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垣断壁绘就红色画卷
2022-04-21危春勇
危春勇
一方断墙,铭刻一段历史;一垛残壁,绘就一幅画卷。2021年,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一场名为“传老墙文化,颂百年风华”红色印记展在天津市武清区博物馆举行,引发群众热烈反响。这些老墙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名叫孙永军,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位艺术家。
意外发现残垣断壁
孙永军是天津武清人,从事电影美工已有35年。1986年,他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美术师,先后参加《大决战》《大转折》《保卫延安》《中国远征军》《白求恩》等数十部电影和电视剧的美术设计与制作。但孙永军不满足于已有成绩,执着寻求并潜心研究新的领域。经过十几年的钻研、探索与努力,终于创造出平面加立体的全新造型艺术门类,即老墙艺术。
一个电影美工,为什么会对“老墙”产生兴趣还发掘出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呢?1999年,孙永军随导演宋昭参加8集电视剧《井冈山》的拍摄。这是他第一次到南方革命老区拍影视剧,先后到了永新、吉安、泰和、永丰等地。那时候的井冈山地区尚处在半封闭状态,许多地方还没有开发。他执意前往大山深处,或比较偏僻的地方去选景,而没有满足于茅坪、茨坪等现成的场景。而就在离永新县城没多远的一个村落,孙永军发现一片墙壁上还保留着红军时期的宣传画和标语。长期生活在和平年代又久居城市的人,能看到几十年前革命前辈留下的这些痕迹,他感到十分不易。
通过接触,孙永军了解到,湘赣边界地区的红军在农庄村舍的墙壁上绘制大量的标语、壁画,向群众宣传我党我军的各项政策和革命目标。红军时期条件艰苦,标语和漫画是当时一种简便易行的常用宣传形式,看似简单,却充满感染力。面对这些绘制在墙壁上的字画,孙永军听着当地村民的讲述,愈加感到太有意思、太有意义了。第一次来江西拍片便看到这些珍贵遗存,孙永军感到大有收获。回京后,他拿着洗印出来的这些照片,反复端详和琢磨,越看越有味道,那些带有岁月的沧桑,被炮火硝烟洗礼的老屋旧宅、残墙断壁,深深触动了心灵。他脑海中闪现出一个念头,能不能将这些断壁残垣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留给后人。
不断积累创作素材
2005年,孙永军再一次来到江西参加反映红军时期风土人情的电视连续剧《那时花开》拍摄。担任美术指导的他,连续在赣南呆了7个月,瑞金、于都、兴国等地都跑遍了,而又以在兴国的时间最长。其间,他结识兴国党史研究专家胡玉春。胡玉春是个“兴国通”,对发生在兴国的革命史极为精通,像毛泽东为什么写,又是如何写《兴国调查》,他讲得头头是道。有中央和省部级领导来兴国参观考察时,多是由他担任讲解。胡玉春熟悉红军当年在赣南时期的历史,为电视剧拍摄提供不少有价值的信息与资料,这些都是孙永军想要而一时又难以找到的。
孙永军记得有一次,胡玉春带着他在兴国莲塘镇白石村考察选取拍摄场景,并采访村里还健在的老红军。一位姓曾的老红军因为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被打断了胳膊,没有去长征,一直留在村里。老人已经70多岁,眼睛也不好使。语言不通,胡玉春就做翻译,老人说了不少当年的战斗经历以及激励后辈的话。在电视剧拍摄期间,一些老乡也常和孙永军聊天,告诉他村里有多少人参加红军和红军的故事。他深感老区人民之纯朴,也对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而感到由衷钦佩与敬仰。
得知孙永军对红军标语、漫画感兴趣,胡玉春还专门带着他爬坡过岭,到深山沟里去寻找。经过一番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当看到所剩不多的红军标语,孙永军既惊喜又心痛。喜得是看到了之前未曾看到过的新标语,那种兴奋感,让他激动不已;痛得是经过几十年的风侵雨蚀,这些标语已岌岌可危,再不想办法将其保护下来,就有可能消失在岁月长河中。想到此,孙永军心里不由地增添一份紧迫感。他说,这些鲜活的素材,既为电视剧的拍摄提供了帮助,也为自己后来进行老墙艺术创作积淀了情感、积蓄了动力。
水到渠成老墙艺术
自从接触了这些红军标语和漫画,孙永军就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别人没有创作过的东西,自己能不能来做?他在心里默默地扎下了一个根,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创作有可解读的内涵,通过作品对当代人、对下一代能有所启发、有所教益,进而发扬光大。
心动不如行动。2006年至2007年间,孙永军从兴国红军当年反“围剿”的现场附近采集一些红土、红石,一百多斤装了两个大箱子,坐火车带到北京。由于物件超重,在火车上还罚了款。后来朋友得知此事,就热心帮忙义务运送好几次。隨着物流兴起,便直接走货运了,几百斤、上千斤,既方便也快捷。有了原材料,就考虑去怎么创作、怎么去雕塑了。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在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时候,孙永军正式开始老墙艺术的创作。搞艺术创作,内容构思是第一步。孙永军的脑子就是一个资料库,存储了各类资料和原始素材,根据主题需要,随时就能调出相关文献史料来。一件老墙作品是多种材料的运用。孙永军告知,从老区运过来的这些沙石,都是纯天然的原材料,加上矿物质颜料,还有搭建布景的聚合材料。设计完全按照美术的外形垒起来,按土木建筑一比一的比例做出来;石材有多大,砖块有多大,垒起来的作品尺寸就有多大。老墙作品体量比较大,正反两面,也就是外墙内墙都有内容。迄今,孙永军已创作20多件老墙作品,最大的一幅《江山岁月》高3.6米、长11.6米,属分体组合式,最小的也有四五平方米。
“面壁十年图破壁!”十几年来,孙永军痴迷于老墙艺术的创作,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心血。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把这辈子所学的东西都熔铸进了一沙一石、一墙一壁。作品《模范营武装上前线》,表现为保卫苏维埃勇于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站塘区模范营武装上前线的英勇事迹。作品《母亲在召唤》,着重表现中国妇女解放的先锋和榜样,一位女赤卫队员左手持红缨枪,右手高举召唤姐妹们:快快打碎封建思想的枷锁,冲破世俗观念的束缚,参加工农红军,投身革命吧!这也是母亲在召唤一队飒爽英姿、朝气蓬勃的女赤卫军队员。
2021年6月,受天津市武清区文旅局邀请,孙永军的老墙艺术在天津市武清区博物馆展出。半年多来,参观者络绎不绝。“震撼,实在是太震撼了!”面对一件件返璞归真、诉说历史的作品,观众无不受到感染、发出赞叹。
“取材于老区,也应当回报于老区!”多年来,孙永军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这些老墙艺术作品能到“原籍”——江西等地展出,向老区人民汇报自己的红色情怀与创作成果。2022年,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新年开春,孙永军受邀携作品来到井冈山下的吉安市青原区展出他的艺术,这使他倍感欣慰。坚定信念和理想,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为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文化尽自己的一份才智和心力,孙永军感觉大有意义。★
责任编辑 / 程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