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中的“文言共生”探究

2022-04-20张婷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苏洵假山磨难

张婷

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处理“文”和“言”一直是矛盾的焦点,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有“言”无“文”、“言”“文”割裂等问题较严重,致使文言文的价值仅停留在翻译、掌握几个文言词汇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告诉我们文言文教学不能只重“言”而忽略“文”,应该在重视“言”的同时挖掘“文”的价值。基于此,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该打破传统,在“言”的基础上重视“文”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设计时,笔者尝试以《木假山记》教学为例,“以言解文”“以文解言”、“言文共生”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以达到“言文共生”的教学目标。

一、以言解文

笔者认为文言文中的“言”不仅是古代汉语的语法,“言”可以是古代汉语用词、造句、断句、诵读方法、文言语法、文言常识等。这些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我们不能忽视“言”而盲目追求“文”的解读,不能绕过“言”而追求一知半解的“文”。因此,教学《木假山记》,必须从“言”开始。

首先这是一篇游记,我和学生一起借助已学过的游记类作品,回顾“记”这一文体,比如:记亭台名胜的如《岳阳楼记》,记游山玩水的如《始得西山宴游记》等。而这篇文章明显属于记物的。宋人善于从所记事物中演绎出社会人生的大道理,多有寄托,多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让学生直观了解文言常识,并对本文有整体的认识。

然后,我请同学读文章,断句式,同时注意读出语感和情感。读完和学生一起合作解决学生提出的文言问题,并解释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

二、以文解言

在疏通理解文言的基础上,对于文章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对“言”的把握上,教师要进一步通过对“文”的合作探究加强对“言”的深度解析。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和同学们一起探究: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中说:“木假山看出许多幸与不幸来,有感慨,有态度,文凡六转入山,末又一转,有百尺竿头之意。”那么,“文凡六转”才入山,要成为木假山,要经历哪六转,历经哪些不幸才能成为山?请学生自由读,在讨论弄清翻译的基础上标出哪六转,可以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意见。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自己的成果。让我惊讶的是,其中有一个小组在合作讨论后,呈现了如下的表格:

这说明,我们的第一步探究,“以言解文”是成功的,学生对于本文“言”的掌握很到位。通过“文”的探究,学生知道要成为一座木假山是不容易的,必须要经历如此艰辛的磨难。那么,苏洵家的木假山是不是也经历了这么多磨难?我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段的内容和第一段有很多重复的地方,这样的回环往复,为了什么?很显然,苏洵家的木假山也经历了这些磨难。要成为一座木假山必须要经历许多人为不可控的因素,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之前的努力都前功尽弃。但苏洵说“理似不偶然”,这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比较难,小组合作讨论了较长的时间,才有同学回答要成为木假山必须经历好多磨难,这又是成为木假山所必须要经历的,这也是人成才的关键。在这样的合作共生中碰撞出的火花是令人惊喜的,在这样的碰撞中我们对“文”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

三、言文共生

黄厚江老师说:文言文不仅仅是文言,还是文章、文学和文化。我们在理解文言,以文解言的基础上,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文言文不仅寄托了作者的精神情感,承担着传递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的意义和价值。文中苏洵对这样的“木假山”“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作者所“爱”、所“感”与所“敬”的是什么呢?

我们经过进一步的合作探究,理解本文在咏木假山的背后蕴含着对人才问题深沉的感喟与思考。树木的坎坷遭遇实际上是隐喻当时社会上人才遭受到的压抑与摧残。从木假山的命运苏洵照见了自身的命运,从他自身的命运照见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命运。和許多没有成为木假山的木相比,苏洵是幸运的,他们历经磨难,最终还是成了木假山般的人,还能被“好事者”发现启用,苏洵应该很感激,但事实是: “闻将召试舍人院;召命下,苏洵上书仁宗,拒不赴试,谓‘惟其平生不能区区附和有司之尺度,是以至此穷困。今乃奔走万里以就试,不亦为山林之士所轻笑哉!’”(《答梅圣俞书》)苏洵渴望成才,渴望被赏识,也努力去做了,但他更像“木假山”不愿屈服于“好事者”而“强之以为山”。

所以,这时我们再来看这三座山。魁岸踞肆,意气端重的中峰其实是苏洵,他成熟稳重,有能力使边上的二峰臣服。而二峰就是他的两个儿子,他们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不阿附。

“敬”的是从木假山身上看到的,值得敬重的是他们的人格。“意气端重”“服其旁之二峰”“无阿附意”等可贵的品质。现在看来,苏洵的教育思想是成功的,他的两个儿子都很成功,他们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正直、刚正、稳重、不阿附。 他们历经了磨难,好不容易成为木假山一样的人才,他们都向往曹操、周瑜那样建功立业的人,如果愿意,也可以被“好事者”赏识,但他们都没有。那么他们是如何抵达这样的人品高度的呢?面对不可控的命运,不变的是自己的主观努力,因为他们受“儒家”思想影响,渴望成才、渴望入世,但当命运受挫折,也能不违心、不阿附,安于旷达,可进可退,这又是道家的超脱和旷达,这样的人生注定是了不起的。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掌握既有“言”的广度,又有“文”的深度。文言文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仅是一堆语言文字材料,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每篇文章的背后都有古人的思想和智慧,因此,我们教学文言文既要关注“言”的内容,以“言”解文,又要关注“言”背后的“文”,“以文解言”,更要重视“言文共生”,在合作共生探究中,让学生不仅掌握文言现象,更有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滋养。

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读写共生课堂建设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H2020001)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苏洵假山磨难
假山
苏洵发愤读书
论苏洵的史学成就
路上
简述假山在园林中的功能及应用
人生路上磨难多
苏老泉大器晚成
让磨难为生命着色
简析园林工程假山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