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阿Q正传》有感
2022-04-20庄愉
庄愉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弃笔从文,成为了茫茫大海中的灯塔,破开迷雾的利剑,唤醒国民沉睡的灵魂——华夏彷徨,东方雾漫,他却似萤火微茫,驱散黑暗。在此之前,我无法领悟鲁迅笔下人物的意义,直到我读了《阿Q正传》。
阿Q的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名为“未庄”的小村里,阿Q是无名无姓,无家无业的贫农,他以出卖劳动力为生,备受残酷制度的压迫。他无法正视自己卑微的身份,靠着“精神勝利法”自我麻痹。他从盲目的自尊自大到可悲的自轻自贱,看似可笑的背后,却是当时社会国民的典型代表。
阿Q的人生看似喜剧,实则可悲,他与赵太爷扯上关系,仍止不住别人对他的嘲笑;他期待爱情调戏吴妈,却迎来了全村人的避而远之;他离开未庄从城里回来,人们便改变了态度;他低价出售衣裙,受到众人欢迎。正当我以为他的人生出现转机时,他却成为了替罪羊被枪毙。
整部小说看下来,是心痛与惋惜的。小说结束,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一个同样因人情淡薄,命运多舛,最终捐了门槛的旧社会悲剧。
最令我震憾的是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据考证,阿Q也有子孙后代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这是一声警钟,试图唤醒旧社会中那些像阿Q一般用“精神胜利法”自我麻痹的人。“精神胜利法”如狼般啃噬着国民,狼只啃噬肉体,但“精神胜利法”啃噬的却是国民的灵魂,使人一点点坠落,一步步走入深渊。
前段时间看到过一个视频,残疾乞丐遇上了冰雹,在街上狼狈地瘸着腿奔走,却没有人上前帮忙,路人的冷眼与嘲笑如冰雹般击打着我的心。
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是否听到了鲁迅先生敲响的警钟的回声?又有多少人像阿Q一样用可笑的“精神胜利法”麻痹自己?又有多少人如未庄村民一般冷漠。
偶尔用一下“精神胜利法”是可以的,毕竟这也是我们遇到不幸时的一种安慰;但是白日梦总有清醒的时候,我们不能陷入自己为自己造的美梦中。
鲁迅先生当年敲响的警钟仍铮铮作响,试图唤醒那些麻木的,犹如行尸走肉般游荡于世间的灵魂!
(指导教师 曾庆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