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丕诗歌的女性视角
2022-04-21陈寄歌徐琳杨溯
陈寄歌 徐琳 杨溯
摘要:曹丕,“三曹”之一,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其创作的诗歌中女性题材占有很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文人中代女性言的代表人物。但曹丕没有跳出封建礼教的桎梏,他所创作的女性诗仍然是男性在女性身上的自我投射。
关键词:曹丕;诗歌;女性视角;原因;他者
一、曹丕诗中的女性形象
曹丕诗总计有四十余首,女性题材诗歌约占四分之一。而在这十余首诗歌中,曹丕刻画了思妇、佳人、寡妇和弃妇四种女性形象,表现了她们的精神世界及精神追求。其细腻传神之处,令人惊叹。
(一)思妇
思妇即由于丈夫出行在外而長期幽居深闺,日夜思念、盼夫的女子。
汉末时期,黄巾军起,由此至三国两晋时期社会都处于大规模动乱当中,人民因战乱饥荒漂泊在外,或由于仕宦游学离家千里。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妻子不能陪伴在他们身旁。再加之古代交通不发达,相隔两地的人们很容易陷于音书断绝的状态,于是产生了大批的深闺思妇。曹丕将这动乱年代普遍而突出的社会现象与游子思妇的命运结合起来,发掘出这一巨大社会意义的主题,反映他们的悲苦忧伤,形成自己便娟婉约的个人风格。其代表作有《燕歌行》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
曹丕在《典论》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里的气是指一种气势,即文人自身的风格,而这里的清浊之别更衍生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基础的二分法,在后世“清”与“浊”衍生为阴柔与阳刚、婉约与豪放,而“不可力强而致”则是说文人自身的风格不可轻易改变。
诗歌接下来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诗歌先是写丈夫思念故乡,继而设想他迟迟不归,再转为写自己“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思念丈夫,不知不觉就流下泪来。而自己的这种哀痛却只能依靠琴声来派遣,可是由于思念丈夫连一曲完整的曲子也弹不下来。皎洁的月光洒在床面,暗示出思妇因为思念丈夫夜不能寐。诗歌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可谓“开千古妙境”。王夫之评价此诗云:“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燕歌行》其一一诗,可谓是声色大开、有情有度之作,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由此可见。
诸如“贱妾茕茕守空房”一类的独守空闺的思妇是曹丕笔下常见的人物。思妇形象在汉末的文学作品中大量涌现,却精致不足,优雅不足,过于简约质朴。曹丕笔下的思妇却侧重对其心理的刻画,表现出巨大的情感力量,完成了此类题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美学过程。
(二)佳人
曹丕的女性题材诗歌中有一类诗歌最能体现他将诗赋文体的审美与娱乐功能推到极致。他写有一类表现男欢女爱的言情诗,塑造了一类色艺俱佳的女性形象。如《钓竿行》、《善哉行·有美一人》就属于此类诗歌。
《善哉行·有美一人》是曹丕作品中写得很出色的一首爱情诗,诗中塑造了一位色艺俱佳的美人形象。开篇借用《诗经·郑风·野有蔓草》的原句描写了佳人的美貌。而在接下来的描写中更显现出这位佳人不仅具有美貌,并且姿态优美,笑容迷人,更具有高超的音乐才能,堪称色艺俱佳,动人心弦。令爱慕她的男子久久不能忘怀,“眷然顾之,使我心愁”更表现出男子求之不得的苦闷心情。
“色艺俱佳”在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绝对是一个褒义性评价,而“色艺俱佳”里面蕴含着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色”与“艺”是身处男权社会的女性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条件。“古代女性的艺,主要指歌舞、乐器等表演技能,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这种女性的艺,总是和帝王贵族等主流社会的男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他们娱情怡性、显示风雅的途径和媒介,同时也成为文人乐于描写的对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绝大多数文人只是将色艺俱佳的女性作为一种纯粹的审美客体,只是文学作品里用于抒发个人情感的他者。他们实际上是在对女性进行审美化的同时将其物化了。
与同时代甚至晚于他时代的文人相比,曹丕的《善哉行·有美一人》显然是具有前卫之处的。特别是曹丕以魏世子之尊写出一首以男子求之不得结尾的诗歌,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表现出曹丕对品格高贵的佳人的尊敬与欣赏。
(三)寡妇
在曹丕女性题材作品中还有一类特殊的女性。在曹丕女性题材的诗歌中,还有一类女性形象,即丈夫不幸过世后,独留人间的寡妇。在中国古代社会,女性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若是失去丈夫,更意味着沦落到无依无靠的悲惨境地。
张玉谷曾就此诗发表评论:“诗伤寡妇,而竟代寡妇自伤,最为亲切。就秋景说起,感时触物,苍莽而来。‘妾心’八句,以心感字承醒起意,转入长夜思君之痛。星月回天,本赋夜景,然妇随夫唱,比意亦涵。跌出引领入房,自怜孤栖,喷醒题中‘寡’字。夫寡妇之苦,何可尽言,而凉秋静夜,尤是凄其,故只就此写意。正复无所不包。末二,结到从死忘愁,曲达深情,即隐坚其贞也,何等宛至。”可体现曹丕《寡妇诗》的细腻深刻。
(四)弃妇
弃妇,就是指被丈夫休弃的女人。在建安时代,男尊女卑仍然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弃妇作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仍然随处可见。可也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大变局出现,儒家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封建礼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在这一时期,刻画弃妇的诗赋作品颇多,文人大多同情怜悯弃妇。但值得注意的是,曹丕的弃妇诗仅仅是表明了他对弃妇的同情,却没有上升到怀疑这种制度的高度。“曹丕的《出妇诗》固然表明了男性文人对弃妇的人道主义关怀,但仍旧停留在《诗经》以来‘弃妇悲怨’的传统叙写模式的层面上。他没有对‘出妻’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提出任何质疑,甚至连对负心男子的谴责亦无可见,显示了曹丕对男子‘出妻’陋习制度化与合法化的认同。”
二、结束语
曹丕作为一名男性作家,在诗歌当中却要进行性别的转换,以女性的视角与口吻完成诗歌创作是非常困难的。但曹丕所创作的女性诗婉转妩媚,温柔敦厚,几乎使人忘记其作者是一名男子。虽然他仍未跳脱出封建礼教的桎梏,但他的女性诗开拓了文学的表现领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建勋.两汉魏晋辞赋中的现实女性题材与性别表达[J].中国文学研究,2003(4).
[2]张玉谷.古诗赏析[M].许逸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