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对老年人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的分析

2022-04-21林雪华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咪达唑仑功能障碍麻醉

林雪华

(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广东阳春 529600)

在社会老龄进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老年患者数量处于逐年增加的趋势,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因不断衰退,可能合并发生多种慢性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难度。在外科手术操作期间因老年患者对于药物耐受性以及消除作用逐步降低,在手术操作的刺激性作用下逐步增加了手术中、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性,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了对麻醉医生的要求[1]。咪达唑仑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镇静药物,在围手术操作期间具有理想的镇静作用,合适的用药剂量发挥较为充足的优越性,促使手术操作过程更加平稳[2]。文章展开对照研究,分析评估老年人手术操作期间应用不同剂量咪达唑仑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治疗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纳选对象共计122例,选用随机数字表法作为比较研究分组方式,将收治患者均匀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汇总一般资料:对照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77岁,平均(66.41±2.49)岁;观察组男37例,女24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78岁,平均(66.33±2.41)岁。对照组、观察组等基线资料展开对照研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纳选对象年龄均大于60岁;术前认知功能正常、意识状态清晰、沟通、交流无障碍;无神经系统病史;无长期服用精神系统类药物史;病历资料、随访资料完全;患者以及家属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予以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对于干预药物具有过敏反应者;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过度肥胖且伴随发生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具有家族性精神类疾病或者认知功能障碍者;研究期间不能积极配合;存在呼吸系统、肾脏以及肝脏等器质性病变者;临床资料缺失、研究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操作前均常规禁食、禁饮6~8h,未用药,进入手术室后创建静脉通路,监测患者体征变化情况。选择应用硬膜外麻醉措施,L2~3间隙向尾置管,在手术操作期间应用浓度为1.6%的利多卡因以及浓度为0.15%的布比卡因混合液麻醉维持,鼻导管吸氧,将氧流量设定为2~4L/min,平面T6~S5,在完全阻滞以后对照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用药剂量为0.05mg/kg,观察组咪达唑仑用药剂量为0.10mg/kg。随后应用枸缘酸瑞芬太尼3.5μg/kg、丙泊酚脂肪乳注射液1.5mg/kg,两组患者用药剂量和用药方式完全相同。在麻醉诱导5分钟以后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机械通气,然后再展开手术治疗,在手术操作期间调整麻醉用药剂量,维持麻醉状态[3]。

1.3观察指标

1.3.1麻醉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麻醉时间、瑞芬太尼用药剂量、丙泊酚用药剂量、睁眼时间。

1.3.2 MMSE评分 应用MMSE量表进行患者记忆力、注意力、语言、书写、计算等内容的测定,总分值为30分,所得分值不足24分,则表示为患者在手术结束以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4]。

1.3.3认知障碍发生概率 统计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以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对比其发生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麻醉情况对比分析

对照组、观察组麻醉时间、瑞芬太尼用药剂量、丙泊酚用药剂量、睁眼时间所得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麻醉情况评估结果

2.2MMSE评分对比评估

手术前,两组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比对照组MMSE评分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MMSE评分对比结果分)

2.3 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概率对比分析

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概率较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概率对比分析(n、%)

3讨论

认知功能障碍属于老年患者在手术结束以后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目前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并不清楚,但是已经有临床研究资料证实高龄属于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影响因素[5]。因老年群体脑部组织神经递质生成处于明显不足状态,受体数目代偿性增加速度较慢,导致受体对于神经递质分子的亲和力逐步降低[6]。再加上老年患者肝肾功能逐步降低,机体脂肪组织所占体重比例逐步升高,脂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比较大,清除半衰期较长,延长了部分对于认知功能影响药物的作用时间[7]。

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前,两组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比对照组MMSE评分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概率较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咪达唑仑属于麻醉期间常用诱导药物,其应用作用在于催眠、抗惊厥、抗抑郁以及肌松等,也可作用于维持麻醉过程[8]。经有关调查研究数据证实咪达唑仑属于影响老年患者苏醒时间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该对照研究结果表示,咪达唑仑在老年患者麻醉过程中起效迅速,短时间内患者意识丧失,可以降低患者对于药物产生的刺激性疼痛,且用药过程中不存在其他药物作用后存在的肌肉颤动、呛咳等相关并发症,可以保证麻醉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9]。围手术期适当麻醉状态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剂量过小会导致麻醉过浅,不利于手术展开,还会增加患者苏醒速度,导致患者痛苦感加重;剂量过大则不利于患者苏醒,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0]。此次研究结果证实适量增加咪达唑仑可以获得充分镇静的作用,与其他麻醉效果协同作用,有利于降低丙泊酚以及瑞芬太尼的使用量。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手术中适量增加咪达唑仑应用剂量可以保证麻醉诱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0.10mg/kg属于较为理想的用药剂量和方案,可以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借鉴和推广。

猜你喜欢

咪达唑仑功能障碍麻醉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布托啡诺与咪达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咪达唑仑和1-羟基咪达唑仑的浓度*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氢吗啡酮联合咪达唑仑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痛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