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捕捉细节,呈现精彩
——“抓住细节”升格训练示例

2022-04-20文/姜

初中生世界 2022年17期
关键词:门框神态钉子

文/姜 慧

技法指点

记叙的故事,怎样才能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人?生活中捕捉细微,写作时抓住细节,呈现的故事必定精彩。

细节描写在细微处展现事物的特征或者作者的情感态度,主要包括肖像细节、神态细节、动作细节、语言细节、景物细节。

同学们若想在写作时抓住细节,首先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捕捉达人”,对于身边的人和事做到看全、看细、看透,能调动多种感官来进行观察,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人物言行举止的独特之处;接着,要对观察所得及时“加工”,思考事件和言行背后的意蕴,形成属于自己的感悟;最后,用准确、精当的词句将脑海中的一帧帧画面转为文字,用细节描写“还原”具体、真实的画面。

原文呈现

羞愧的那一刻

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那个羞愧的早晨,至今让我难忘。

这样的开头显得老套,可加入心理活动描写,将读者带入故事发生的场景中。

我还在睡梦中,就被一阵“砰砰砰”的声音吵醒了,好不容易放个假,究竟是谁在打扰我?我怒气冲冲地打开门,只见爷爷正在我的房门口,拿着锤头“疯狂”地锤门。带着被吵醒的起床气,我问道:“吵死了,爷爷你干什么呢?”爷爷看着我说:“帮你修门啊。你的门框掉下来了。”

“我”的愤怒缺少神态、心理的呈现,而爷爷的回答描写单一,读来没有生动、形象的画面感。

回忆起上次爷爷来我房间叫我吃饭时,确实注意了这门框很久,还念叨着要哪天修一修。

爷爷正在寻找合适的钉子。这些钉子被一向节俭的爷爷放在一个铁盒里,这个铁盒可是他的百宝箱。铁盒里的钉子有的是捡的马路上的,有的是从橱柜里翻来的,还有的是从没用的家具上拔下来的。今天,这些零零散散、造型各异的钉子便被爷爷集合在一起,组成了一支用来修门的队伍。

本段记叙了钉子的来源,塑造了一位勤俭节约的老人形象,但是不够立体。建议对寻钉子进行细节刻画,体现爷爷的专注认真。

首先被选中的是一个个头很大的黑钉子,爷爷把它钉在了门框的正中间,起固定作用。然后是一个稍微小一些的钉子,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爷爷怎么敲也敲不进去,他只得一只手按住钉子,另一只手用力敲。“砰砰砰”,爷爷用的力气越来越大,这根调皮的钉子终于被钉进去了。

这应该是进行详细、生动描写的重要部分。小作者注意到了钉子的大和小,也叙述了爷爷敲钉子的困难,但是缺少动作神态细节的描写,文字平淡,没能将读者带入爷爷辛苦修门的情境中。

爷爷终于修好了我的门框,他高兴地说:“看,修好了,这下就不怕这门碰到你了。”那一刻,我的心里非常羞愧,其实这门框是因我叛逆发泄怒火时弄坏的。爷爷,谢谢你,你不但修了一扇木门,也修好了我的心门。以后的征途中,我一定倍加努力,就像敲钉子,认准目标,全力奋斗。

全文缺少细节描写,主人公形象单薄,最后的情感表达显得苍白无力。

综合点评

本文记叙的是爷爷在早晨给自己修门的事情。小作者记叙过多,缺少对爷爷修门时的具体动作、神态等细节的描写。因为没能“捕捉”“呈现”细节,读来让人觉得“雾里看花”。对爷爷形象的塑造更近似于“贴标签”,不真切,不形象,无法感动读者。

升格指津

1.增加爷爷修理门框时的动作描写。聚焦爷爷修门时的手部动作,用细致、连续的动作细节呈现整个过程的不易。

2.增加爷爷修理门框时的神态描写。关注其面部神态变化,将被“我”埋怨时的神情、钉不进钉子时的神情、门修好后的神情进行对比,呈现爷爷对孙辈的包容、疼爱。

3.增加“我”被吵醒和观察爷爷修门时的心理细节,凸显“羞愧”,让情感的抒发水到渠成,自然、真实。

佳作出炉

羞愧的那一刻

“砰!砰!砰!”大清早,我便被吵醒,好不容易放个假,是谁?

心理活动刻画,一下子将读者带入故事发生的场景中。

我跳下床,来不及穿鞋便冲到门口,拉开房门:“大清早的吵死了,干什么呢?”只见爷爷站在房门口,拿着锤子的右手高举,正准备继续往门框砸。带着被吵醒的起床气,我不耐烦道:“大早上的干什么砸我的门?星期天补个觉都不行!”爷爷僵住了:“我看这门框掉下来了……”

运用动作细节、神态细节描写,传神地刻画出愤怒的“我”和无措的爷爷。

这下僵住的人变成了我,我想起了门框掉下来的原因,可依然嘟囔:“不能等我起来吗?一大早,烦死了……”“这孩子,怎么没穿鞋子?”爷爷对于我的埋怨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快速走进我的房间,弯腰拾起拖鞋,放到我脚旁。我趿上鞋,看着爷爷拨弄着工具箱里的钉子,他正在寻找合适的钉子。这些钉子是一向节俭的爷爷平时搜集来的。零零散散、造型各异的钉子被爷爷集合在一起,组成了一支用来修门的队伍。

首先被选中的是一个个头很大的黑钉子,爷爷拿着它在门框中间比了比:“你去洗脸吃早饭吧,一会就好。”又是数声“震耳欲聋”的敲打声,黑钉子的身体渐渐没入了门框。我惊讶了,那钉子有我半个手指长呢。

爷爷又选了一个个头稍小的银色钉子,可能是钉子有些钝,他怎么敲也敲不进去。他稍作休息,然后用粗糙的大拇指和食指紧紧捏住钉子,另一只手上的锤子再次高高举起。砰砰声中,他的脸开始涨红,似乎连面部也在一起用力。可这银钉子却调皮得很,怎么也不肯被锤进去,不是歪个身子,就是使计逃脱,几个回合下来,爷爷的额头已滚满了汗珠。最后,银钉才被“感动”了,它乖乖“爬”进门框里,履行自己的职责。

本段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位与钉子“战斗”的老人。小作者聚焦、捕捉、呈现手部和脸部细节,将老人用尽全力的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就这样,一颗、两颗、三颗……爷爷轻轻放下铁锤,深深呼了一口气:“好了!你进出门再也不用担心被刮到了。”他拍了拍门框,满意地点点头。

“爷爷,其实……”我欲言又止。其实,这门框是因我叛逆发泄怒火时弄坏的;其实,所谓的大清早也已是日上三竿;其实,我的羞愧已经溢出心房,快要从眼睛里冒出来了。

最终,我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将这羞愧的一刻铭记心底。

经历了愤怒、尴尬、惊讶后,“我”最终转为羞愧,对爷爷的爱和敬意已经不需要再做过多言说了。

综合点评

抓住细节,可以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修改后的文章,描写真实,细节丰富,塑造了爷爷勤劳、节俭、包容、疼爱孙辈的形象。“我”的心理活动也随着爷爷钉钉子的过程而发展变化,最后情感的表达自然、细腻、水到渠成。

小试牛刀

读一读下面的选段,看看是否做到了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根据提示,做出修改。

片段:体育课的长跑测试,我成绩斐然。可能是因为太激动,回班的路上,我重重摔在了地上,手和膝盖破了皮,疼痛难忍,站也站不起来。我坐等救援,但是同学们都从我身边走开了。我心想,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于是,我想尽办法试着站起来。就在我用尽全力时,一只手抓住了我的胳膊,把我扶了起来。我转头一看,原来是同班同学✕✕✕。他扶着我走。因为腿疼,我们走得很慢。我对他说:“你快回去吧,马上就要上课了。”他却说:“帮助人就要帮到底。”他一路扶着我来到了学校的医护室,松开手说:“快让医生看看吧,我等你一起回班。”

提示:

1.结合生活经验,还原人物神态、动作的细微之处。

2.注意增添的行为举止要能够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3.将修改后的片段与原文对比阅读,体会修改后的优点。

猜你喜欢

门框神态钉子
细致刻画神态,生动塑造人物
少了颗钉子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沉睡的一枚钉子
宋军:一张肚、四代人,一个世纪的“老门框情怀”
写给一群羊
死亡像羞涩的门框 [外一首]
一颗下午的钉子
『门框运动』健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