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2022-04-21
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张忠德团队与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秦钧教授团队合作发现新冠肺炎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成果刊发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上。该研究发现了一个尚未被纳入生物信息学注释常用数据库,但只在新冠肺炎患者尿液中高表达的蛋白CLYBL,并据此推测免疫调节代谢物衣康酸可作为新冠肺炎潜在治疗靶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及时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阻断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进展,在秦钧团队前期发现健康人尿液中可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受体蛋白ACE2的基础上,张忠德和秦钧团队基于尿液容易获取、收集的特点,迅速开展了新冠肺炎患者尿液蛋白质组的研究。
“我们分析尿液蛋白质组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免疫和代谢功能相关的蛋白发生了显著改变。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尿液中发现一条机体自身抗病毒免疫反应的通路被激活,该通路相关的蛋白显著高表达,显示出SARS-CoV-2激活了人体的先天免疫反应,表明尿液可以反映出感染SARS-CoV-2人体内的变化。”秦钧说。
通过对比分析了86例新冠肺炎患者、55例普通肺炎患者和176例健康对照者的尿液蛋白质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个只在新冠肺炎患者尿液中高表达的蛋白CLYBL。
据了解,CLYBL是一种柠檬酰辅酶A裂解酶,可以将衣康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而衣康酸在抗氧化、抗炎症等细胞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CLYBL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抗炎代谢产物衣康酸消耗的关键因素。
近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完成对接;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揭示月球演化奥秘;揭示SARS-CoV-2逃逸抗病毒药物机制;FAST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样本;实现高性能纤维锂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可编程二维 62 比特超导处理器“祖冲之号”的量子行走;自供电软机器人成功挑战马里亚纳海沟;揭示鸟类迁徙路线成因和长距离迁徙关键基因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选。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牵头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17届,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学普及,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程序分为推荐、初选和终选3个环节。2021年度,《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等5家编辑部共推荐了310项科学研究进展,所推荐的科学进展皆是在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期间正式发表或完成的研究成果。
近日从中科院物理所怀柔研究部获悉,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首批次5个实验站自今年1月20日起面向国内外用户开放预约。截至2月18日,已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吉林等地的11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企业等机构提交了课题申请。首轮申请将于2月28日结束,之后将通过专家评审决定申请结果和实验机时分配情况。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是怀柔科学城“十三五”时期建设的五个大科学装置之一,也是其中最先进入科研状态的。首批开放预约的5个实验站分别为极低温固态量子计算(强磁场)实验站、极低温固态量子计算(极弱场)实验站、低温原位扫描隧道—角分辨光电子谱测量实验站、微纳加工平台、工艺支撑平台。
中科院物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按研究方向分为4个科学实验系统,包括在北京怀柔建设的物性表征系统、量子态调控系统、超快条件物质研究系统,以及在吉林建设的高温高压大体积材料研究系统。这些实验系统相互关联和支撑、综合集成,为深入开展极端条件下的物质科学研究提供功能完备、国际先进的实验条件。
作为集超高压、极低温、强磁场、超快光场等极端条件于一体的国际先进的用户实验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将用于拓展物质科学的研究空间,促进新物态、新现象、新规律的发现,助力物质科学相关多个前沿领域研究,力争在新型高温超导体的发现、非常规超导机理的突破、量子调控核心技术的突破、物性的超快调控等研究方向取得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
3月13日,北京冬残奥会圆满落下帷幕。延崇高速通过其所具有的车路协同系统、路网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为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时期的交通出行带来了“科技”之便。“我们不能缩短两地之间的物理距离,但可以缩短通行的时间。”2015年,当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冬奥会延庆、张家口两大赛区人员转场效率提出要求时,北京冬奥会申办委员会工作人员笃定地说。延崇高速是连通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的公路主通道,不仅要应对低气温乃至雨雪天气影响,还承载着保障冬奥会官员、运动员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高效安全的转场重要使命。因此,有必要为延崇高速安上一颗“智慧大脑”——基于大数据的路网综合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沿用了全域交通综合治理的思维与方法,构建基于大数據、云计算、北斗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车路协同等先进适用技术,是集“建—管—养—运—服”于一体的高速公路运营与服务智能化管理决策平台。
“通过数字化综合管理与服务有效保障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与畅通,确保冬奥会赛时乃至未来路网的顺利运行,是该系统最大的亮点。”参与延崇高速(河北段)建设的千方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冬奥会赛时,延崇高速公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冰雪天气增多的概率较大,有可能出现能见度低、路面覆冰覆雪等情况,影响行车安全,因此精准的气象分析预警对于冬奥会赛时的交通保障必不可少。通过路面状况检测仪对路面温度的实际测量,结合互联网采集的区域气象预报信息,可实现路段级的路面预报,实现对覆冰覆雪路段的准确预警。在此基础上,系统将通过大数据制订准确的除冰除雪保畅方案,为相关单位及时采取行动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张家口赛区和延庆赛区之间约一小时转场。
听力有问题?把你的衬衫穿起来。英国《自然》杂志3月16日发表一项研究报告,报道了一种含有特殊纤维的织物,其能有效探测声音。这种织物以我们耳朵的精密听觉系统为灵感,可以用来进行双向交流,辅助定向倾听,或监测心脏活动。
从原理上讲,所有织物都会响应可听见的声音而振动,但这些振动是纳米级的,因为太小而通常无法感知。如果开发出能探测声音并加以处理的织物,有望解锁从计算织物到安全保障再到生物医学的大量实际应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此次描述了一种新的织物设计,以耳朵的复杂结构为灵感,这种织物可作为一个灵敏的麦克风而发挥作用。人类的耳朵能让声音产生的振动经过耳蜗转化成电信号。而这种设计需要将一种特殊的电织物——压电纤维编织到织物纱线中,能将可听见频率的压力波转换为机械振动。这种纤维能将这些机械振动再转化为电信号,类似于耳蜗的作用。只需少量这种特殊压电纤维就能让织物具备声音灵敏性:一根纤维就能制作几十平方米的纤维麦克风。
这种纤维麦克风可以探测到和人类说话一样微弱的声音信号;当织入衬衫的衬里时,该织物可检测到穿着者细微的心跳特征;更有趣的是,这种纤维还能机洗,有悬垂性,是可穿戴应用的理想选择。
信息“智慧大脑”、高品质配套学校、“碳中和”智慧公园……这些重点项目将在未来科学城加速推进。近日,北京市2022年“3个100”重点工程目录出炉,共有15个重点工程项目落户未来科学城。其中,北京未来科学城智慧城市运行服务中心(IOC)工程、北京未来城学校建设工程、温榆河公园昌平段(二期)建设工程和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研究型国际医疗产业转化平台项目等4个民生改善和科技创新类项目由北京未来科学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实施,部分项目年内力争竣工交付。
纵观落户未来科学城的15个重点工程,6个项目位于东区,9个项目位于西区。分类别看,这些工程包括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5项、基础设施项目6项、民生改善项目4项。在这些重点工程中,既有新开工项目,也有续建项目。其中,落户东区的北京未来科学城智慧城市运行服务中心(IOC)工程正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计划今年上半年竣工。该项目将打造未来科学城信息化建设的“智慧大脑”,由昌平区政府、未来科学城集团与华为公司合作推进。项目按A级数据中心标准设计,主要包含云计算机房、指挥大厅和设备用房,具備1200个机柜容纳能力,建成后将作为园区信息资源汇聚的枢纽和智慧化运行的中枢,不仅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数据存储、计算、应用等多层次全方位服务,还将为未来科学城城市设施、交通、环境、能源等精细化管理和协同运行提供服务平台。
教育配套方面,北京未来城学校建设工程定位为支撑高品质国际人才社区、提升未来科学城区域品牌价值的优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