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家校共育探索与实践

2022-04-21亓祥银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

亓祥银

摘要:从初中到高中,正是青少年发育和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教育指导有助于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三年的德育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家庭是最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落,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在高中,是孩子的重要时期,家长和学校的协同效应是非常重要的,家校共育可以使学校和家庭教育更好地发挥更好的效果,使学校和家庭的关系得到切实的落实。

关键词:家校共育;时段同步;主题同步;措施同步

前言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人类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会性教育是人际沟通方式,而学校教育则是以人为本,而家庭教育则是以人性为本。儿童在上学前,受到家庭教育的潜意识的作用;而在进入校门之后,家庭教育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唐红松教授指出,当前我国的“家校共育”中有许多错误认识:第一,忽略了家庭教育的意义,把教育当作了学校的事;二是背离了家庭教育的核心,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对子女的一种监督。这两个误解不仅对家庭教育的定位和取向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而且也使得家庭教育走上了一个“死胡同”。面对上述两种误解,丁静学者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应通过“补位”的方式来解决这种“缺位”,也就是家长将其内在的教育与监护责任转嫁到了学校。但是,在学校里,代偿性的教育是很少的。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不仅不能强化和加深学校教育的作用,而且也会造成对学校的依赖性。杜威认为,不管是相互隔离,或是过分依附,都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此背景之下,“家校共育”的教学方式已是当前的一大发展潮流。

一、家校共育的意义

对于学校和老师而言:“家校共育”,就是指在学校和家庭中,对孩子们进行共同的培养。在这种教育协作模式下,校方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孩子的发展趋势,在家长的指导下,在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下,不断优化,并制订适当的培训方案,以提升教学的品质,另一方面,通过家庭教育来发掘与学校教学相区别的新的教学资源,发掘新的教学方法。而对于教员而言,通过家校共育,可以让教师更深刻地了解父母的思想,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了解他们的教育思想,建立起一种相互理解的、相互支持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为他们的成长作出贡献,使他们的学习成果得到补充,达到更好的教学质量。

对于父母而言,父母可以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合作,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业和生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影响,并且如果要让他们的子女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不仅仅是他们的责任,而是他们的父母。在实行“家校共育”时,要对校方给予大力扶持,并与校方合作,培养父母与校方的良好沟通,促进师生和谐相处。在此期间,对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有助于父母对子女的培养。

对于学生而言,因为家教与教育的侧重,比如学校讲求的是基础,注重循序渐进,而家庭教育则是为了让孩子在短期内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就会将大量的课程放在学生身上,增加他们的负担。而在教学手段上,则与学校的教学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家长和学校之间没有交流,没有合作,学生很容易就会被两种教学模式给弄得手足无措。“家校共育”可以实现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业,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校园融洽的教学。也可以从心里相信父母和教师对自己的教导,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地长大。

二、家校共育的策略

1.有效溝通,达成共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是何等巨大。因此,教师必须与父母进行积极的交流,使他们在学习和教学中取得一致意见,从而推动他们的健康发展。有效的交流是形成一致的前提,所以,在与父母进行交流时,要注意方法与技术。每位同学的个性差异很大,其家庭背景也不尽相同,父母的教育质量、品德等方面也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在与父母进行交流时,应针对其自身的特点采取多种交流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比如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通信方式更加普及,但是在校园里,却是严禁携带。我们班上有一名同学,上课时总爱用手机,这不但会对自己和班上的同学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对此问题的理解中,作者发现父母们对使用手机的危险还不甚清楚。因此,作者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先确认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接着又指出了父母对子女的负面作用,并指出了我们应怎样指导和培养他们的正确态度。任何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得到一个好的老师,如果老师和他的父母保持良好的关系,那么他就会在学习和教育上取得一致。

2.开家长会,相互理解

家长会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加深双方的相互了解,从而使老师得到父母的支持与理解。教师与父母沟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家境,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他们,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表现,并据此进行指导和教育。在家长会上,教师要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表现自己的才能,比如向父母们讲述自己的成就,以此来获得父母的信赖。此外,还应当有特定的请求,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跟父母报告每个同学在课堂上的成绩,要注重表扬,不要抱怨,要让父母了解他们的潜能,对他们的学业有更大的自信。另外,老师要为父母留一些机会,让他们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教师与父母共同努力,以推动儿童发展,共同努力,使幼儿的健康成长成为理想的伴侣。通过双向沟通,可以加深父母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加深对学生的家庭情况的认识,有利于教师与父母的协作,以及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于学生的发展。

3.借助网络,紧密联系

在过去,有家访、家长会、打电话、发短信等多种联络方式。但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的日常活动和交流方式都在不断地改变,使得人类的交流更加方便。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学习如何利用网络来加强和父母的关系。比如,作者设立了一个班级的父母微信群,利用这个微信群,作者会将同学们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综合评价等信息发送到群中,让父母们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客观、真实、正确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另外,作者还会将同学的学习生活剪影、参加课外活动的相片、参加学校的讲座、参加课堂活动的相片等,它不仅是对孩子们的一种缅怀,也是对他们的发展历程的一种记叙,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学业状况和人生状况。同时,父母还能及时地对孩子们的家庭状况和学习状况进行及时的了解,以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

4.主动创新培训形式,当好家教指导教师

在实施“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式引导父母,做好家庭教育的引导教师,全面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在举行家长会或家长会前,老师可以先做一份调查问卷,了解每位父母的需求和困惑,听取他们的建议,并将他们的建议汇总为一个问题或专题。其次,根据自身的知识,大量参考相关文献,为父母提供训练教材。在开展家长会、家长会和家长培训等方面,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授课内容转化为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生动的教学手段,使培训人员能够听得懂、听得明白、容易掌握。同时,老师也可以请一些专家来班级里为孩子们的父母们做一些演讲,同时也可以自己动手,搜集一些家教的成功案例,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分享自己的经验。在家长会或家校培训之前,由老师事先通知每位父母,让他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会议或训练期间,由校长组织小组进行研讨和沟通,或与父母或专家进行沟通。同时,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手心网等方式,为父母们提供家教理念和方法,并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家教文章、书籍和家庭教育计划。

5.将新的教育理念分享给学生家长

在反思目前的大环境中,为何“教育纠纷”不断增多,笔者以为,主要原因并非老师与学生的父母的素质下降,而在于师生与父母缺乏有效的交流。高中阶段的老师多为“专家型”,而父母年龄偏大,他们具有更好的学习和知识,与老师交流时更容易形成一致意见。作为一名高中的班主任,我们应该把自己置于“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角色之中,与家长进行交流。可想而知,我们的提议,会得到很多学生的父母的认可,而且,在课堂上,他们也会给我们一些有价值的意见。由此可见,“家长努力读书,子女天天向上”,“提升家长,成就子女。”家庭教育的重点在于教育和改变家长,让家长更加专业化,让家长真正地做一个称职的家长和合格的“老师”。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例如,提倡家访、校访,使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学方式上实现了统一;在进行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以及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实现了教育目的与教育成效的有机结合。通过课堂的文化墙,让同学们的父母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一切,让他们的父母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来参加。有了微信, QQ,博客等平台,教师就可以通过“美篇”来分享教育理念和方法。在这种感恩中,父母可以做出一些变化。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要尽量不让孩子的父母受到明面和暗面的施压,要多展现自己的优点,多讲事实,多进行平等、公正的沟通,从而形成“朋友”的气氛。

6.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

在做班主任工作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下意识地带着“过来人”的口气与同学沟通,而他们的父母则常常以“为你好”的方式与同学沟通。这也是学生产生叛逆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建设“家校共育”的过程中,要注重这种转变。要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让孩子在风雨中展翅翱翔。本着这种思想,我们在做好工作时,要把“服”为“福”。我还记得一名教育工作者说:相同的年纪,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东西,其学习的能力是不同的,有早有晚,有快有慢,所以才会有自己的规律,短期的进步不算什么,但要让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那就更难了。因此,在实施“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既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要减轻父母的学习负担。转变可以让学生的内心得到激励,让我们做一个在学生成长路上支持他们的人。

7.礼貌待人,尊敬学生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父母与老师在各自的社会地位、生活的背景、经历、思想水平、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别,这就使得父母和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这种经验、思想和知识的相辅相成,正是两个人各自进步的优势。对父母,教师要有礼貌,要有理性的心态,要有笑容,要有技巧,要善于发现问题,要真诚坦率地提出来,要有诚意地倾听父母的意见,要和父母一起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父母见到自己的子女有了进步的可能,就会对教师产生敬畏之心。老师不能随便“告状”父母,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指责孩子。身为老师,不能指责家长,也不能羞辱家长。如果这样做,不仅会使老师和父母产生矛盾,而且会使老师和学生产生矛盾,影响老师的声誉,使教学效果下降。尊敬他人是一种自我的体现,同时也是获得他人尊敬的先决条件。实际上,我们可以从父母那里获得很多的资讯,并且在父母对我们的期望中,激发我们对自己所做的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责任感。许多父母能够从老师那里吸取到的知识和技巧,被他们的道德品质所打动。通过这种方式,师生双方形成和谐、信任、合作的联盟,共同承担起将子女培养成材的责任。

8.指导家长定位父母角色,做到一切为了孩子

一些父母对于如何教他们的子女感到迷茫,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正确地指导学生正确地扮演好自己的家长,让他们事事都能为自己服务。在家教中,家长应该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爱护孩子,了解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麽?教你的小孩:旅游胜过课堂:有信心胜过服从,有兴趣胜过学习,良心胜过错误,快乐胜过圆满,信任胜过崇敬,成长胜过胜负。与子女之间的亲切感,是日复一日的累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要你能专心的和他在一起15分钟,就能培养出一段优质的感情!高质量的陪伴,指的是父母在和自己的子女相处的过程中,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和子女的相处工作中,不会分心,不会思考工作,不会感到紧张。家长是幼儿的启蒙教师,孩子学习的是从家长的一言一行高中习,而家长的一颦一笑,都能产生出其不意的影响。因此,作为一个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单方面地把孩子们的教育看作是妈妈的事情,应该让父母们认识到。在孩子的一生中,父母一直是孩子最重要的人。

9.引导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名教育工作者曾经说过:“我外出,家是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家是幸福的港湾。”这一点切中了家庭教育的本质,即父母要懂得,要给子女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生长环境。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可以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父母要让孩子有一个安静、独立的学习环境;要对学校、老师要有正面的心态;还要考虑家庭的财务状况和孩子的爱好,订购报纸、杂志等,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以身作则。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教育含义已逐步被意识到,在教学工作中也日益受到关注。在日常的工作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形成勤思考、不懂就提问的良好习惯、按时学习、认真地检查、良好的学习休息习惯等等。好的行为会终生受益。

结语

总之,在高中时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而班主任是学生的主要负责人,其职责就是引导和引导学生的发展。而“家校共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向,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无可取代的重要影响,为此,应与家长进行密切的交流与联络,以获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家校协同”的教育模式,从而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兆荣.谈家校结合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方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

[2]晏林.家校結合,破解《道德与法治》难点[J].教育科学论坛,2018(9).

[3]崔亚萌,董雯.情境、情感、符号:互动仪式链理论对家校共育的启示[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6).

[4]吴晗清,赵芳祺,程竺君.家校共育现状及可能的改变:来自家长的声音[J].当代教育论坛,2020(01).

[5]周茹,邹雨含.家校共育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01).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成就孩子美好明天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家校共育平台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用爱心筑就孩子阳光成长之路
家校共育模式下培养小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体验式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