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沈阳市非遗旅游开发路径研究1

2022-04-20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频词沈阳市沈阳

刘 欢 刘 帆 宋 玲

(沈阳城市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

1 研究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1]。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文化长期发展积累的产物,是地方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2001年以来,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42 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共1557 项[2]。

沈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北重镇,拥有以东北大鼓、谭振山民间故事、辽菜传统烹饪技艺、唐派京剧艺术、韩花筱评剧艺术为代表的十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推动沈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发展,优化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模式,可以为沈阳市非遗项目活态传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旅游开发能够实现非遗项目自给自足,减轻地方政府在非遗项目保护方面的资金压力,因此针对沈阳市非遗文化旅游开发路径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具备一定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4]。

2 研究过程

本文主要应用内容分析法开展研究,选择国内主流社交媒体新浪微博作为文本资料的主要来源渠道,使用八爪鱼采集器,以“沈阳”“非遗”“旅游”为关键词进行微博文本搜索,共获得微博文本内容320605字,剔除相关性较低的文本内容后,最终选取了275720 字微博文本进行分析,采集有效率达到86%。

文本分析使用武汉大学研发的ROST CM 6.0 软件。将“举办”“这次”“这边”“今天”等741 个无效词汇加入过滤词表,将“皇寺庙会”“于氏面人”“谭振山”“奉天落子”“满绣”“辽菜”“核雕”“初春枝”“冯元平”等889 个词汇导入保留词表。随后,对文本资料进行分词,笔者对分词后文本进行了预处理,合并其中的同义词,同时将口语化表述用同义书面语代替,改正其中存在的错别字,进行词频统计。

3 研究结果

首先,将梳理后的文本内容保存为文本文档,构建理论要素框架,在框架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类目,对高频词进行归类,共总结出19 个主要类目。随后,针对19 个主要类目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整合为非遗项目、非遗利益相关者、非遗商品、非遗相关活动等主要维度,并进行高频词汇统计,每项主要类目选择词频高于50 的词汇进行分析(见表1)。

3.1 非遗项目高频词分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规定的非遗项目的十种类型进行分类统计,沈阳市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传统美术类项目相关高频词汇较多,主要集中于“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李氏掐褶纸技艺”“钟氏刻瓷技艺”“剪纸技艺”“盛京满绣”“京剧唐派艺术”“奉天落子”“评剧韩花筱艺术”等非遗项目。相反,与“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与游艺”“传统医药”等类型非遗项目关联的高频词汇较少,出现频率较低。整体情况基本符合沈阳非遗项目类型分布特点。

3.2 非遗利益相关者高频词分析

在非遗利益相关者维度中,非遗传承人关联高频词数量较高,以“刘兰芳”“胡魁章”“李雪”“刘敬贤”“冯元平”“初春枝”等各级非遗传承人为主,体现出了非遗传承人对非遗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该维度词频统计显示,以“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沈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为代表的沈阳市政府相关部门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播介入程度较高,体现出了政府层面对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推动力度。但在该维度中企业及行业协会相关高频词数量较少,反映出沈阳市非遗商业化开发程度不足,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完善的核心问题。在社区参与者中,“志愿者”“学者”“文保团体”及演艺明星相关词汇出现频率较高,体现出非遗保护与开放方面的公益性质,同时,在高频词条中出现了“沈阳师范大学”“沈阳音乐学院”“沈阳理工大学”等多所本地高校,反映出“非遗进校园”活动在沈阳本地高校中得到普及。在受众群体方面,以“游客”“旅客”等词汇为主,体现出非遗文化文化推广与旅游活动开展耦合度较高,二者协同发展趋势较为明显。

表1 微博文本高频词汇统计表

3.3 非遗商品高频词分析

“旅游商品”在“非遗商品”维度中出现频率较高,热度较高的商品包括“旗袍”“绣品”“鹿角椅”“玛瑙”等手工艺品,“辽菜”“饺子”“酸菜”“锅包肉”等词汇在“美食”类目中出现频率较高,体现出了“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类型非遗作品商品化程度较高,作为旅游文创商品、纪念品及土特产品等“旅游商品”融入沈阳市旅游产业链条,对于“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其他类型非遗项目的旅游开发模式仍有待深入探讨。

3.4 宣传活动高频词分析

非遗相关活动时间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及“国庆节”“五一”等法定节假日为主,时间选定为游客出游频繁时期,有助于沈阳市非遗旅游活动的开展。活动地点主要包括“皇寺广场”“中街”等人流密集地区,其中不乏“沈阳故宫”“沈阳方特欢乐世界”“东陵公园”“沈阳世博园”等旅游景区,以及“九一八纪念馆”“中国工业博物馆”“辽宁省图书馆”等文化场所;活动形式以“展演”“表演”“庙会”“旅游”“市集”“博览会”“沈阳创意设计周”“文化旅游”等形式为主。

4 结论与启示

4.1 丰富非遗研学旅游产品形式

从高频词分析结果可见,目前沈阳市非遗宣传活动以“表演”“展演”类活动为主,缺少对游客参与度的关注,旅游吸引力不足。非遗旅游的开发不应停留于浅层观赏活动,应拓宽非遗旅游开发思路,注重彰显其文化价值。在“非遗利益相关者”词频统计中“家长”“孩子”“儿童”等词汇成为高频词反映出非遗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沈阳市非遗研学活动广泛开展,但经过梳理发现目前沈阳市非遗研学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开展非遗研学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吸引更多青少年关注非遗文化,因此产品的开发应注重活动的趣味性、专业性,活动设计应形成完善的体系。同时,应该组建“非遗导师”团队,对沈阳市非遗传承人进行系统培训,将非遗传承人列为“研学旅游策划师”重点培训对象,提升非遗传承人对研学旅游活动的认识,加强非遗传承人研学旅游活动策划能力。

4.2 促进旅游企业参与非遗旅游开发

从“非遗利益相关者”相关高频词统计中可以看出,沈阳市非遗旅游活动的开展是政府主导模式,企业参与较少,这不利于沈阳市非遗文化市场化开发。在非遗旅游活动组织过程中,应探索企业参与路径,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适度引导企业介入可有效进行非遗文化生产性保护的同时,减轻政府在非遗保护与开发方面的经济压力,激活沈阳市文化旅游市场,增强沈阳市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使沈阳市本土文化得到传承和再生。

4.3 更新非遗旅游商品设计理念

沈阳的非遗项目以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手工艺、传统美术等类型最为突出,因此可打造“非遗IP”,将非遗元素融入沈阳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将“非遗进景区”活动转化为常态活动,促进非遗传承人与景区深入合作,设计体现景区特色的非遗旅游商品。同时,应了解市场需求,打造具有市场价值的非遗旅游商品。非遗旅游商品可以提升非遗文化认知度,消费者在赏析产品的同时,感受非遗文化所传递的地方精神,潜移默化中推动沈阳市非遗文化传播与传承;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非遗旅游商品开发实现非遗文化的经济效益,未来,“非遗+旅游”模式的深度发展,将会催生出更多新的产业模式。 (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高频词沈阳市沈阳
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
30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
省级两会上的高频词
沈阳远洋公馆
28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
省级两会上的高频词
最小和最大
Study on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English idioms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