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个性化”构建

2022-04-20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个性化

江 琳

(福建江夏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扩大教育开放”,“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为此,《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版)明确提出: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起始层次,自主选择教学目标”,同时,“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需要”[2]。在该原则的指导下,各高校普遍摒弃了单一化的课程结构,着手探索多元化课程体系。在“个性化”课程设置和教学运行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在探索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经得住市场考验的做法。批判性地检视这些做法,对于高校建构一个兼顾培养交际能力和语言素养、满足不同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能够提供一些启发。

一、文献述评

语言课程体系的构建发端于教学大纲设计,其关注的重点是词汇和语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课程设计者开始关注语言使用者的交际能力,而“对于交际教学法的追捧也加深了人们对学习者需求的关注”[3];20世纪70年代开始,深受特殊用途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影响,课程体系的构建者强调语言项目设计必须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由此可知,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必须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国内外语言教学实践者对“个性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做了积极的探索。在美国,高校为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提供ESL课程教育项目,该项目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个性化”特点体现在:实施分级制和弹性学制;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要来设置不同的ESL课程内容;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并及时反馈;最可贵的是,在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的基础上,努力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自主性。[4]在英国,诺丁汉大学提供学术英语系列课程,其“个性化”特点体现在:课程是为该校学生从事学术研究而设置的,用于提升学生分析案例、开展学术项目以及进行学术交流所需的语言技能;课程被分成三个层级,以适应学生的不同的语言水平。[5]

国内高校对“个性化”课程体系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将不同类型的英语课程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选择,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其中,有学者提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应作为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可分为通用学术英语、专用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三类子课程,以分别回应学生在学术交流、学业进修、职业发展方面的语言需要[6],该课程体系有机地融合了社会需求、学科需求和学生需求,体现了对“个性化”需求的关注,为国内高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宝贵的体系框架。还有学者提出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可从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身份认同和课程需求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以此来构建适应本校专业构成特点和培养理念的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7]。这些研究提出了深入剖析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角度和方法,进一步推进对课程体系研究“个性化”的进程。除了实证研究之外,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诸多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和构想。黄明成指出,学生的英语需求与国家战略需求存在许多共性,如注重英语学习对听说能力和专业学习的影响,因此,他建议在英语课程设置中,要明确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以课堂、网络和实践等三个学习平台为连接轴,将国家发展需求和学生需求相结合,突出个性化要求[8];郑宏在探讨理工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多元化范式时,提出培养学生的双向跨文化意识,以提高其传播文化、感知并沟通文化差异的能力,从而满足理工类高校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9]。以上研究所探讨的课程体系大致可分两大类,即“综合英语+后续拓展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体系”。“综合英语+后续拓展课程”体系摒弃了绝对、统一和整体的标准,体系内的多样化课程,部分回应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体系通过扩大学生的专业词汇和强化读写技能训练,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读者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学术用途交流和职业用途交际的需要,也为学生选修双语课程或者全英课程打下基础。

然而,上述课程体系在深入运行后,教学效果并未完全达到预期水平。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课程体系内的课程设置“个性化”不足。在教学实践中,课程体系的构建大多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课程门类受限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多样性不足,吸引力也大打折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其二,课程体系的运行过程,学习者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权无法落到实处,又缺失一个专门的机制监控学习成效与客观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导致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能被充分地挖掘。

二、雅思培训课程个性化设置与运行的启示

当前,大学生接受英语教育的另一个途径是校外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的语言教育多以应试为导向,多追求短平快的教育模式,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所追求的长效教育模式和理念有很大的差异,其发展历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成功的做法,并不能一一生搬硬套于高校英语教学。尽管如此,校外培训机构的“个性化”课程体系设置和运行机制有值得借鉴之处。本文以环球雅思学校最知名的课程群——雅思系列课程为例来分析该体系中的有益成分。

环球雅思学校的雅思课程设置体系与运行机制,见图1。该课程体系的特点是:以学习者的需求作为不同模块的教学目标,模块间衔接性好,层级转换灵活性强。这些特点可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图1 雅思课程设置体系与运行机制

其一,该课程体系整体框架完全基于学生的真实需求,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如核心课程IELTs课程旨在满足学生通过雅思考试的需求,文化模块课程的任务是满足学生应对后续出国申请和境外活动等情境交际的语言需要。

其二,该课程体系不同课程模块间衔接紧密,可满足不同英语水平(或技能短板)学生的需要。如对于无法达到IELTs课程预备级要求的学员,该体系提供了能力端课程,该课程分为两级,旨在帮助学员填补基础语法和词汇的空缺,以便顺利进入IELTs课程。又如,IELTs核心课程中设有听力、阅读、口语、写作4门子课程,每一门子课程分为四个阶段:预备段、基础段、强化段、考前提升段,其任务是帮助学生补齐技能上的短板。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层级间的课程严格按照《雅思标准化考试评价标准》设定,级差设定科学合理,衔接紧密。

其三,该课程体系构建者为保证体系的成效,引入课程咨询与“个性化”定制的机制,确保学习者可以灵活地变更其学习层级。学员在课程报名前,可根据课前测试的结果以及自身的学习习惯,向课程咨询师了解子课程科目的授课内容、各个阶段的适用条件等等,在充分了解课程情况、评估自身培训需求之后,学员可以选择子课程科目、阶段,结合课程咨询师的建议,最终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课程方案,如选择雅思口语(S4)和雅思写作(W2~W4)。这一做法既考虑学生的主观需求,又结合了对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测评,教学成效明显。

其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直贯穿该课程体系建构和整个执行过程。这体现在从课程选择到课程规划,再到晋级评估测试,学习者的自主选择权一直得到尊重,并密切、自主地参与管理整个学习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课程咨询师并非由具有权威性的专业语言教师来担任,对课程咨询师权威性的弱化,有助于确立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其更客观地进行身份认同,从而推进学员自主性的发挥,进而挖掘出更真实的、更符合自身个性特点的学习需求。

三、构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综合考虑国内外高校所构建的课程体系的优势以及校外培训机构的“个性化”模式,笔者认为,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必然要基于对学生个性化需要的分析,划分多个难度层级,同时提供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的课程模块。总体上,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以课程咨询与定制为先导,横向上考量语言知识、应用技能、人文素养,纵向上区分难度层级,测评上以教学水平考试结合能力水平等级测试为评估手段,见图2。

图2 “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横向上,为平衡好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的关系,本课程体系在预备级和基础级均设置综合课程和专项课程,其中综合课程以文化素养课程为主,而专项课程包括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4门;随着学生分项技能提高,在强化级和提高级,技能课程合并为听说课程和读写课程2门。同时,该课程体系的构建涵盖了工具性课程和通识教育类课程:在课程体系的每个层级都设置2~4门专项技能课程和1门对应层级的文化素养课程。

每个级别的具体课程如下:预备阶段的文化素养课程包括一些入门级课程,如欧美影视欣赏入门、世界各国经典神话故事、西方文化入门等,技能课程为预备听力、预备阅读、预备口语、预备写作;基础阶段的文化素养课程强调多元文化的思辨,课程包括:世界经典文学、英美概况、西方文化等等,技能课程为基础听力、基础口语、基础阅读、基础写作;强化阶段的文化素养课程注重修辞和体裁意识的培养,引入专业导读课程,如国际商务文章选读、英美国家报刊选读等,技能课程为演讲听力与演说技巧、报刊阅读与高级写作;提高阶段的文化素养课程结合专业的需求,开设一些专业史的课程:营销史、西方贸易史、西方法制史等等,此阶段的技能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意识和文献阅读与评价能力,课程包括学术场合听力与学术会议演说、专业文献阅读、论文摘要、文献综述写作等。

纵向上,本课程体系共分为4个层级:预备级、基础级、强化级、提高级。预备级和基础级设置通用英语课程,强化级设置通用学术英语课程(EGAP),提高级设置专门用途英语课程(ESAP&EOP)。关于区分难度层级的语言评价标准,本文整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雅思学术类(或培训类)考试、托福和托业考试的评价标准,设置了《“个性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技能要求》,见表1。在整合过程中,本课程体系配套的技能要求横向上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对于每项技能要求的说明,力求规避模糊、冗长的描述,以增强其明确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注意的是,为适应后续级别的课程,预备级课程的学生还需学习、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基本的听力技巧(如抓关键词)、基本的会话策略、常见的阅读方法(如寻读、略读等)及基本的写作技能。

表1 “个性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技能要求

四、动态评价“个性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成效

要确保本课程体系切实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需要客观评价教学成效,不断推进“个性化”课程体系相关配套的长效机制。最关键的是为定制的“个性化”课程设置综合测评操作方案,以动态评价学习成效。

提供课程咨询和协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课程定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部门需设立课程咨询处,供学习者咨询课程信息,课程咨询师可由学生干部或者教学秘书担任;学生咨询课程的内容、难度层级、测评手段等,结合课前的网络自我测评和课程咨询师的建议,制定适合自己的课程方案。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阶段能力水平测试成绩,选择晋级或者降级,并调整课程方案,课程管理者根据学生的选课要求,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班级。

为了对不同阶段的学习成效进行动态的评价,并有效监控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本课程体系在各个难度层级之间设置综合测评,根据测评成绩进行晋级。该综合测评由两部分构成:学生的主观评价和水平测试。前者包括:晋级的意愿;对课程的评价;对自身语言能力的评价。后者是教学水平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是对应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用于衡量学生的进步程度和教学效果,为层级晋级提供量化的客观依据。依据学生的主观评价和水平测试所得,学生选择下一阶段的学习课程及授课形式。

关于水平测试,其考试内容必须严格按照各个层级的语言水平标准来安排,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预备级的四门技能课程的测试采用四级水平的听力卷、口语卷、阅读卷和写作卷;基础级的四门技能课程的测试采用六级水平的听力卷、口语卷、阅读卷和写作卷。这两个阶段对应的综合课程,即文化素养课程的测试采用口头报告或者书面报告的形式,交流、讨论对课堂上所讲授的影视作品、经典文学、文化知识的观点和看法。强化级的四门技能课程的测试借鉴一般学术英语考试,如IELTS的学术类考试、托福学术类考试等。这类考试都有分听说读写四个项目的试卷,而且对每个项目的测试时间和作法都有很明确的规定。强化级的文化素养课程是专业导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熟悉所学专业的词汇、体裁特点等,并形成对专业概况的整体认识。因此,该阶段的测试引入TOEIC,BEC初级或中级,以及BOULAS等职业英语考试。提高级的测试针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截止目前国内外仍然还未形成较为完备的专门用途英语的标准化考试体系。虽然没有标准化考试作参考,但作为一种教学水平测试,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测试可以采用口头报告或者书面报告的形式:针对听说课程,教师可以搜集适合本课程难度层级的演说和讲座,并根据讲座中的互动提问环节或者线上评论设置问题,形成视听说测试;针对读写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完成文献综述和摘要的写作。对于文化素养类课程,测试中可以要求学生介绍所学专业的历史概况,交流其感兴趣的学科知识或专业报刊中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发现等。这些都基于“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对教学成效的跟踪和“动态的”评价。

结语

构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可以突破自上而下、标准化的课程设置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阶段水平测试,是评价该体系成效的重要依据,但针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测试尚无标准化的考试体系作为参照。为此,构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阶段水平测试,将是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个性化”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个性化
如何指导学生个性化写作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浅谈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与栏目的个性化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个性化阅读
同桌宝贝
PICC个性化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寒风吹彻》的个性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