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区”建设的亦庄加速度

2022-04-21王永生

中关村 2022年4期
关键词:两区开区政务

王永生

北京经开区作为北京市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七个组团”之一,自2020年9月挂牌以来,按照北京市“两区”建设工作整体部署,北京经开区始终围绕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以发展高精尖产业为主线,以国际化、便利化为抓手,加快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力争打造全市“两区”建设的“亦庄样板”。

进入2022年,北京经开区“两区”建设继续发力。最近,北京经开区正式印发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若干意见》,简称“科创20条”,助力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20年9月,北京经开区“两区”建设正式启动,推进一年多时间,北京经开区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坚持大胆试、大胆闯,积极开展差异化探索,通过集成创新、接力创新等方式,以深层次改革赋能产业创新,形成的可复制经验有效推动了营商环境的改善,激发了各类资源要素的活力,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2021年9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批“两区”建设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印发。首批案例围绕产业促进、“放管服”改革、生态建设等领域,制定了11个具有北京经开区特色,创新性、可复制推广性较强、实践效果较好且风险可控的成熟案例,其中,关乎审批制度改革和办事极简化改革的案例占据了整个实践案例的六成以上。

“两区”建设再添新政策,2022年再发力,为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经开区“科创20条”提出,到2025年,以企业为主体、应用为导向的创新引导体系日益完善,创新要素加快聚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引领性、带动性、支撑性充分彰显,产生一批高价值知识产权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硬核创新型企业,打造国际一流创新产业生态,成为北京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科创20条”提出了“五大围绕”工作。一是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布局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其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聚焦北京经开区主导产业,实施“白菜心”工程,对承担“白菜心”工程的单位,给予研发投入最高50%的资金支持,支持金额最高为5000万元。对承担国家、北京市重大科技和产业专项且符合北京经开区发展方向的,给予最高1∶1的资金配套,每个项目年度支持金额最高为2000万元。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赛代评有力有序推进“揭榜挂帅”。

二是围绕激活创新主体活力,支持创建领军企业、企业开放创新中心、高能级创新主体和硬核创新型企业,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优势企业拔节成长。鼓励龙头企业牵头,与高校院所、中小企业共建创新中心,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对年度研发费用增长超过年度目标值的大中型重点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按照高出部分的20%给予支持,支持金额最高为300万元。对由区外迁入、在区内新建重大产业项目且购置研发设备500万元以上的“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给予购置设备款总额20%的资金支持。

三是围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学研一体化、产业共性技术支撑、颠覆性领跑技术研发和全场景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创新成长计划”和“创新伙伴计划”,对纳入计划的创新项目和服务机构给予房租补贴、贷款贴息、人才奖励等方面支持。推动建设概念验证、打样中心、中试放大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中试基地,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供关键支撑。对符合支持条件的首台(套)项目,给予研发方不超过首台(套)认定合同实施金额的30%支持。

四是围绕完善创新生态链条,构建财政资金、科技金融、创新人才、知识产权等全方位支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采取市场运作方式,以股权投资支持高科技高成长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创始团队优先回购。对北京经开区认定的高端人才,在创新创业、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相关政策优惠。鼓励创新主体围绕產业链上下游核心技术和产品构建专利池,在关键技术领域加强高质量知识产权储备,加强专利协同运用和联合保护,对入池专利维护年费等费用给予资助。

五是围绕深化开放协同创新,不断加深国际合作和京津冀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加大国际一流创新机构和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在全球智力密集地区设立离岸创新中心,深度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和供应链体系;对经认定的离岸创新中心,根据其引入国际项目、人才团队情况给予奖励。加速京津冀科技创新合作,实现京津冀技术市场融通合作,对有效期内整体迁移的高新技术企业保留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从跑动几次到最多跑一次再到现在一次不用跑,在区内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越来越方便了”,近日,蒙太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办事人员刘小雪回想起在北京经开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经历,不禁对高效、便捷、持续深化的政务服务连连称赞。“两区”建设过程中,随着北京经开区深化“一网通办”,推进“审管执”流程再造,区内企业群众普遍享受到更高效、办事更便捷的政务服务。北京经开区“一网通办”工作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企业群众获得感为落脚点,持续推进多渠道智能化服务、平台基础支撑等工作,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使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从“网上可办、网上深办”向“全程网办、全网通办”跨越。在具体工作中,北京经开区通过加快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区内电子印章“应刻尽刻”,同时通过电子证照梳理,推进电子证照调用以及与北京市电子证照库的对接,切实减少材料报送,优化企业群众办事体验。通过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咨询、查询、办理和评价,推动区内全部在用事项实现和北京市业务数据对接,实现全程可在线咨询、全部可在线办理、线上线下可评价。通过开展审批流程优化,北京经开区为多项行政审批改革做好系统支撑。以“最优流程、最少环节、最减材料”为目标,对事项的办理条件、申办材料、材料来源、材料层级、办理流程等要素进行标准化、场景化梳理,推动流程再造、材料精简。同时强化“一网通办”系统支撑,确保多项行政审批改革落地。支撑告知承诺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开展,支撑备查制改革落地,支撑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改革不断深化。

如今,北京经开区“一网通办”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和“北京通”移动端应用,基于大数据资源平台和电子证照库,实现了大部分场景的全程网办,跑动次数从两三次以上精简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截至目前,北京经开区在用事项网上办理率已达到100%。全部在用事项通过服务中心、社区、亦企服务港、银行自助端实现了查询办理。以“事项并联审批”“材料一次提交”“主题单次跑动”为优化原则,对审批流程进行梳理重构和优化整合,搭建了主题事项支撑系统,与“首都之窗”系统完成对接,完成主题事项线上配置,真正实现了“上一网、交一表、找一人、办一次”的改革目标。还实现了电子证照“多端亮证”和“刷脸减证”。法人证书、身份证、驾驶证等8类证件已实现电子化互联共享,申请人办事可免于提交;并已在政务服务大厅和分厅实现群众申请材料和证照双向免费快递,切实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政策不断,支持不断,经开区近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

通过“一网通办”工作推进,还为“审管执”流程再造、告知承诺制改革、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与规范化提供着强大支撑。其中,在“审管执”流程再造方面,实现审批、监管、执法三方联动,审批结果、违法线索和相关数据第一时间推送给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受领发起的监管任务后,开展协查协办、联合执法和结果反馈,串联审批、监管和执法,探索符合北京经开区特色的政务服务衔接方式,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在告知承诺制改革方面,以“一网通办”系统为支撑,北京经开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目前已支撑的告知承诺制审批事项共225项;在告知承诺制基础上创新的“数字时间戳”技术,让守信企业能够在第一時间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倒逼诚信体系建设和政务服务效能提升。

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中的“一区”,北京经开区印发的《“十四五”时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建设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创新磁场,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

在北京经开壹中心,园区企业接受《中关村》杂志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家‘专精特新’企业,将在研发、技术方面不断发力,‘科创20条’的实施给了我们更大的信息,我们对亦庄发展有信心。”

政策不断,支持不断,经开区近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北京经开区科技创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构建导向鲜明、特色突出、覆盖全面、精准有力的创新引导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先行区,推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着力打造‘两区’建设亦庄样本,有力支撑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两区”建设,北京经开区已跑出加速度。

猜你喜欢

两区开区政务
打造新时代首都扩大开放“两区”新样板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张家港经开区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经开区:进一步健全自主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