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局工业互联网,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成都实践

2022-04-20李秋雁

一带一路报道 2022年2期
关键词:成都工业企业

文 李秋雁

成都市委办公厅综合四处处长

胡静

成都市大运办综合行政部风险管理处处长

蒋红

成都市工商联研究室二级主任科员

袁海波

成都市工商联工作人员

近年来,成都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历史机遇,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互联网融入现代产业体系,为全市乃至全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坚强支撑。

In recent years, Chengdu has seized historic opportunities in digit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mote industrial internet development,foster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internet and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and support Chengdu and Sichuan to construc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clusters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一、成效:从平台到应用升级提速

目前,成都工业互联网的成效主要包含以下五点:

(一)基础设施加快升级

光纤宽带、窄带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覆盖全市工业园区及重点企业,建成5G基站(物理基站数)5万余个,“5G+工业互联网”在通威、天邑康和等企业开展试点应用,企业网络化协同比例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成都)节点,面向电子信息、汽车、绿色食品等产业提供标识注册和解析服务,标识注册量突破7亿条,居全国第5位。成都超算中心建成投运,最高运算速度达10亿亿次/秒,算力排名进入全球前十。中国西部信息中心、万国数据(成都)数据中心等竣工投运,建成数据中心机架总量3万余架。

(二)平台体系基本形成

建成“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1”,即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2020年底上线运营,汇集电信天翼云、移动云、航天云网、浪潮、用友等多家云服务商优质资源,建成项目申报、供需对接、企业上云、标识解析、金融服务等服务模块,作为统一门户面向企业服务。“N”,鼓励企业投资建设特色应用平台,目前已建成20余个,其中四川航天云网重装云制造平台、积微物联CIII等5个项目入选国家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

(三)应用推广加速推进

引导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培育云平台服务商27家、上云企业4万余家,全市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指数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产业应用走在了前列,重点打造了东方电气5G+能源装备工业互联网创新试点示范、鸿富锦(成都)无忧智能工厂、新华西乳业液态奶产品标识解析应用等8个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汽车云平台零件制造解决方案被列为国家级APP优秀解决方案。

(四)安全保障支撑有力

发挥中国网安、卫士通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构建工业信息安全治理体系,形成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领域相对领先优势。建成工业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平台,1300余家重点规上企业纳入日常安全监测范围。成立工业信息安全创新中心,采用“公司+联盟”运行模式,聚焦共性关键技术,持续为工业信息安全行业发展提供创新支撑。面向装备制造行业生产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五)生态发展趋势良好

大力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先后印发《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意见》《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支持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政策,制定出台《成都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建设标杆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建设工业软件产业基地,推动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建设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深化拓展场景营造,成功举办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持续开展线上线下“云行天府”系列培训活动,为企业免费开展数字化诊断和规划咨询,引导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二、不足:亟待增强的供给能力与领先企业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成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亟待引起重视。

(一)产业供给能力相对不足

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规模“过万亿”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形成的生产基地型特征、嵌入式发展路径,凸显了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发力不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力较弱,行业级平台影响力不大,企业级平台不多;软件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信息安全、游戏开发、影视渲染等细分领域,嵌入式系统、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发展不足;系统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目前尚无入选“2020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TOP100”的本地企业,与深圳(7家入选)等城市差距较大。

(二)行业领先企业较为稀缺

与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成都尚无企业进入中国工业互联网“50佳榜单”,缺少类似海尔卡奥斯、树根互联、浪潮云、华为、宝信软件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企业。进一步分析“50佳榜单”企业,除央企外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多数是由制造或信息服务领域向工业互联网延伸拓展。而成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缺乏根植性强的龙头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运筹要素的能力不足,工业互联网业务拓展水平较为有限,是导致成都工业互联网领先企业稀缺的重要原因。

(三)数字化基础有待增强

众多中小企业人才匮乏,互联网新技术掌握能力不足,项目实施缺乏连贯性,成效不明显。目前,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为76.4%、47%,与杭州(93.8%、60.6%)、深圳(88.3%、54.3%)、厦门(86.5%、51.5%)等城市相比存在差距。

(四)应用场景有待深化拓展

因工业生产设备多、网络标准多,加上工业网络协议、高端PLC、高端机床等受制于发达国家,工业设备互联互通困难、工业数据采集难度较大,制约了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落地。两化融合平台数据显示,2020年四川工业云平台应用率为53.5%,低于浙江(66%)、上海(58.3%)、江苏(56.5%)等地区,“5G+工业互联网”等典型示范场景落地不多。

三、建议: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历史机遇,加快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构建新的竞争优势,为全市乃至全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坚强支撑。

(一)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

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低时延、高带宽、广覆盖、可定制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外部网络。推动5G、窄带物联网(NB—loT)、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应用部署。鼓励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高质量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扩大技术改造支持范围,推动工业企业实施内网改造、加大信息化投入。加快完善标识解析体系,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成都)节点为牵引,不断提升标识注册、解析、查询、搜索、备案、认证等公共服务能力。推动龙头企业建设汽车、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重点行业二级节点及企业节点,推动运营商建设公共递归节点,引导企业接入标识解析体系。

(二)全面优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四川鑫电电缆Sichuan Xindian Cable Co., Ltd.

成都新津格力工厂Gree's factory in Xinjin,Chengdu

抓住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机遇,加快搭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验验证平台、工业运行监测平台等配套服务平台。加快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汽车、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重点领域,建设面向行业或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基础电信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主体协同合作,推动有条件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向综合性平台转型。建设企业级平台,加快内部各类应用综合集成和云化改造迁移,实现生产资源优化配置、制造能力精准交易和供应链高效协同。

(三)持续增强关键产品与服务供给能力

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优势,努力在工业软件、安全保障、系统集成、工业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取得突破。面向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着力培育工业软件,开发应用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等多种类型的工业APP。提升工业企业软件化能力,建设工业技术软件化创新中心、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中心,推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促进工业技术软件化。支持中国网安等骨干企业打造自主网络与信息安全生态体系,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评测平台,大力发展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实现自主安全可控。依托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节点,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省级分中心和行业分中心,支持企业建设数据汇聚平台,助力提高研发能力、优化生产过程、实现效率提升。

(四)加快提升工业互联网市场主体能级

构建“平台+服务”,提升运营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招引和推动工业互联网优势平台落地成都。支持龙头企业加快提升设备联网、数据采集以及数据集成应用能力,开展大数据智能管理,打造互联工厂和全透明数字车间。推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企业做强做大,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联合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通过资源出租、服务提供、产融结合等方式,向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开放数据入口,实现数据信息、计算能力、创新资源共享,带动中小微企业开展应用创新。

(五)深化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

鼓励规上工业企业打造一批云仿真设计、生产过程数字孪生、产品智能检测、产品全生命过程追溯等应用标杆,推动先进经验向行业企业复制推广。推进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鼓励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向平台迁移,推广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协同制造、设备健康管理、能源管理、产品远程服务等应用,带动企业提质降本增效。推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5G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形成协同研发设计、机器视觉质检、无人智能巡检、生产智能监测等“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

(六)大力营造工业互联网发展良好生态

进一步引进和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打造协同研发、测试验证、数据利用、创业孵化等公共创新服务载体。推动形成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高端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掌握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科技顶尖专家和高层次人才。支持开展金融创新,设立成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子基金,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开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深化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制定,开展多形式宣传、多领域推介活动,营造优化工业互联网生态发展的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成都工业企业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数看成都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