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名亭
2022-04-21兵马司
兵马司
北京的各种名胜古迹、建筑,尤其是古典建筑太丰富了,其中亭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极具魅力而又丰富多彩的一种建筑形式,它小巧玲珑、优美剔透、千姿百态、亭亭玉立,它不争奇却气象万千,北京这个几朝古都就有亭近二百座,除了四大名亭之一的陶然亭外,能排上名次的有三十余座。
先说谏草亭,杨椒山祠位于北京西城区达智桥胡同12号,而谏草亭在达智桥胡同三条,因为岁月变幻,需要走另外一个大门。杨椒山祠是明代的兵部员外郎杨继盛的故居,明嘉靖年间,他做官的八年中屡次直言不讳地向皇帝进谏,遭贬职的处分,后再次被启用。到职不足一个月又写成《请诛贼臣疏》,历数了当时皇帝最宠信的权奸严嵩的十大罪状,后被严嵩陷害致死。临刑前,留下名句“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平生未了事,留与后人补!”时年40岁。在他死后12年穆宗登基,赐他为太长寺少卿,谧号忠憨。清乾隆年间,后人将他的故居松药庵改为祠堂。他起草疏稿的書房,后来被称为“谏草堂”,他弹劫严嵩的奏疏,被后人镌刻在石板上,嵌在谏草堂的墙壁上。后人还特意在祠堂的西南修建了一个亭子,名叫“谏草亭”。
再说闻亭,打听闻亭的位置所在颇费周折,闻亭坐落于清华大学工字厅后的东土山上。这座纪念亭为青瓦红柱,单檐六角攒尖顶。原为清代皇家园林熙春园(后改称清华园)内的一座亭。亭内悬挂一口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铜钟。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从昆明迁回北京复校时,为纪念爱国人士闻一多,将这座钟亭命名为闻亭。
还有代表北京革命历史的“一二·九”运动纪念亭,它位于北京植物园保卫华北石刻对面,隔沟相望的石砌方院中,纪念亭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组成,三角形是“一二·九”运动举办军事夏令营时露营帐篷的缩影,三个三角形组成一个立体的“众”字,寓意着广大民众的觉醒和人民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决心。挺拔的建筑线条象征青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大小三组建筑表示革命传统代代相传,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北京这个几朝古都有亭近二百座
宋庆龄故居内抄手游廊间的恩波亭,是清成亲王永瑆(乾隆帝第十一子)为了感谢皇帝允许引玉河水入园之恩而建造。这里也曾是康熙重臣明珠的宅邸,亭为六角攒尖顶,和游廊连接为一体,是亭和廊结合的生动的建筑实例……
中南海内瀛台南端迎薰亭,“薰”指的是东南风,白居易有诗云:“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此亭面南偏东,临池而倚林,因而得名。亭的主体结构如同莲瓣托蕊,主亭顶做成歇山直脊,角置塑兽,楹柱的对联是“相于明月清风际,只在高山流水间”,道出了亭借自然景致所构成的佳妙所在。
说说双亭,它寓意两只寿桃,取和合、吉祥、长寿之意。双环万寿亭位于天坛公园西北角,又称桃亭,以其基座为桃形石台得名。双环万寿亭为两个圆亭套合而成,两圆亭皆重檐顶上檐蓝色琉璃黄瓦剪边,下檐黄色琉璃蓝瓦剪边,单翅单昂五踩斗拼,苏式彩绘。两亭共八柱,中心俱四柱,檐柱饰绿梅子花牙,硬堂坐凳,东西向接游廊,南北设如意踏跺,此种样式的亭在国内仅此一例,非常珍贵。此亭原建于中南海,相传为清乾隆帝为贺母亲的五十大寿(1741年)所建。1975年此亭移建于天坛公园内。
天坛公园还有一座宰牲亭,它位于祈谷坛之东,长廊的尽头。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用于屠宰祭祀用的牛羊鹿兔等牲畜,屠宰时先用大木锤捶打牲畜的头部,因此也叫“打牲亭”。因经常被锁在院内,而很难一览庐山真貌。
在香山公园见心斋知鱼亭中观赏满池荷花与点点锦鲤令人畅然怀古,意趣盎然。临池而造,建于清嘉庆年间,此亭四角飞檐,建筑面积21.1平方米,亭中可眺远山之美,近览楼阁水榭及一池碧水,知鱼亭的典故源于《庄子秋水篇》之“临渊慕鱼翔之乐”。一天庄子与惠子在河边散步,庄子看到河里的红鱼对惠子说:“你看,这些鱼在池中来去从容,有的多快乐啊。”惠子听后反问:“你又不是鱼,怎能知道鱼快乐呢?”庄子听后答道:“你又不是我,怎能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不快乐呢。”这一哲学思辨成为千古佳话。
北海公园极乐世界殿的方亭四周清水环绕,衬托出主体建筑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极乐世界殿又称小西天,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8年),是乾隆为母亲孝圣皇太后八十大寿祝寿祈福所建,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方亭式建筑,为三重檐,四角攒尖顶,通高为26.9米。梁跨度为13.5米,面积1246平方米。殿内高悬金匾“极乐世界”四字为乾隆御笔。
中山公园的习礼亭,也叫演礼亭。它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一座单檐六角亭。习礼亭原建在正阳门内兵部街鸿胪寺内,明清两代初次进京的文武官员和外国使臣朝见皇帝都要在此学习礼仪。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鸿胪寺衙门被焚毁,习礼亭幸免,后迁入户部街礼部衙门院内,辛亥革命后,1912年此院由盐务署占驻。1915年盐务署将此亭移建到中山公园内。
中山公园内唐花坞以西,有一座长廊贯于其间的敞亭,这就是有名的“兰亭八柱亭”。亭为重檐蓝瓦八攒尖顶,下为八方石柱,上有古代八位书法名家所临摹的王羲之兰亭序,以及柳公权的兰亭诗。原为圆明园遗物,民国时期移于中山公园内,一直弃置于地。1972年,以之为亭柱建成兰亭八柱亭,亭中还有兰亭碑,碑上镌王羲之《兰亭序》手迹及兰亭修禊曲水流觞图,碑额“景白天成”为清高宗御笔。
中山公园格言亭,又称药言亭、药石亭,是一座西式的圆形八柱亭。始建于1915年,亭子的8根石柱都刻有先人格言,称为格言亭。因这些格言有治病救人之义,故也称为药言亭或药石亭。该亭初建在南门内约40米处(南门喷水池处),因建“保卫和平坊”,1918年将此亭移建到北坛门外路中央处,靠近筒子河。本来八根柱上均有历代先贤的格言警句,如“孟子之言,孔子之言”等。可遗憾的是,后来这些句子都被磨掉了。
景山公园景山上有五亭,景山的山脊上有五座峰,每座峰上各有一座小亭,从东向西分别是周赏亭、观妙亭、万春亭、辑芳亭、富揽亭。且两两对称,万春亭位于最高点,也是北京城的中心所在。从万春亭上,可以南看故宫金碧辉煌的宫殿,北看中轴线的钟鼓楼,西看北海的白塔,五座亭内皆供有铜佛像(后被八国联军掠走)。
雍和宫内八角碑亭,分设于钟、鼓楼北侧,共两座亭。东碑用汉、满文书写,为乾隆御笔。西碑用蒙、藏文撰书,讲述了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的原因,及乾隆对雍正父皇的怀念之情。两亭内的高大石碑均分别立于巨型龙头龟背上,内容为树碑立传,弘扬功德之意。龙头龟本名赑屃,龙之九子之一,喜负重,寿命长,所以用来背负御碑最为合适。
故宫景运门外奉先殿南,中和殿东一片开阔平地上有箭亭,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是清代皇帝及其子孙骑马射箭习武的地方。按一般亭子的构造:一基座、一顶、几根柱子而论,箭亭名为“亭”也不甚确切,实际却是一座大殿!它面宽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四面出廊,殿内20根大柱直接承托梁架,减少了斗拱层叠的层次,是宫殿建筑大式做法中的比较少见的。殿当中设宝座,乾隆和嘉庆都曾在此射箭和操演无疑。咸丰皇帝曾在此阅十五善骑。清初规定,特许在大内骑马的王公大臣入东华门者,一律在箭亭前下马,因此箭亭前空旷之地也是当时栓马匹之处。
故宫御花园内的万春亭、千秋亭和浮碧亭、澄瑞亭,御花园不大所以比较好找。万春亭(此万春亭非景山五亭的万春亭)、千秋亭分别位于御花园内浮碧亭、澄瑞亭以南,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是一东西对称造型、构造均相同的建筑,仅藻井彩画有细微的差别。由一座方亭各面出抱厦形成。四面抱厦前各出白玉石台阶,周围白玉石栏板,绿色琉璃槛墙饰黄色龟背锦花纹,槛窗和隔扇门的槅心都是三交六椀菱花,梁枋施龙锦彩画。重檐攒尖顶,下层檐施单昂三踩斗栱,下层檐以上改成圆形,施单昂五踩斗栱。圆攒尖顶,明称“一把伞”式,黄琉璃竹节瓦。宝顶是由彩色琉璃宝瓶承托鎏金华盖组合成的。上圆下方的屋顶取仿“天圆地方”的古明堂形制。亭内天花板绘双凤,藻井内置贴金雕盘龙,口衔宝珠。两亭色彩绚丽,造型精美,可称是宫中亭子之最。
亭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极具魅力而又丰富多彩的一种建筑形式
浮碧亭、澄瑞亭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浮碧亭位于故宫御花园东北,澄瑞亭位于故宫御花园西北。两亭东西相对而立,造型基本一致,平面方形,攒尖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束腰圆琉璃宝顶,一斗二升交叶斗栱。后在亭南侧各加一敞轩,卷棚顶。东西两侧木坐凳栏杆外加装石栏板。两亭的差别主要在彩画,浮碧亭天花板绘五彩百花;澄瑞亭天花板绘盘龙,中有藻井,内雕双龙戏珠,清代曾在四面装护墙板,安门窗,设斗坛。两亭均坐落在平桥上,桥横跨在长方形水池上,泊岸有石兽吐水,池内莲花绽放,游鱼往来,景色旖旎。
颐和园新建宫门南东堤上、十七孔桥东端的郭如亭,建于清乾隆时期,俗称八方亭。此亭体量巨大,占地140余平方米,有内外三圈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亭顶采用重檐攒尖顶的形式,造型舒张而稳重,当年颐和园没有东墙,亭北是湖水,亭南是稻田,登亭远眺,一望无际,郭如亭由此而得名。此亭是北京所有亭中最大者,同时也是国内现存建筑之首。
颐和园万寿山上佛香阁之北的宝云阁,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外观似一座四方亭子,因全部用铜铸成,故又称“金殿”,又叫铜亭。亭通高7.55米,重约207吨。外形仿照木结构建筑的样式,重檐歇山頂。殿构件柱、梁、椽、瓦、脊吻兽,连匾额等都像木结构。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坐落在一个汉白玉雕砌的须弥座上。
颐和园万寿山东部山脊上的荟亭,造型轻巧,平面上是两个单檐攒尖顶的六角形亭套合而成,象二亭并立,故又称其为双亭(鸳鸯亭)。从山下仰望,双亭似欲比翼双飞,玲珑隽雅,是万寿山上的一处胜景。它既是点景建筑,又是观景亭。在此远眺近观,皆有乐趣。此亭建于光绪年间。
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玉澜堂前的小岛上的知春亭北有山为屏,南面朝阳,得春较早,因此得名。亭面向东南,重檐四角攒尖顶,绿瓦红柱,檐间由慈禧题“知春亭”三个金字。此景是饱览万寿山、昆明湖全景和玉泉山、西山借景最好的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