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关度分析与建议1

2022-04-20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

葛 洋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漳州 363105)

1 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发展速度步入了快车道,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朝着符合一般规律的方向演化[1]。在1949-2020 年这71 年间,杭州市生产总值由1949 年的2.55 亿元增至2020 年的16105.83亿元,增长了6316 倍。与此同时,杭州市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优化调整,从1949 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56.09:14.90:29.02 到2020 年三次产业结构 比 重 为2.03:29.93:68.0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幅度巨大,共下降了54.0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相之于此,共上升39.02 个百分点。

对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均有较多的理论成果。如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提出“投入产出分析法”,利用经济体系的结构与各部门的生产关系分析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2];克拉克(1940)提出经典的“配第定律”,认为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随后又会向第三产业转移[3];学者方行明(2013)等人从人口结构出发,分析产业发展及就业趋势,并对产业和就业结构改良提出建议[4];学者徐波(2019)等人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时间维度上进行探究,运用摩尔结构变化值法测度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幅度等[5];学者陆斌(2017)通过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提出剪刀型模式,并以结构偏离度作为评估指标为产业结构优化提出相关建议[6];学者单良(2018)等人从空间维度上进行探究,使用“协调系数”及“标准差椭圆”模型等方法,对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深究[7];学者乔学斌(2013)等人从高等教育、毕业生视角切入,采取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模型、Moore 结构变化值等方法对高等教育结构、毕业生就业结构和产业分析结构三者的互动共变关系进行了研究[8]。综上所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研究受到了广泛学者的关注,仍是当今经济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将根据各年《杭州市统计年鉴》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数据,描述1949 年-2020 年杭州市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情况,并推测其合理性,分析杭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和相关系数探究其成因,提出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2 杭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度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度,本文选用结构偏离度、结构相似系数等指标来进行两者的相关性研究。

2.1 杭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结构偏离度分析

结构偏离度是常用的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量化指标。这里,我们采用结构偏离度来进一步论证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相关性问题。结构偏离度为E=a/A-1(其中,a 代表某地区产业构成比重,A 代表某地区就业构成比重)。倘若结构偏离度等于0,则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达到均衡状态;若是结构偏离度大于0,则产业比重要高于就业比重,表明该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较高,吸引外部劳动力进入;若是结构偏离度小于0,则劳动力会呈现流出的趋势。产业结构的总偏离度等于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绝对值的和。

依据杭州市统计局1949-2020年《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通过上述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除(1949-1955 年)始终保持负值,且绝对值在整体上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且1993 年后,其绝对值基本保持在0.7 以上,说明第一产业结构比重小于就业结构比重,将会有较多的劳动力转移流出。

(2)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在三大改造完成后至2011 年,始终保持为正值,整体来看其绝对值要高于第三产业。在改革开放时期该数值较大,有较多的劳动力流入第二产业就业。但至2012 年以后,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逐渐兴起且发展迅速,此时第二产业为负值,表明该就业结构已不适于产业结构,劳动力逐渐流入第三产业。

(3)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整体上看数值普遍较低,保持在0.2 ~0.3之间。表明杭州市第三产业就业结构良好,协调性较强,就业方式多元化且介入门槛较低。在1986 年后杭州市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始终保持正值,该时期第一、二产业劳动力不断流入第三产业,该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4)产业结构偏离度总偏离度分为三段式:1949 年-1976 年总偏离 度 在0 ~1 之 间;1977 年-2007年总偏离度在1 ~1.5 之间;2008年-2020 年总偏离度在1 上下波动。可见杭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1977 年-2007 年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2008 年-2020 年产业发展同样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劳动力流动程度高,就业壁垒低,产业可塑性强。

表1 杭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结构相似系数分析(1949—2020年)

2.2 杭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相似系数分析

上文中结构偏离度探索分析了三次产业之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状况,但该指标相对于整体经济状况而言显得不够严谨与科学,要更为细致地分析一个地域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程度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指标“相似系数”。“相似系数”可用于反映两个结构共存的相似程度。该指标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出。本次研究为测量杭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度,故而将产业结构引入其中,定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似系数,该系数可以从整体上感知一个地域内的结构相关程度。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ab代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似系数,且0 ≤Pab≤1。Pab指的是a 区域和b 区域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αai是a 区域i 产业GDP 所占比重,βbi是b 区域i 产业GDP 所占比重。若Pab为0,则区域a 和区域b 产业结构完全不同;若Pab为1,则区域a 和区域b 产业结构完全相同。这里我们定义αai为产业结构比重,βbi为就业结构比重,通过计算公式可计算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之间的结构相似系数。

基于1949 年-2020 年杭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相关数据分析(如表1 所示),以上述计算公式作为模型分析杭州市的结构相似系数。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杭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结构相似系数整体上保持在较高水平,除1993-1995 年,其他年份相似系数均保持在0.9 以上。其中也可视作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结构相似系数保持在较高的水准大体都在0.95 以上,可见经济结构在该时期较为稳定。第二阶段(1978-1992 年),结构相似系数在该时期波动较大,大体有下降的态势,由于此时处在改革开放时期,故而产业与就业结构变动幅度较大,两结构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第三阶段(1992-2020 年),结构相似系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不断接近1,至2020 年的0.996,可见在新时期经济保持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杭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良好的调适性,劳动力就业的指向性明确且流动性较强,保持着较好的结构态势。

3 结论和建议

从杭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度分析可知,第一产业的稳定性较差,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较弱,仍有较多的劳动力未能流出;第二产业整体上稳定性较好,对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具有积极作用,但其可适性结构仍具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第三产业的稳定性最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联系紧密,相关度高,劳动力转移速度快,且两者趋于同步。同时体现出杭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中劳动力流动程度高、就业壁垒低、产业可塑性强等特点。由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相似系数分析可知,杭州市整体经济的相关度较高,且产业之间的相似系数逐渐趋向于1。由此可见,在新时期经济保持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杭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良好的调适性,劳动力就业的指向性明确且流动性较强,保持着较好的结构态势。

目前,杭州市产业结构向着高新技术化、创新化、实效化转变,就业结构也不断据此自发调整,第一产业比重在较为平稳的态势上,要加大对传统农业产业的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型产业模式,贯穿初始教育开发产业针对性一线式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体系,提高生育劳动力的质量,并加速对流出劳动力的素质培养和外部消化。以第二、三产业注重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及以提高产品成效为主要目标,开发多元化的产业布局;以提高对劳动力流出的承载性,更好地协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普适性和相关性。

(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
高含铁大比重土质对泥浆配比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的中国就业结构转变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对就业问题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