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荡茜路(港外大道至604省道)段方案研究
2022-04-20徐玉兰
徐玉兰
摘要:随着沪通铁路的建设,太仓港及璜泾镇南部片区的快速发展,作业区的货运通行以及璜泾镇南部片区交通需求大幅增加,需设立新的联系通道,方便作业区及璜泾南部片区对外出行交通,缓解路网压力。
关键词:路网;道路;桥梁
引言:
荡茜路是《太仓公路水路网规划》中新增的一条县道,规划道路位于荡茜河(五级航道)北侧,起于港外大道,自东向西终于规划604省道。荡茜路由东向西平行于荡茜河,贯穿港区以及璜泾片区,道路功能为完善疏港公路体系,连接路网骨架,服务片区发展。同时,荡茜路也是市域内“七纵八横九连接”的九连接之一,是太仓港区集疏运规划中“七横四纵三联”路网中“一联”。
1功能定位
1.1片区之间的重要连接线
荡茜路是连接荡茜作业区、璜泾片区、沙溪片区、中心城区、太仓港站、太仓站的重要连接线。
1.2太仓港北部作业区主要疏港通道
荡茜路起点与港外大道相接,终点接入604省道。其主要服务于太仓港荡茜作业区,具有重要的疏港、货运功能,同时通过与陆璜公路的连接,便捷联系着高铁太仓及太仓港站。
1.3是璜泾镇区对外重要通道,是片区之间的重要连接线
荡茜路作为璜泾镇区的“南环路”,衔接璜泾镇区道路与市域快速通道。自西向东依次沟通604省道、陆璜公路、G346、滨江大道和港外大道。
2技术标准
从项目的功能定位及相关规划,荡茜路是太仓市域内骨架干线路网之一,太仓港主要疏港通道,应尽量采用高等级公路标准。
从交通量及交通特性角度分析,根据交通量预测,荡茜路在2040年交通量约31032pcu/d。
从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荡茜路穿越地区地势平坦,地形起伏不大,地形对速度的选用制约影响小,适宜选用较高的设计时速。但是到项目沿线服务于太仓港区、璜泾镇区的对外出行,考虑沿线居民出行安全,设计速度不宜取100公里/h标准。
因此,推荐本项目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双向四车道断面建设,设计速度采用80km/h。
3路线走廊带分析
根据《太仓市公路水路网规划修编(2010-2030)》:本项目为东西走向,起于港外大道,终于604省道。由东向西平行于荡茜河(五级航道),路线贯穿港区以及璜泾片区,道路功能为完善疏港公路体系,连接路网骨架,服务片区发展。
本项目为货运通道,宜远离城区,本次走廊带的选取,从604省道至G346段避让璜泾南部新镇区及工业园区,利用航道走廊带布设;G346至港外大道段已进入港城北部工业区,走廊带避让高压铁塔以及在建璜泾作业区码头和建筑群体,与既有道路形成井字路网,符合上位规划。
4建设条件分析
道路为完全新建,走廊带基本平行于荡茜河航道的北侧。在路线走廊带内,相交的道路有604省道、陆璜公路、G346、规划长江路、滨江大道、港外大道。
与本项目相交的道路均跨越荡茜河,现状已经实施的桥梁有:农路4号桥、陆璜公路桥、农路1号桥、G346跨线桥、璜时桥、滨江大道桥。其中滨江大道桥(现状桥梁未改造,不满足五级航道要求)。
路线靠近604省道终点处,下穿一处铁路,即沪通(城际)铁路。
过沪通铁路后,项目跨越一处航道,为石头塘北段,此河道无航道等级要求。
沿线建筑物:璜泾水利站、成片村落、厂房。
水利设施:荡茜河航道與地方水系沟通设置的闸桥。
5路线起终点论证
本项目作为疏港公路及璜泾镇区对外重要通道,其主要服务于太仓港荡茜作业区,具有重要的疏港、货运功能。由于太仓港区城市规划已基本成型,地块开发定位明确,因为根据规划,起点设置于港外大道,路线平行于荡茜河,与既有路网形成井字,为荡茜作业区提供快速便捷的入口。
根据璜泾镇镇区路网规划,以及土地规划,本项目作为货运通道,宜远离城区,因此路线避让璜泾南部新镇区及工业园区,穿越已建沪通铁路桥后,接至604省道。终点设置于604省道,有利于路网连接。
6路线方案研究
根据现场勘查,结合相关路网规划,对本项目路线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本项目路线起点位于港外大道,自东向西,终于604省道。主要考虑因素:上位规划、现状结构物、建设条件。
6.1路线方案比选
根据前期与建设方进行的沟通结果,本次把路线分成两段进行比选。
6.1.1港外大道-346国道段
方案一:以避让建筑群为原则,道路中心线位于航道红线北侧约335m左右的走廊带,与滨江大道平交,与远期滨江大道五级航道桥的新建以及璜时桥的拓宽没有影响。
在避让璜泾水利站后,路线向南,充分利用航道走廊带,避让高压铁塔和水闸后,下穿G346桥。线性顺直,涉及拆迁相对较少。
方案二:线位向北偏移,为方便交通组织,线位与G346平交。但线形指标相对较差,对地块切割,影响地块开发,路线侵入璜泾工业区,拆迁量较大。
6.1.2 604省道-346国道段
方案一:以避让荡茜河已建水闸为原则,线位向北偏移(中心线距航道红线为不小于80m),在设计终点处,线位布置在水闸北侧(距离水闸红线大于14m),与604省道平交(交叉口距S604跨荡茜河桥桥头为173m)。沿线需要下穿1号桥、陆璜公路桥以及沪通铁路。
方案二:线位向北偏移,为方便交通组织,线位下穿1号桥后与陆璜公路平交,终点附近下穿沪通铁路。线形指标相对较差,拆迁量较大。
6.1.3推荐方案
太仓市荡茜路(港外大道至604省道)段推荐方案,路线起点位于港外大道,与既有道路形成井字路网接入港外大道,自东向西,以避让高压铁塔以及在建璜泾作业区码头和建筑群体为原则,与滨江大道、长江大道平交。在避让璜泾水利站后,路线向南,充分利用航道走廊带,避让高压铁塔和水闸后,下穿G346桥。 346国道-604省道段,利用航道走廊带布设,平行于荡茜河,路线下穿陆璜公路桥后,避让水闸为原则,利用已建沪通铁路下穿道路,终点接至604省道,全长约8.535km。
7结束语
本次研究从项目功能定位入手,结合上位规划、现状结构物、建设条件对路线进行走廊带分析,提出可行的路线方案进行比较,综合经济比选,推荐最优方案,本项目的实施对完善片区路网,改善地区出行条件,加强璜泾片区与太仓各区之间联系有着重要意义。是太仓推动沿线城市化进程,优化城镇体系布局的内在需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2]《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3]《太仓市公路水路网规划修编(2010-2030)》.
[4]《太仓港区集疏运规划(2010-2030)》.
[5]《璜泾镇总体规划(2017-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