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接触网腕臂管材输送装置设计
2022-04-21齐光宇吴宗庆胡森龙李金洋
齐光宇 沙 杰 吴宗庆 胡森龙 李金洋
(河南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郑州 450001)
智能建造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等为技术体系,依托自动化设备而形成的创新发展模式[1]。接触网腕臂智能建造将整条施工路线划分为多个区间段,实现腕臂集中预配。通过算法的优化整合,将多根不同长度的腕臂分为一个加工组,对各区间加工数据整合后,进而指导管材长度的选取,实现管材的最大化 利用[2]。
与智能建造技术相匹配的管材输送设备,应配合腕臂加工要求及智能建造的加工数据,完成单根管材的多次切割及多工位加工的精准输送。目前,市场上尚未出现能完全满足要求的自动化输送设备。针对现存问题,为更好地服务腕臂智能建造,同时考虑管材输送的实现方式,提出了一种接触网腕臂管材输送装置的设计方案。
1 输送装置方案设计
1.1 腕臂管材基本参数
输送装置对象为平、斜腕臂管材,如图1、图2所示。管材的基本参数见表1。
表1 管材基本参数
1.2 方案设计
腕臂管材输送设备将管材依次输送到指定工位,通过预处理(钻孔、切割、喷码、切割端面去毛刺以及切割端面防锈喷漆)、套管装配等加工后成为成品腕臂。
考察现有腕臂管材输送设备,开展对智能建造背景下的腕臂管材输送装置研究工作。考虑生产要求,确定输送装置的各个机构及结构布局[3]:首先,考虑装置整体性,将平、斜腕臂管材上料机构布置于两侧;其次,采用多排链条同步输送上料,保证管材以水平状态稳定上升;再次,支撑面设计为倾斜状态,管材依靠自身重力滚落至输送位;最后,为实现平、斜腕臂管材共用同一传送廊道,抓取输送机构的悬臂支撑架不能过长,这就限制了输送范围。为解决后续管材进行预处理加工的输送难题,设计了两套四爪卡盘输送机构,配合抓取输送机构,实现了腕臂管材在加工工位间的精准输送。输送装置各机构及结构布局如 图3 所示。
2 动力传动机构设计
8 m 平腕臂管材以及4 m 斜腕臂管材需要实现自动化上料。由于8 m 管材上料传动机构跨度较大,相比4 m 斜腕臂管材传动较为复杂,需要对其动力传动机构进行研究。
输送链设计一次存放5 根管材。为方便管材的搬运,输送链与地面成60°夹角。带动长8 m 的管材上料,传动路线较长,使用一根轴易产生挠性变形,需要将传动轴进行分段。使用万向联轴器连接各段传动轴,同时加装支撑件,通过传动链将动力传递到传动轴上,带动输送链进行上料。考虑传动轴上输出点的数量,合理布置输入点及输出点的位置,可减少应力集中[4]。动力传动机构如图4 所示。
2.1 传动轴的设计
传动轴是动力传动机构不可或缺的零件,直接影响动力传递性能。考虑到装置会变更使用场所,要便于拆装和更换。因此,选用六角棒型材更加合适,材质为较常使用的316L 不锈钢[5]。斜腕臂管材传动机构传动轴定为2.5 m。平腕臂管材传动机构传动轴由两段长2.5 m 的六角棒组成。
由图4 可知,在动力输入位置处,传动轴受到传动链拉力的作用,是整根轴上受力最大处。若传动轴尺寸(对边距离b)选择不合适,将在此处产生超出许用范围的变形,造成传动机构的破坏。因此,有必要对此位置进行挠度计算[6],依据变形允许量选择合适的六角棒。以动力输入处d 点所在轴为对象分析,受力情况简化处理后如图5 所示。联轴器以轴间角α=0 为理想状态,M4为联轴器传递扭矩(不考虑由扭矩产生作用于轴上的圆周力)。
计算d 点的挠度,需要加一单位力,方向与变形方向相同。将水平面及垂直面各点变形量累加后矢量法合成d 点挠度,比较许用变形(取0.000 3L ~ 0.000 5L,L 为支撑间跨度),确定轴的直径。
变形量Δi 累加公式为:
由式(1)、式(2)可得传动轴对边距离b 的取值范围为大于75.4 mm。选取对边距离为80 mm 的六角棒,可使得轴的变形量在许用范围内。
2.2 传动轴的支撑
传动轴需要同链轮、轴承及其他零件进行连接。传动轴为型材,不便对传动轴进行加工,考虑与零件进行无键连接[7],完成传动轴的装配。因此,在对轴进行轴向及周向固定时,需要对链轮进行加工或者配合相关零件进行固定。
链轮内孔可依照六角棒端面尺寸加工,加工后的链轮可与传动轴完成周向固定。在链轮两边使用隔套,与轴套相接触,使用紧定螺钉约束轴向运动。轴套内径依照传动轴外径尺寸加工,加工成为内六方外圆形状。传动轴在转动时,主要受径向力作用,轴向负荷较小,采用深沟球轴承实现两端固定支撑。传动轴支撑图如图6 所示。
3 管材输送方案设计
3.1 管材输送方案
管材输送方案需要考虑管材加工工位的分布及加工流程、8 m 及4 m 管材共用同一加工平台、管材切割后余料的长度范围等条件。管材的加工参数决定了输送机构的数量及加工平台的长度。由于管材切割长度是变化的,输送机构会在某一范围进行移动,结合加工工位位置可确定输送机构在各工位之间移动的距离。抓取输送机构行程a 定为1 m;四爪卡盘输送机构1 的行程b 定为2.5 m;四爪卡盘输送机构2 的行程c 定为5.5 m。管材输送方案定为三段输送,输送机构协同合作完成腕臂管材输送工作。
3.2 输送动作顺序
第一,上位系统程序发送加工数据至控制系统,判断上料管材型号。第二,管材滚落至传送廊道后,电机驱动抓取输送机构由起始位移动至抓取位,抓取管材后再移动至起始位。夹爪松开,抓取输送机构重复之前动作,带动管材前移,再次回到起始位后停止运动。第三,输送机构1 卡盘闭合,带动管材继续前行,管材触碰到切割夹具处的光电开关,机构1 停止前进。返回原点,夹紧管材,继续带动管材前进至输送机构2 支撑滚轮光电开关处停止。第四,输送机构2 对管材定位,依据加工数据将管材依次移动至钻孔、切割、去毛刺、喷码、喷漆及烘干等工位。预处理完成后,管材被输送机构2 移动至装配区,平腕臂剩余管材继续完成预处理工序。
3.3 管材输送控制
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实现管材输送控制。通过光电开关的通断实现输送机构的启停动作。具体切割次数需要上位机的命令控制,PLC 根据上位机指令控制各个机构移动,实时收集运行状态并与上位机交互[8],直至输送完毕。
4 结语
在智能建造的背景下,设计了一款接触网腕臂管材输送装置。以8 m 管材为对象,设计了动力传动机构,通过对机构关键零部件的研究,得到了六角棒型材作为传动轴的设计参数。根据腕臂预配智能建造加工信息的要求,制定了管材输送技术方案,实现了管材预加工输送。该装置杜绝了上料混乱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腕臂输送的可靠性、精准性,能较好地满足智能化生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