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特色小镇:新经济空间的赋能、融合与优化
2022-04-20华正伟
华正伟
(沈阳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沈阳 110034)
在建党百年之时,我国正式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体育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空间形式,通过体育产业跨界融合,实现功能空间转换和产业升级转型,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成为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标。因此,国家在擘画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时,明确提出建设一批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现阶段,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正处于探索期,在理论和实践上尚存在着诸多困惑与瓶颈问题。因此,本文以“新经济空间”理论为逻辑起点,进一步明析体育特色小镇的属性与特征,解构其从“空间形态”向“产业业态”转换的动力因素和发展规律,探寻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旨在为打造 “宜业”“宜居”“宜游”的体育特色小镇贡献可借鉴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方案。
一、新经济空间:体育特色小镇的“经济马赛克”现象
“新经济空间”,被城市学家称为“新城市空间”,被经济学家称为“新产业区”,被经济社会学家称为“新网络空间”。其之所以是一种“新经济空间”,是因为它通过产业创新和机制创新激活生产要素,并在特定空间相邻集聚,形成经济再生和可持续发展功能,它反映了新时代的一种经济时空关系和新经济模式。对于体育特色小镇而言,恰好是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空间组织形式,也是“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聚集区,被看作区域发展的“新经济空间”。从经济地理学角度看,体育特色小镇的经济空间表达有两个维度:一是经济行为的空间选择和空间形态;另一种是空间内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及其有机组合。其实质是以运动休闲为主题打造的具有独特体育文化内涵、良好体育产业基础,集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体育特色小镇是伴随新时期城市发展转向和体验经济的兴起而形成的“新经济空间”,必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的增长点。
(一)体育特色小镇的基本特征
目前学界对体育特色小镇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但普遍认为,体育特色小镇并非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域,而是一个以体育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城市空间为载体的产业聚落空间。不同的空间平台承载不同的社会功能,如传统小镇强调生活功能,产业园区强调生产功能,旅游景区强调生态功能,体育特色小镇作为新经济空间,则具有多重功能和新特点。1.区域空间。体育特色小镇并非传统行政区划单元,也不是产业园区,而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在城市经济圈上构建的重要节点,是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小镇。目前普遍认为小镇面积为3~5km,核心区域不得少于1km。2.产业空间。体育特色小镇是以体育产业为核心、以产业融合为支撑的新业态发展载体与产业集聚区。“特”就在于其特色产业,即形成以体育设备制造、体育休闲旅游、体育赛事表演、体育养生健康、体育教育培训以及体育文化时尚等为核心的相关体育产业,且主体产业的年收入须占小镇总收入的50%以上。3.生态空间。体育特色小镇是集“新、美、小、异”于一体的生态发展空间,山谷、河流、森林、湖泊、岛屿、温泉、岩洞、草地、沙漠等自然资源都是体育特色小镇必不可少的发展要素。良好的生态空间是体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选择前提,也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体育特色小镇的经济特征
体育特色小镇是集聚体育及相关产业,同时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等多元功能的区域空间和经济载体,即新型体育产业集聚空间。其一,体育产业具有融合性和渗透性。体育特色小镇依托体育产业的独特优势,通过“体育+”,对传统的相关产业进行功能创新,使之融合成为新业态,构建综合体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通过“+体育”,赋予相关产业体育符号,进一步拓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多元功能的有机融合。其二,体育产业具有集聚性和创新性。体育产业强大的融合性和渗透性,能够使上下游产业及相关产业集聚在一个特定空间内,产生集聚效应或规模效应。其集聚的根本动力源于地理空间上的邻近,这能够使相关企业减少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随着集聚区内企业增多,企业在相互学习中,也需要不断创新来争取有利的竞争地位;同时,在产业链延长过程中,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业项目的更新换代,部分产业会发生外溢现象,从而形成新的经济空间。
(三)体育特色小镇的空间特征
体育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空间形式,其经济空间形态表现为产业集聚或块状经济。2015年以来,浙江省率先在国内开始探索体育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工作。“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已培育15个省级体育特色小镇,集中分布在杭州、宁波、温州、湖州、衢州等地市;此外,一些地市还创建了市级甚至县级的体育特色小镇,其管理运行更加“精细化”,经济空间凸显“小”“特”“密”,并以“高”“强”“新”的“蚁群效应”为全国体育产业作出了大约10%的经济贡献。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标志着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从国家体育总局在2017年8月公布的第一批国家体育特色小镇的试点名单来看,这些小镇在全国各省(市、区)(除港澳台外)均有分布。从宏观角度分析,按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统计,96个体育特色小镇数量分别为42、26、28,主要集聚在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湘鄂地区、川渝地区等区域。其中京津冀地区有15个,占总比重的15.6%,分布最少的为东北地区,仅占6.2%。通过数据对比分析,首批国家体育特色小镇呈现“二横一纵”(即以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为横轴和以贯穿南北的海岸线为纵轴)的轴状布局,具有“二边一线”(即临近城镇周边、景区周边和重要交通沿线)梯度分布和区域不均衡特征。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并在首批国家体育特色小镇示范引领下,各省(市、区)陆续创建了一批省级及市级(县级)体育特色小镇。截至2018年,我国体育特色小镇数量总计达到403个,覆盖31个省(市、区),可谓是遍地开花。如果把不同种类、各具特色的体育特色小镇标注在中国大陆的经济版图上,就会形成色彩斑斓的块状区域,即称为“经济马赛克”现象。
二、“钻石结构”:赋能体育特色小镇的基本要素
体育特色小镇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决定于六个要素:自然禀赋、文化资源、体育品牌、消费需求、国家战略、社会资本。这六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相互助力,在容量有限的经济空间内构成了“钻石结构”,赋能体育产业,并在“经济马赛克”的基础上,形成了外溢效应。
(一)构建体育特色小镇的内力
1.独特自然禀赋的吸引力
体育特色小镇具有天然的资源依赖性和地域根植性。自然禀赋的丰俭程度对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起着决定性影响。拥有独特的自然禀赋就意味着发展体育特色小镇有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不可复制的产业条件。一方面,优越的地理位置将加速周边劳动力和城市人口向体育特色小镇流动,营造出更好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独特而又多样的自然资源将极大地吸引相关企业的投资目光和体育消费者的激情体验,为“体育+”产业形态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进而拉动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2.独特文化资源的生命力
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独特的文化资源本身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因此,体育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更倾向于分布在文化氛围浓厚地区。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传统文化。正是这些独有的、根植于本地的传统文化对本地人和外来游客会产生强大的吸附力,形成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空间集聚。这也是发展体育特色小镇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当然,建设体育特色小镇必须要保护和传承这些独特的传统文化,以此作为维系城乡之间的精神纽带,作为留住乡愁的文化符号,使体育特色小镇能够擦亮历史文化的鲜明底色,激发新的发展活力,获得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空间。
3. 特色体育品牌的影响力
对体育特色小镇而言,不仅要依托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体育及相关产业搭建发展平台,还要不断延伸和拓展其他功能,如健身休闲、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生态宜居,等等。因此,体育特色小镇需要融入区域文化元素,以体育文化活动为重要内容,以举办专业体育赛事和大众体育节庆活动为抓手,打造体育特色品牌,提升体育特色小镇的文化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从而使体育特色小镇更具体育魅力和文化品质,成为引领生活时尚和助力体育产业发展的旗帜。
(二)构建体育特色小镇的外力
1.体育消费的支撑力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育消费逐渐成为人们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对健身、健康的需求愈发强烈,通过体育消费,能获得更多的休闲体验,促进身心愉悦,提高健康指数和幸福感。目前,我国民众体育消费需求已转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在国民消费需求中的占比不断提高。2016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9万亿元,增加值为6 475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90%。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29 483亿元,增加值为11 248亿元,增加值比上一年度增长11.6%。据此推测,到2025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可见,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也充分体现出人们对体育休闲的强烈需求,持续而庞大的体育消费不仅拉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更为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国家战略的牵引力
自2014年至2020年期间,国家和地方陆续发布了一系列体育产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支持政策,这就为各地建设和发展体育特色小镇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特别是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两个重要文件,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实施“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各地积极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体育特色小镇,有利于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全面提升新经济空间的综合性价值。
3.社会资本的推动力
体育特色小镇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单靠政府投入很难完成,因此,吸引社会资本成为体育特色小镇获得快速发展最直接的方式,特别是在开发建设初期,社会资本的进入可在短时间内将体育特色小镇的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更重要的是能快速完善小镇的基础设施。社会资本投入规模也将对体育特色小镇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社会资本的本性使其能够最先发现产业更替趋势。在体育产业及与之相融合产业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时,社会资本将迅速作出投资选择,对新经济空间进行全面开发,进而满足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利用知名企业强大的影响力,有利于提升体育特色小镇的社会知名度,塑造地区品牌。目前,在国家利好政策引导下,一批电商、融创、科技以及房产等非体育领域的企业纷纷投资体育产业,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资料显示:江苏省在首批25个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吸引2 589家企业,完成投资347.2亿元;浙江省公布的114个体育特色小镇中已累计投资1 200多亿元,集聚企业3.7万家,引进各类创新人才1.6万名。可见,社会资本已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成为体育特色小镇的鲜活血液。
三、“双循环”模型:推演体育特色小镇的融合机制
体育特色小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特定的经济空间内通过地理、文化、产业、人才以及相关资源等多种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这些要素构成了经济空间的“节点”和“支点”,形成了其自身特有的运行机制和复杂的循环系统。一方面,体育产业涉及产业链全要素和生产全过程,通过“体育+”和“+体育”,使各产业要素相互融合和转化,形成了产业新业态;另一方面,体育特色小镇是一个城乡结合体,通过企业集聚和资源交换,形成多样化的消费结构体系。
图1 体育特色小镇体育产业融合的“双循环”模型
(一)体育产业进化与转化循环
在特定的经济空间内,体育产业可分为两大循环系统。一是体育产业垂直延伸的进化系统,即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以核心产业为主体,以市场供需为导向,在上游、中游、下游的不同环节垂直延伸,形成相互依存、共同联动的组合体,以此构建包括本体产业、外围产业、衍生产业在内的体育产业链,而每一条产业链都以设计、生产、销售和消费四个环节为连接点,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合作系统。如蒙特贝卢纳小镇以运动鞋生产企业为核心,逐渐向研发、设计、配件生产以及产业链下游的商业、营销与配送的相关服务产业延伸,通过接通分散在不同区域的产业链环功能,来强化企业间产业链纵向延伸的内在动力,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自身的产业空间,使产业链更趋完整。二是体育产业横向拓展的转化循环,即以体育产业为核心,以“体育+”模式为基础,在多元主体与要素资源相互作用下,通过体育产业的跨界融合,将分散在不同空间范围和产业模块中的资源要素进行交换与转化,促进产业重组,更新存量空间,实现价值增值。同时以“+体育”的形式进行体育产业渗透,形成相互需求、相互促进的产业联动关系,实现全产业链网络生成与价值增值,进而带动小镇经济的发展。
图2 体育特色小镇经济空间的转换模型
(二)城乡资源交换与消费循环
根据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企业因产业聚集能获得低成本的交易市场,一般会选择“簇群式”空间占位。对体育特色小镇而言,一定区域空间内的企业集聚,一方面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使体育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和就业人口的相对集中;另一方面,形成完整的“消费包”,进而增强体育休闲消费体验,增加服务人口的流动量。通过就业人口和服务人口的迁移,形成大规模的消费群体,由此形成了吃、穿、住、行、游、购、玩等多样化的消费结构体系。当产业规模达到体育特色小镇的极限容量时,区域内共享资源受限,会产生产业迁移和人口外溢现象,导致生产要素在异地扩散、转换并重组,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经济板块,带来更大的消费市场,如此循环。实践证明,体育特色小镇依托体育特色产业,在集聚上下游产业以及关联产业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资源的交互、代谢和整合,形成高度集聚的经济共同体,实现新型城乡一体化架构。
四、“四联动”体系:优化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
体育特色小镇作为国家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形成的健康休闲服务综合体,在促进乡村振兴和体育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体育产业由“危”转“机”:大健康理念被广泛接受,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不断提高;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正在提档增速;体育赛事与城镇发展联动主题愈加明显;体旅融合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和趋势。可以预见,未来的体育特色小镇在“产业升级+人口逆流+体旅融合”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将形成主体多元化、服务智能化、空间生态化、产业品牌化的全新模式,也必将成为人们运动休闲的首选之地。面临新的形势和机遇,我们需要从构建“四联动”体系入手,积极探索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
(一)建设主体联动体系
体育特色小镇具有开放性、多元化的特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及社区居民等都是其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必须构建主体联动体系,形成合力,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制定体育特色小镇相关政策,激活市场机制,释放积极信号,对企业进行引导和扶持,以此吸引更多产业集聚,拓展新经济空间的内容和功能。企业作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在政府部门的调控和引导下做到自主决策、自我管理,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运作模式。体育社会组织作为政府职能转移的重要承接者,在配置体育资源、推广运动项目、助力全民健身、传播体育文化、服务行业群体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力培育体育社会组织,强化新时代的职能定位和独特作用,以实现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社区、体育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以及体育社团组织与居民之间搭建畅通的“点、线”连接,相互助力,形成高效联动、协调发展的管理体系。社区作为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单元和最活跃的“细胞”,在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社区积极参与实施“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战略,在优化治理结构、完善服务功能、协调各方力量等方面给予体育特色小镇更多的智慧和贡献。居民作为社区的重要成员,要以主人翁态度和责任意识积极融入自治管理体系中,自觉参与民主议事和监督。
图3 体育特色小镇的主体联动体系示意图
(二)城乡联动体系
体育特色小镇是现代城市要素和乡村田园风情同生共享的空间形态。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大幅提升,城市聚集着大量生产要素,具有创新创业的优势资源,以及交通便利的区位条件。但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空间拥挤,“城市病”现象愈发严重,因而逆城市化趋势愈发明显。乡村拥有生态优美的环境条件和绿色产业的发展空间,但受到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和交通条件等方面的局限,缺乏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因此,建设体育特色小镇需要城乡联动,通过城乡之间的生产力要素流通渠道,打破因资源割裂所形成的二元化壁垒,实现城乡功能互补、资源共享、融合共生的发展目标。生态涵养是新时代城乡发展的共同价值追求。构建城乡联动体系就是要以生态空间为载体,以城乡生态融合为核心,以统筹构建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抓手,进一步消除体育产业发展的城乡边界,补强“大分散、小集中”的新经济空间,从而形成以城带乡、以乡养城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三生”联动体系
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方向和建设标准是要形成适宜就业的生产空间、适宜居住的生活空间、适宜游玩的生态空间。因此,全面科学地规划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就要紧紧围绕 “生产、生活、生态”这条主线,形成“三生”联动体系。一是科学合理地建设体育特色小镇,要打造以体育产业为主导的产业联盟,拉动小镇甚至周边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特别是文化旅游、运动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业的发展,以便就地解决当地居民就业问题。二是科学合理地建设体育特色小镇,要设计以体育运动为主体的整体布局,打造诸如运动场馆、绿色跑道、健身器材等体育平台,推动交通、教育、医疗卫生、商业金融等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改善小镇生活环境,让当地居民充分共享小镇建设的成果,进而提高小镇居民幸福感和认同感,增强居民参与建设的责任意识。三是科学合理地建设体育特色小镇,要寻求以生态环境为主线的绿色发展路径,打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人文景观,形成一个生态空间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有机结合的新经济空间。人们只有在优美环境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运动休闲带来的身心愉悦和精神享受。所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具有天然的匹配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想使运动休闲融入人们的生活,就必须让运动休闲所要求的生态环境贴近人的起居,只有构建“三生”联动体系,把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大系统中,才能把生态空间建设好,才能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发展目标。
(四)赛演联动体系
体育赛事、体育表演作为兼有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的两大体育活动,均被列为体育特色小镇规划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体育特色小镇不仅能满足大众健身休闲消费需求,促进体育健身休闲业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民众的体育运动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全民休闲健身活动开展,达到全民健康。一方面,通过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健身休闲及体育表演等活动,有利于活跃体育市场,完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提升民众体验感与满意度;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特别是承办专业竞技体育赛事、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来塑造特色体育品牌,形成区域品牌和文化符号,提高小镇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而吸引更多企业、中介机构的进驻和消费者的关注。因此,必须统筹规划体育表演活动和体育竞技赛事,使二者相互支撑,共同联动,才能推动体育特色小镇实现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人们更愿意享受回归自然、健康休闲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双战略的强力推动下,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和建设高潮。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设体育特色小镇不是简单的空间上的“圈地运动”或业态中的“蚂蚁搬家”,而是要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因地制宜,统筹全局,抢抓机遇,开辟新径,通过共享经济空间与整合资源要素,全面培育体育产业集群,着力塑造体育特色品牌,才能使体育特色小镇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增长点,在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