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舞蹈律动教学探究
2022-04-21吴爱群
吴爱群
摘要: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相信,如果仅仅教授音乐,而没有把人体的动作相结合,那就是孤立的、片面的。他所倡导的体态韵动学的音乐教育系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舞蹈的韵律是身体动作的基本形式,它是把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融入到音乐的韵律中,并以舞蹈形式表现出来。和普通的身体节奏相比,舞步更注重的是身体的节奏和美感。这与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成分的小学音乐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节奏具有很强的教学价值,教师要把它与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学生的音乐接受、感知和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舞蹈;律动教学
舞蹈律动教学是以达尔克罗兹身体律动为基本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和舞蹈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中舞蹈律动的运用,阐述了音乐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并通过运用它来激发课堂气氛,通过运用它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韵律意识,并运用它来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從而使小学音乐课堂更加生动。
一、舞蹈律动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
舞蹈律动既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也符合小学音乐学习的基本规律,因而将其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营造轻松的音乐课堂氛围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对其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有很大的影响。舞蹈律动通过欢快的音乐节奏和积极的师生互动,让学生跳起来、舞动起来,一瞬间就营造出活泼热烈的音乐课堂气氛。情绪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动感的音乐和身体律动的感染下,学生“沉睡”的音乐与运动细胞被唤醒,不由自主地舞动起来,课堂气氛由凝滞转向欢快,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更默契、更愉快,学生的参与感增强,为后续音乐教学作好了铺垫。
(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知力
舞蹈律动是“舞动+律动”的音乐节奏表现方式,学生天生具有一定音乐感受力,能根据音乐的节奏类型来驱动身体,让肢体动作与音乐完美契合,并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用舞蹈律动动作表现出来,借助舞蹈律动来进行节奏练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知力和表现力。将舞蹈律动应用到课前、课中、课后的节奏游戏、歌曲教学、乐器教学等节奏相关内容教学中,对小学生的乐感培养大有裨益。
二、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一)以舞蹈律动作为课堂导入,激活音乐课堂氛围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堂导入就好比“磨刀”,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就好比“砍柴”,只有抓好了课堂的开头,磨好了刀,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砍好柴。对于一节课而言,虽然2~5分钟的导入环节相较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时间较短、分量较轻,但是其作为一堂课的开始,为一堂音乐课奠定了情感基调。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要将学生“沉睡”的音乐和舞蹈细胞唤醒,这就需要借助舞蹈律动游戏来进行导入。
比如,在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藏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的教学之前,基于学生对藏族这个少数民族的音乐了解欠缺的实际情况,教师从互联网上挑选一段藏族舞蹈视频,让学生学习藏族舞蹈“颤”这一主要动律,将踢踏舞中的“碎颤”(由膝盖的碎颤使踝关节灵活地带动脚掌,跟随音乐节拍击打地面),弦子舞中的“软颤”(膝盖颤动时柔韧性较强,上下运动刚劲有力),卓舞中的“硬颤”(膝盖同时颤动,上身随膝盖的屈伸而上下起伏,既有连续又有停顿)这三种“颤”的律动教授给学生,再将三者不停地转换,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发出的指令来变换“颤”的舞蹈律动动作。这对学生而言有不小的难度,但也充满了律动的乐趣,激活了学生的运动细胞。学生分为三组,在游戏比赛中决出最终的胜利者。教师将藏族舞蹈律动游戏作为藏族歌曲课前的暖场活动,学生玩得十分尽兴,对藏舞中的一个重要动律——“颤”有了深刻的认识,寓教于乐。
(二)以舞蹈律动进行节奏练习,提高学生的节奏感知力
节奏是音乐学习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乐感和教授学生乐理的基础和前提。通过理论讲授的方式来讲2/4、3/4、3/8等节拍的知识,学生无法理解,而通过动起身体来体会、感受和表现节拍,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的节奏类型,而且趣味十足。
比如,在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六课音乐知识“四二拍子”的学习中,学生首次接触了“四二拍子”这个概念。为了将四二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结有两拍;强弱规律是一拍强,一拍弱”的特点更直观、形象地教授给学生,使之掌握该节拍类型,教师可以借助舞蹈律动来打节拍。教师先将学生分成两队:一队站在左边来打《解放军进行曲》的节拍,另一队站在右边打学习过的《黄河大合唱》的节拍。此过程要求学生在打拍子时身体向前倾(折臂前伸的舞蹈动作);弱拍时做收身后仰的动作,循环往复。然后,教师播放两首歌曲,两队学生同时做舞蹈律动的动作,学生惊喜地发现,虽然两首歌歌词和内容完全不同,但是节拍却是一致的——都是一拍强、一拍弱,以强弱强弱强弱强弱的节拍进行,所以站在两边的学生的动作是一致的。教师由此进行“四二拍子”的教学总结:“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个小节有两拍,它的强弱规律是一强一弱,你还能举出哪些是四二节拍的歌曲?”有学生回答:“《小乌鸦爱妈妈》是四二拍子。”又有学生回答:“《‘六一’的歌》也是四二拍子。”……学生陆陆续续说出好多首四二拍子的歌来,这就表明他们对四二拍子这个节奏类型有了比较好的感性认识。
除了常规的节拍练习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舞蹈律动创编有节奏的旋律来让学生感受节奏。调动手臂、手掌、身躯、胯部、脚跟等身体部位,来做出有节奏的动作,辅以有节奏、有规律的拍打,如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又如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教师指导学生用拍手、跺脚来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又以面部表情和其他肢体动作来融入情感。这样,学生在一两次练习之后就能记住击打的节奏。
结语
综上所述,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理论为舞蹈律动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将音乐与舞蹈、动作割裂开来。舞蹈律动的应用,能营造欢快热烈的音乐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参与感;舞蹈律动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感受和掌握音乐节奏,培养其良好的节奏感知能力;舞蹈律动的应用,能让学生唱出情感、表达自我感受,提高歌唱教学的效果。总之,音乐课堂,因舞蹈律动而格外生动。
参考文献:
[1]李秋颖.情感教学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21(03):100.
[2]曾露.小学舞蹈教学中的问题与应对方法研究[J].求知导刊,2020(50):89-90.DOI:10.14161/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