈“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阶梯式上升,属于良性耦合。(1)2008~2010年两产业耦合协调度在[0.40,0.50)的域值范围,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较低,协调发展效应较差,协调发展程度有待提升;(2)2011~2014 年耦合协调度处于[0.50,0.60)的域值范围,处于勉强协调,耦合协调度有所提高,文旅融合协调发展程度有所提升;(3)2015~2019 年耦合协调度处于[0.60,0.70)的域值范围,两产业相互提升、配合协调,两系统间实现良性循环,处于初级协调的中等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同时,根据同步性测算结果,2008~2019 年黄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始终滞后于文化产业,文旅产业同步性发展为“旅游滞后型”。总体来看,黄南州文化与旅游产业总体协调发展程度不高,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同步性发展有待提高,尚未充分挖掘和利用优良的文化资源禀赋,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旅游发展竞争力提升方面仍有较大潜力。

四、结论

(一)黄南州文化产业综合发展评价值高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评价值,产业发展存在差距,但发展趋势总体上均保持稳步上升。根据黄南州文旅产业同步性P 值,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文旅产业同步性发展为“旅游滞后型”,并随着2015 年黄南州旅游产业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文旅产业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说明黄南州旅游仍以传统的观光休闲旅游为主,文旅产业融合程度低、融合不深,文化品牌未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尚未有效转化为旅游品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黄南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深刻的同源性与内在耦合性,耦合度较高。耦合度发展可以分为平稳发展阶段(2008~2014 年)和动态调整阶段(2015~2019 年),由较为平稳的较低耦合等级阶段转向较低耦合向较高耦合转变的动态调整阶段,两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度增强,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交互耦合发展的程度提升。

(三)黄南州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长期处于中等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协调程度不高,但两产业相互提升、配合协调,耦合协调度呈“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阶梯式稳步上升趋势,属于良性耦合,两系统间实现良性循环。但黄南州目前尚未充分挖掘和利用优良的文化资源禀赋,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旅游发展竞争力提升方面仍有较大潜力。

(四)文旅融合背景下高原民族聚居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转变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禀赋,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与开发,通过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实现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激发高原民族聚居区民众参与性与内源性动力,对接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在新的时空背景下传统文化资源“结构-功能”的转型。

猜你喜欢

黄南耦合度文旅
中国北方蒸散-降水耦合度时空变化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某MPV地板加速振动优化与控制
一种基于SINS与LBL的水下隐蔽导航定位方法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沉默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