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时代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以湖南文旅为样本的调研与思考(三)
2022-04-21摄影王鹏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文、摄影 / 王鹏(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注重统筹兼顾科学处理好四大关系
工作重点明确以后,如何解决好“路”和“桥”的问题就成为了关键一招。可以说,处理好疫情后时代文旅发展的相关关系,既是文旅高质量发展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又是推动文旅工作创新开展的方法论。
科学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处理好一切关系的基础和前提。一是回望来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汲取经验教训的宝库,更是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内核。因此,发展文化旅游必须尊重历史、敬畏历史、保护历史,这是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职责,更是我们面对历史应有的一种态度。当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利用的时候,能够保护好历史文献、古籍、文物、非遗、红色文化资源和古村落,已经难能可贵了。特别是在新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定要精心保护好,切不可简单粗暴、一推了之。因为这是我们绵延的文脉和回望的乡愁,更是老祖宗留给子孙后代的无价之宝。二是立足现在,科学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挖掘发挥文献、古籍、文物、非遗的功能作用,让躺在古籍和文献里的文字“醒”过来,让沉睡在大地上的文物“活”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火”起来,这是我们当下应该着力办好的事情。比如,对于古村落保护,可以通过外部修旧如旧、内部合理装修,发展民宿和农耕文化展陈事业,进行活态保护传承,在现代生活中发挥其作用。张家界和望城的五号山谷就是在对古村落古民居的改造中实现了科学利用;安化的一座古院落,在保护的前提下,化身为网红培训和黑茶直播基地,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江永的勾蓝瑶寨作为瑶族建筑活态博物馆得到了整体保护,成为当地乡亲发展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为当地乡亲实现全面小康起到了重要作用;长沙的雨花非遗馆将全省的非遗传承人集聚起来展示非遗成果,让人们体验非遗魅力,已经成为长沙和湖南的一张文化名片。三是面向未来,要留下发展和对接空间。人们的认知和能力是有局限的,我们不可能穷尽历史文化和旅游具有的全部强大功能。因此,在规划中,要为未来预留发展空间。比如在图书馆的建设中,伴随数字图书馆的兴起,既要有纸质图书的完美呈现,也要大力发展数字图书,这样可以扩大图书馆的使用空间,为人们交流心得体会、沐浴书香氛围营造良好环境。我们可以大胆设想,把图书馆打造成阅读、交流、朗诵、表演、交际的场馆,真正发挥其书香怡人、润物无声的功能效用。比如在道路建设中,要为具有良好文旅资源禀赋、尚未进行开发利用的地方留好交通接口,一旦时机成熟,也许那里就会涌现出文旅爆款,到那时,只要修好辅道、匝道即可,这样可以节约大量建设成本。
在推动文旅事业的发展中,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制定政策进行引导和管理。面对疫情对文旅的严重冲击、文旅收益的断崖式下跌、文旅行业的低迷和彷徨,如何加大支持和扶持力度,帮助文旅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文旅企业、文旅场馆和景区的转型升级,加快公共文旅设施建设,加强市场培育和高效监管,是疫情后时代政府部门的主要任务。文旅企业和运营者在困境中也不是不可作为,而是要树立抱团取暖的理念,进行科学重组和合并,进行冷静分析和应对,研究针对疫情后时代人们的心理特征和出行特征,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国内大循环上发力,在区域板块游上发力,在互推客源、联盟发展上发力,在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和便捷通行上发力,在打造安全景区和文旅场馆上发力。可以说,这也是文旅人思想转型、决策转型、投资转型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同时,对于政府和市场主体来说,如何处理好文旅发展中的主客关系,在疫情后时代文旅高质量发展中尤为重要。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通过文旅赋能,加快实现共同富裕进程,这既是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共同责任,也是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现实需求。所以,让游客体验美好、流连忘返,让当地居民生活便捷、获得收益,这既是核心也是关键,更是发挥“市场配制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义和精髓所在。在这方面,雪峰山大花瑶景区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公司依托当地花瑶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山背梯田、旺溪瀑布等山水田园风光资源,在雪峰山台地上建设星空云舍、太阳城堡、枫香瑶寨等文旅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山地休闲度假的湖南名片。公司除少数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外聘外,其他人才特别是员工主要吸纳当地乡亲参与,通过培训,提升素质,实现了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同时,由于景点火爆,特色餐饮大受欢迎,当地乡亲们的家禽、腊肉、蔬菜、稻米等成为餐厅首选供应原材料,游客也会将这些原生态的农产品带回家。这样农产品蝶变成了文旅商品,既降低了企业成本,又带动了乡亲们增收,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乡亲们的交口称赞和大力支持,在文旅助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在打造文旅助推乡村振兴的湖南示范试验区。
科学处理好各种文旅资源的关系,按照各自特点精心打造,是疫情后时代文旅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古色,就是传统文化资源,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进行活态传承和弘扬。绿色,就是山水林草湖等生态资源,要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越红线,坚守底线,合理利用,让我们的城镇村落、街道社区与自然和谐统一、共生共荣、相得益彰,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色,还内含着环保的理念,因为文旅场馆具有节假日人流量大的鲜明特征,用于文旅设施的建筑和装修材料一定要环保卫生,确保人民身体健康。红色,就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的一切红色文化资源的总和。这需要我们本着朴素、庄重、典雅、简约的风格保护修缮,赓续红色文脉,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湖南是一个“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地方,历史文化厚重,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生态资源丰富,奇山秀水,湖泊众多,风光旖旎;红色资源富集,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加上湖南又是精准扶贫首倡地、袁隆平杂交水稻诞生地等,是滋养心灵、传承精神的重要基地和沃土重镇。还有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香辣可口的湖湘美味美食、锦绣潇湘,名副其实。因此,要通过整合资源、分点打造、精心打磨,按照“客从哪里来,客到哪里去,客从哪里出”的原则,科学设计旅游线路,让古色、绿色、红色和多彩的文旅资源优势互补,形成独具魅力的观光、研学、度假之旅,让游客在古色、绿色、红色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之旅中,增强文化自信,感悟生态文明,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激发民族团结意识,体验吊脚楼的风采,感受风雨桥的魅力,聆听民歌余音绕梁的天籁,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在一碗碗香甜的米酒里沉醉,尽享生活的惬意和幸福……
项目是文旅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疫情后时代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无论哪一种规模的项目,都要进行科学论证和全面分析,主要围绕游客消费群体和当地的消费群体来打造,要针对内循环、区域循环这一重点来谋划,围绕人群集中地进行科学布局。因此,搞好顶层设计,进行大中小项目的分级布局,是疫情后时代乃至更长时期的关键所在。一是大型项目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政府直接投资的,主要应该放在文旅资源保护和文旅公共设施建设上。比如,湖南图书馆新馆、湖南省艺术中心、湖南省非遗传承展示中心、长征文化公园(湖南段)、“潇湘八景”文化公园等重大文化地标设施建设,湖南省博物馆争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创建国家级示范园区、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和通景机场、高铁、高速、公路、游客中心、大型智慧停车场、数字化监管设施建设等大项目,这是文化工程,更是培根铸魂的民生工程,主要凸显项目的公益属性。这些项目投入大,拉动效应也强,只要空间布局合理,将合适的消费业态融进去,对消费的拉动效应也不可低估。这类重大项目需要政府通过科学论证,集聚资金,又好又快地加强建设。这方面,大王山的冰雪世界、水上乐园就是成功案例。湘江新区通过对废旧矿坑的文旅改造,既利用了矿坑原有的深度,又利用了其具有的天然保温功能,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和能源消耗,又在长沙这个全国消费示范城市打造了一个冰雪世界景区,实现了景区的两型化发展,深受省内外游客的喜爱。此外,政府也可将重大文旅项目包装后进行招商,主要发挥大项目的产业经济功能。比如,景区景点的建设和运营、文旅街区的建设和运营、大型文旅综合体的建设和运营等,要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通过招商合作,引入有情怀、有实力的企业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激发和释放消费潜力。二是中型项目要向市州级中心城市转移和布局,依托当地集聚的消费人群,建设主客共享的文旅承载体和消费增长极。三是小型项目要向县(市)和中心乡镇集聚,因地制宜谋划实施,切不可好高骛远、贪大求全,要在当地文旅资源的特色挖掘上下足功夫,在小而精、小而美上多多着力。疫情后时代的重要特点就是区域内循环催生了乡村旅游的兴旺,特别是城郊小镇小村的文旅项目,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这些小项目建设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好,完全可以打造成网红爆品。这两年,永顺的芙蓉镇在疫情中突围出圈成为全国网红景点就是很好的案例。一个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小镇、一座座古朴的土家吊脚楼、一部《芙蓉镇》电影、一碗刘晓庆米豆腐、一台“毕兹卡的狂欢”土家文化风情沉浸式演绎、一幕夜晚绚丽的灯光秀场,彻底征服了八方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群前来打卡。永州的桐子坳村,因为拥有一片千年银杏林,成为人们秋天观赏金色银杏的必选地,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新的收益。花垣县石栏镇文化站站长麻正兵身残志坚,通过组织苗绣合作社,把在外打工的“妈妈”们组织起来,通过邀请专业老师进行培训,利用当地的非遗技艺苗绣,打造了“让妈妈回家”的“非遗+扶贫”的创新模式,不仅让在外打工的“绣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留守儿童无母亲陪伴成长的这一重大社会问题,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