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十六载担使命 矢志不渝守初心
—— 追忆河南省测绘工程院副院长张留民

2022-04-21王敏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2年2期
关键词:外业测绘职工

◎ 本刊记者 王敏

河南省测绘工程院318 房间,是该院副院长张留民的办公室。

阳光透过玻璃,将书柜里的测绘书籍镀上一层光影,30 余个记满工作日志的笔记本整齐排列。办公桌上摆放着几份等待签批的文件,一副框架眼镜随手搁置一旁。墙上悬挂的记事板上,“数字罗山验收、安阳停车系统”等字样,仿佛就写在昨天。

逝世一个月后,张留民的办公室仍保持着最初的样子,然而,同事们却再也无法看到他伏案工作的身影。

2022 年1 月13 日凌晨2 点05 分,张留民同志连续一个月坚守岗位超负荷工作,突发疾病不幸去世,享年57 岁。

深受同事尊敬与爱戴的张留民,永远离开了他深深热爱的测绘事业。他的一生,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只留下“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印记。

忘我工作的“拼命三郎”

“干起活儿来不要命”“拼劲儿一点不输年轻人”……在许多同事眼中,张留民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工作中总是冲在最前面。忙碌,是他的工作常态,每次见到他,总是步履匆匆,干劲十足,仿若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

由于业务关系,张留民经常到市县调研,有同事笑称:“如果张院不在单位,那他不是在调研,就是在去调研的路上。”早上天不亮便出发赶往市县,一天辗转几个市县是家常便饭。坐在车上,他顾不上休息,戴上眼镜就开始用手机审阅各种文件。“张院,您休息会儿吧,天天工作这么累,也得注意身体啊。”随行的院长助理侯岳看不过去劝道。然而,得到的回复永远都是“今日事今日毕”“都是自己的活儿,早晚都得干,赶早不赶晚。”白天风尘仆仆,奔波调研,晚上检查内业、研讨工作、商定次日行程……直至深夜,灯火方熄。

“抱歉,我跟大家‘请个假’去个卫生间。”回到单位的张留民,也没有一刻清闲,办公室门口常常排起长队,不少人等着汇报工作、签批文件,以至于他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腾不出来。曾有同事开玩笑说 :“谁来帮张院长卖个门票?”笑谈的背后,无不透露出对张留民忘我工作的敬佩与心疼。

犹记得,2021 年7 月20 日,河南多地遭遇特大暴雨。灾情就是命令,张留民立即启动全院应急测绘预案,亲自部署调度应急人员携带设备奔赴受灾地区。从传送数据到生产制图,从分析数据到内业成图,他一连4 个昼夜坐镇单位,指挥调度。当受灾区域的最新影像、图纸、数据送达当地应急救灾指挥部时,他才疲惫不堪地回家换了身衣服,随即又回到单位。

在灾后上报积极参与救援和灾后重建的好人好事时,他只让报一线作业员,让光荣属于大家和集体,“灾情面前敢于站出来、表现强烈责任感、勇于担当的同志是测绘事业发展的脊梁!我向你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坚守岗位、主动作为!”张留民动情地说。

因领导职务变动,2021 年10 月中旬,张留民开始主持河南省测绘工程院日常工作。时至年底,各项生产任务进入收尾阶段,项目经费回收、外业项目收测、内业成果验收等等都摆在张留民面前。

“为了不占用工作日时间,张院将院里30 多个项目的评审会、验收会全部安排在周末,最多的时候一天参加5 场。元旦3 天假期,更是加了3 天班。”院长助理牛永力对张留民的日程了如指掌,在生命的最后两个月,张留民连续带病工作3 个星期,直到声音沙哑说不出话才匆匆去往医院,输完液又返回工作岗位。

由于妻子在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献血者之家参加稀有血型培训时接触了病例,张留民系次密接者,自1 月5 日起开始隔离。隔离期间,他一直带着电脑远程办公,部署各项工作事宜。1 月9 日凌晨两点多,张留民因身体不适住院治疗。

“年底了,院里的安全生产、测绘成果资料保管、人员健康安全等都要安排到位,确保让全院职工过个好年。”住院期间,张留民虚弱地躺在病床上边治疗,边听取有关负责人工作汇报。实在扛不住准备休息时,他要求家人将手机放在他枕头边,“这样我醒来就可以第一时间回电话,处理我该做的工作。”可是,次日早上突然陷入昏迷的他,再也没能被手机铃声叫醒。

张留民逝世后,牛永力拿到了他的手机通话记录,“从1 月5 日至9 日,张院的工作电话高达161 条,仅我一人就和他通话20 余次,最晚的23 点多还联系我,询问0.2米分辨率影像像控测量进度及收测安排”。

“他有忙不完的工作,打不完的电话。躺在病床上,虽然身体很虚弱,但工作事务一直未间断。知道他忙,心疼他,但劝也劝不住。”张留民的家人曲再春悲痛地说,“生前,他曾说去世后要捐献眼角膜,但因为疫情缘故,这一夙愿最终没有达成。”

职业本色的诠释者

工作中的张留民,要求严格,容不得一点差错,对于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人,从不吝赞誉之词;而对于工作散漫松懈的人,他总是铁面无私,说一不二,批评起来“毫不客气”。即使他自身犯错也从不姑息,一次迟到罚款名单中,张留民的名字就赫然在列。

有人说张留民性格直率,正直坦荡,是个精益求精的“偏执狂”;也有人说他性格执拗,太过较真,不知变通。无论何种评价,他都坚持自我,因为测绘工作就是如此,执着于追求测量数据的精准,毕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他会为了地图上一个注记是否正确而翻阅无数资料,为了一条道路的显示合理与否而亲自实地考察;汇报PPT上的每一张图,每一个数据,他都会仔细审核,脚本如何描述,图片怎么搭配,他都提出切实建议 ;无论是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还是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他都亲自把关……自1986 年1 月参加工作以来,张留民下足绣花功,不断涵养“精益求精塑品质”的细节匠心,并将测绘这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索精神刻印在骨子里,身体力行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后来者。

“我们要以质量立院,要把‘河南省测绘工程院’这块牌子树立好,测绘是服务行业,我们测绘人是讲诚信、重信誉的。”

“测绘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错误。”“工作态度决定了你的工作质量。”……追思张留民,“他说过的一句句话,总是在耳边回响。”规划与环境技术中心负责人苏春耀如是说。

尽管已过去20 余年,但苏春耀至今仍记得他的第一次外业经历。那是1999 年在南阳测区,时任作业队中队长的张留民身背三脚架手拎仪器箱,带着测量人员,每天起早贪黑,赶工期、抓进度,从前期选点埋石、导线复测加密,到后期全野外测图,他一直用敬畏之心测量工程,用严于律己的标准测量自己。

有一天,天气异常寒冷。“我在做水准观测时冻得浑身发抖,就想赶快做完回驻地暖和暖和。我想着反正最后成果能闭合就行,就没有按照规范记簿。”苏春耀说,回到驻地的第二天,张留民检查时发现了这个问题,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测绘要求精确,提高测绘精度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不能偷工取巧;测绘更要求有责任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测绘图纸上一个数字的差错就可能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张留民语重心长地说,“小苏,人生的道路也是一样,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从那天起,苏春耀便一直以张留民为榜样,始终以“严于律己的标准测量自己”,一次次获得佳绩,一步步成长为单位骨干。

同样以张留民为标杆的还有技术人员邵阳。2005年9 月,初出茅庐的小作业员邵阳,跟随张留民参与全国第一次土地调查北京珍珠泉乡试点项目。成果验收时,作业员一时疏忽,导致图纸大小不一,张留民严肃地说:“图纸是测绘人的脸面,质量是河南省测绘工程院的脸面,也是你们每个人的脸面,这种低级错误以后坚决不能再犯。”这句话在邵阳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奠定了未来他对自我要求的原则和底线。

“2021 年12 月1 日,我跟随张院去厅里开会,需要记的笔记,他帮我细心标记出来,会后又帮我重新归整。谁知道,这竟是我和他的最后一次近距离接触。”邵阳哽咽地说,“如果能回到过去,我真想握一握他的手,抱一抱他瘦弱的身体,告诉张院,他是我人生路上的导师,是我心中最敬佩的人。”

勤恳开拓的“老黄牛”

张留民是河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省农村房屋不动产调查、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领域的专家,总能为单位的生产作业提供更新更优的思路和方法;他在业务洽谈时常常语惊四座,精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得到在场人员的由衷赞叹。

但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态度。“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张留民同志坚决不做‘太平官’,他始终保持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勤思好学,积极进取,不断攀登创新高峰,展现了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开拓进取精神。”河南省测绘工程院党委书记冯中卫说。

张留民的办公桌上、书柜里整齐摆放着各类规范、教程、方案等,《遥感图像数字处理》《人工智能基础教程》《5G+:5G 如何改变社会》等测绘科技类书籍亦随处可见。由于工作繁忙,见缝插针成为张留民的学习方式,每逢周末,办公室也都有他认真看书的身影。36 年来,他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勤恳开拓,勇于创新,善于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提升工作效率。

“我们现在的作业模式,还是十年前的作业方式,几乎没有改变、没有创新。”在一次例会上,张留民提出了“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的新型生产方式,主张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等先进技术,合理调整生产工序、优化作业流程,将“外业”最大化搬到“内业”,内业无法处理的再交由外业实地核查。

“这种工作模式创新应用‘倾斜摄影测量+实景三维’测绘新技术,实现了大比例尺裸眼三维测图,革新了DLG与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图库一体化技术,不仅推动我院航测数字化迈上了新台阶,还是我院在管理模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解决了传统测绘人工成本高、外业工作量大、效率低等问题。”冯中卫说。

作为分管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的副院长,张留民带领团队积极探索“5G+北斗”技术研究与社会化应用,与合作单位开展的车载终端5G 信号技术与北斗信号技术、高精度地图技术融合项目,作为河南省自然资源厅2021 年重点项目入选河南省5G项目库。在社会化应用上,实现了5G 网络模块和高精度定位终端集成、软硬件系统平台搭建,扩展了电子围栏和音视频对讲功能。“目前相关设备已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0 救护车样车安装完成,经过测试,基本实现了对救护车状况的实时掌握与机动应变调度,提高了救护能力和救护效率。”冯中卫介绍。

此外,在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方面,张留民主动担起国情普查技术突破的重任,逐字逐句学习国情普查技术规程,逐本研究相关技术依据,最终形成具有单位特色的技术思路,编写了200 多页的实用培训教材。他鼓励技术创新,2015 年引入地理国情监测平板,安排技术人员自主研发地理国情平板软件,实现了外业“设备集影像、数据、拍照一体化”功能。

为更好地利用测绘技术服务自然资源,张留民还带领院矿山监测专班探索以“北斗+遥感影像”为基础,重点区域借助无人机、InSAR、“天眼”等实时监测技术手段,构建了“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露天矿山工作机制,建立了“日提取、周下发、月总结”的监测机制,满足矿山监测横向到面、纵向到量的实时监测需求,助力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心系职工的“老大哥”

张留民36 年如一日,舍小家、顾大家,夙夜在公,废寝忘食,从不叫苦叫累。36 年中,母亲生病他未在床前尽孝,妻子手术,500 米的距离他都忙得无暇照顾,父亲病危他更是因出差错过了与父亲的最后一面……他不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但对于同事来说,他却是一位可敬的领导、和蔼的“老大哥”,在严厉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温暖细腻的心。

“安阳内黄也有病例了,不行的话,就赶紧让外业职工都回来吧……”1 月份,随着全省多地出现疫情,病床上的张留民最牵挂的就是院里近200 名外业一线职工,他要求相关负责人尽快筛查外业人员情况,制定工作方案,确保每位职工都能平安回家过年。

张留民深知外业生活之苦之难,因此始终关心外业职工,统一配置外业吃住行标准,改善生活和作业环境,每每去测区检查,办公区、宿舍、厨房他都会一一走到,伙食怎么样,被褥暖和不,环境整洁不整洁……事无巨细都会一一询问,对着老同志就嘘寒问暖,对年轻同志就询问工作情况,勉励其多用心、多学习。

张留民总是强调:“一定要把老同志照顾好,他们长年在外业奔波,为单位奉献了几十年,一旦有个闪失,家里顶梁柱就倒了。”“要改善职工伙食,补充营养,房子租好点、伙食标准提高点、作业室环境和配套设施提升点,要从各方面提升职工的幸福生活指数,让职工体体面面搞测绘。”

● 张留民(左二)部署应急测绘保障工作

张留民时刻将职工冷暖系在心上,每位职工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向省直工会上报困难职工时,他随口就能说出困难职工的详细情况;自兼任单位工会主席后,他让工作人员统计每位职工的生日并给职工发送生日蛋糕;去年7·20 郑州特大暴雨时,当他得知有位怀孕职工仍在单位时,立即妥善安排这位职工的休息和餐饮;疫情管控期间,他时常打电话关心询问封控职工的生活情况;有职工因出差未能及时返家,他便把职工的孩子接到家里,给孩子做菜做饭……

“你们放心干,有问题我来解决!”工作上,张留民也是职工们的“主心骨”和坚强后盾。单位每项任务他都会仔细跟进,当职工找不到方向时,他总能及时指出一条又快又好的工作思路,河南省“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矿山遥感动态监测等,每项任务都有他的心血;2006 年北京延庆集体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确权项目,他每天都到各个测区检查指导,解答技术难点;2009 年永城“二调”项目,因下发的影像有严重偏移问题,他连夜赶到项目部着手研究解决;鲁山县地理国情监测项目,职工马小向对城市花坛图斑归属问题不甚理解,接到咨询电话的张留民迅速为其答疑解惑……

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有工作任务,就有他的身影,只要需要他的电话都能接通。36 年来,他润物细无声地温暖着周围每一个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感染着每一个职工。

这就是张留民,站着,是一面闪耀的旗帜,倒下,便化成不朽的丰碑。

张留民走了,但他的音容却永远铭刻在家人和同事的心田。他在党爱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把一腔热血奉献给了祖国,将青春融进测绘事业,用生命筑成引航的灯塔,引领 一批又一批测绘人,用血汗乃至生命去诠释“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测绘精神的真谛!

猜你喜欢

外业测绘职工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试论房产测绘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基于移动 GIS 的公路工程外业调查系统研究
职工摄影(2)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站在测绘前沿 攻克技术难关
——记人国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先进工作者、贵州省第三测绘院副总工程师申朝永
探析GPS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浅析航测外业像控点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