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后当“校外辅导员”,这个老兵很“抢手”
2022-04-21侯坤
侯坤
王永军,人如其名。
见到他时,他刚急匆匆地从北京怀柔的红典军创国防教育基地赶回市内。临近开学,作为北京市13家中小学学校特聘的国防教育“校外辅导员”,这几天他和团队成员为新学年的课程准备忙碌着。
和大多数人不同,王永军的名字是母亲起的。
王永军出生于江苏盐城农村,从小受江南人文气息熏陶的他,梦想是成为一位诗人。1992年,盐城遭遇洪水导致家里农田颗粒无收,一家人只能远赴上海靠捕黄鳝维持生计。也就在那一年,为了改变孩子命运,母亲决定送19岁的王永军去部队锻炼。
在京郊一个叫桥梓的村庄旁的山沟里,王永军开始了新兵生活。王永军生性胆小,小时候听到鞭炮声都会吓哭,面对严酷的新兵生活,他过得并不轻松。
一次新兵营跳木马考核,全连100多人都跳过去了,只有王永军一次次重重地骑在木马上,全营战友都被他的“丑态”逗得人仰马翻,连长嫌他丢人硬要把他从场上拖下来。但王永军咬紧牙关一次次围着木马尝试,大腿根儿和屁股磨破了皮,最后终于跳了过去。连长知道了心疼得直说他拼得命都不要了。
新兵下连后,王永军被分到北京卫戍区某迎外军事表演部队。一次给外宾表演刺杀操,前方战友因用力过猛,军刺直插进他的大腿,鲜血瞬间迸流而出。面对着观礼台上的外军军官,为保持方阵阵型,王永军强忍剧痛做完所有刺杀动作。表演结束后,他因流血过多昏倒在现场。
“很木讷,跟‘许三多’一个样的娃儿!”回忆起那段日子,王永军这样自嘲。然而,就是靠着这股韧劲和敢冲不服输的拼劲,王永军在部队站住了脚跟。当兵第五年,他因工作出色被保送到石家庄陆军学院。成长为一名军官后,王永军对人生开始有了更深层的思考。
2000年,王永军调任某预备役师任连长。在与学校共建过程中他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国防和军事充满热情,但他们对国防知识的了解仅限于军训时获取到的有限信息,很多人甚至分不清军种和军衔,对国家国防战略和军事历史更是知之甚少。到北京卫戍区机关任处长分管双拥工作后,王永军被一些中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当他真正走上课堂、走进孩子们,他发现很多孩子认为国防建设离自己距离太远,在他们眼里国防是大人的事,不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含义。
“一个不为国家安危着想的学生,能否为国家和社会而努力学习将来奉献自己?”青少年学生国防观念的强与弱,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王永军慢慢明白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017年,面对军队改革大潮,王永军选择脱下军装。从当初那个木讷的“许三多”到正团职军官,他走过了25个春秋。
退役后,已经45岁的王永军并没有选择计划安置,他想拥有更广阔的舞台施展拳脚。王永军在部队从事宣传和双拥工作多年,同很多中小学校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把目光投向了校园国防教育领域,也为自己的下半生定下了新的起点。
为了找到校园国防教育的痛点和难点,王永军邀请熟悉的中小学校长、老师以及退役军人举办沙龙活动,围绕如何使校园国防教育课堂更具有趣味性等主题展开交流,同时也向大家推介自己。在部队担任“校外辅导员”的经历,也让他意识到自身教学经验和能力的不足。
为了开阔眼界,他隐瞒身份装扮成下岗老兵,前往北京西郊一家国防教育拓展基地打工,一分钱不要一干就是几个月。基地十分偏僻,一个雨天去基地的路上,他乘坐摩托车连人带车被甩到路中间,险些酿成大祸。
“因为经历所以感动,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王永军坚信一堂好的教育课一定要具有思辨性,要形式新颖、氛围浓厚,要有嚼头,听着过瘾,看了怡心。一堂国防教育课上,他讲述董存瑞的故事。突然一个孩子反问他,董存瑞炸碉堡时谁看到了,有人在现场吗?突如其来的问题让现场顿时陷入尴尬。事后,他通过战友多方联系,找到了生活在京郊延庆的董存瑞当年战友,已经92岁高龄的李德富老人。当孩子们见到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兵,听见他亲口讲述董存瑞牺牲的过程后,孩子们激动不已,像追星一样纷纷围着老兵合影。
一次课上,一个叫李乐瑄的初中生一口气介绍了87种国内外枪械和装备,包括参数性能、作战效能都如数家珍,这让王永军很震撼。他慢慢明白,现在的孩子视野广泛,获取信息途径多,他们不缺情怀,只是缺乏引导。只要给他们一个氛围和环境,就能爆发出难以想象的能量。
凭借着多年军旅生涯的沉淀和政治宣传工作的经验,再加上灵活创新的授课风格,王永军很快被老师和孩子们认可,也成了很多学校争抢的“校外辅导员”,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2017年,王永军成立了非营利的公益性机构“红典军创”,专门为中小学提供国防教育服务。5年来,王永军的足迹遍及北京的大街小巷,有时还受邀远赴外地,先后为近百所学校和单位举办国防教育主题论坛讲座,进行国防授课,开展研讨交流。
“代入感、亲临感是最好的教育。要把孩子当作教育的主体,要突出创新性、互动性,强调氛围营造。”2019年,王永军在北京怀柔郊区打造了一个集红色课堂、野外生存、丛林攻防、红蓝模拟对抗等功能为一体沉浸式国防教育基地。为适应时代潮流,他还推出了“vr+国防教育”,打造了北京首个英雄科幻主题体验中心,将现代智能科技、VR技术与国防教育有机融合。
“对于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价值引导永远是第一位的!”
课上得多了,王永军有了一套自己的“成功法典”:幼儿园和小学生的国防教育要突出娱乐性,注重纪律性培养和国防意识的启蒙。到了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则要突出群体参与性,注重沉浸式和代入感。
王永军的默默耕耘也吸引了大批志同道合的战友加入到他的团队。现在的“红典军创”专职讲师已经达到10人,兼职讲师超过30人。除了有国防科大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也有将军、师团职军官,还有士兵。团队研发推出的“十大挂像”英模故事系列课程、“未来战士”科幻情景剧、“爆点思维创作营”等校园特色国防教育课程,深受老师和孩子们的欢迎。
2021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要培养退役军人当教师进校园,提高学生阳刚之气,这让王永军兴奋不已。他说,青少年的成长特别需要增强崇尚英雄的品格和血性阳刚之气,这也是他和团队不遗余力努力的方向。
“很多时候更多的是着急。”欣喜之余也有担忧。王永军说,虽然国家的国防教育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仍有很多学生甚至老师对基础的国防知识不了解,忧患意识淡薄。战争其实真的离我们很近,培养孩子们的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刻不容缓。
“可以借鉴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担任兵支书的做法经验。”王永军坦言,目前退役军人进入校园担任“校外辅导员”还有待规范和引导。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引领,出台选聘优秀退役军人担任中小学“校外辅导员”的办法措施。同时,他希望看到更多学校为退役军人开展国防教育提供更多支持,创造良好条件,密切沟通联系,倾听意见建议,形成教育合力。
“把军人气质带给孩子们,把退役军人从事国防教育的品牌形象树起来!”王永军表示,还可以采取“红色宣讲员”选拔和宣传方式,提升退役军人“校外辅导员”的社会影响力,营造浓厚氛围,吸引更多优秀的退役军人了解并加入到这个队伍。
提及5年来的艰辛付出,王永军用三个字总结:“很值得!”他直言自己是个有情怀的人,相比企业家,更想做一个被学校和孩子们需要的公益实践者、探索者,努力做一个新时代心系校园国防教育的“布道者”。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樣,成为一生的选择。
新学期马上开课,王永军愈发忙碌起来。
“要紧跟热点,孩子们关注什么,课堂就要引到哪里!”这几天,他到处搜集资料,要把正在热播的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和刚刚在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上夺冠的谷爱凌成长历程融入开学的第一堂国防教育课上。用他的话说,他要给孩子们带来一堂咕咕冒热气的国防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