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玩的心理测试,到底该不该相信

2022-04-20文/安

初中生世界 2022年17期
关键词:马利翁巴纳效应

文/安 心

打开手机,我们会发现网络上到处可见“测测你有几重人格”“你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的人”之类的心理测试,这些五花八门的测试总是吸引着好奇心强的我们,但它们真的可信吗?

网络心理测试VS科学心理测试

“看电影测你的性格”“超准测试测你的发财指数”“一幅图测试你的情商”,这些标题是不是很吸引你去点击呢?

其实,网络上的心理测试更像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游戏,目的是吸引大家关注,获得高点击率。这些测试之所以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的好奇心和想了解自我的心态。而科学的心理测试在研究领域被称为心理测量,要由专业人员进行人工测量,具有比较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如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网络上的心理测试软件绝大部分都不是研究机构专业网站发布的,最关键的是,测试结果需要专业人员分析解释,所以要在网上完成一项心理测量是不容易的。想要做科学的心理测试,建议前往专业的心理机构。

网测既然不科学,为什么我们深信不疑

一、巴纳姆效应

我说我能读懂你,你信吗?看看以下这段文字描述的是不是你。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表面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很准对吧?不过我要告诉你的是,并不是我懂你。以上这段文字是20 世纪40年代一位名为伯特伦·弗瑞尔的教授从星座书上随手抄下来的。在课上,弗瑞尔教授先让学生完成一份性格测试,并向他们反馈“测试结果”,当然,不是真正的结果,而是以上这段文字。有趣的是,87%的学生都认为这个性格测试非常准。

后来,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以著名的美国马戏团艺人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的名字将这个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即:人们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觉得特别适合自己;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人们仍然认为这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二、共时性与选择性关注

当测试结果碰巧成真了,我们会对这个心理测试深信不疑。然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个巧合加上我们自己心理暗示的不断强化,无非是共时性与选择性关注合作的产物。“共时性”可以简单说成“有意义的巧合”。我们的大脑不可能关注身边所有的事物,它喜欢关注那些它感兴趣的东西。大脑自动设置了优先级,让它感兴趣的事物首先进入关注区,于是你会不断发现心理测试的话成为现实,更加认定测试结果是准确的。其实只是我们关注到了这些,忽略了其他罢了。

三、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很多当下所得其实是过去的“期待”而产生的结果。简言之,就是对期望的心理暗示可以促使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发生同向改变,进而使该期望得以实现。所以,一遍遍地关注,可能自己也就成了这样的人,于是你更加相信心理测试的结果,而并非一开始你就是这样的人。

猜你喜欢

马利翁巴纳效应
大笨熊巴纳比
死海效应
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对盖茨比成败的影响
像侦探一样解读名画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