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遗址公园的建设与保护

2022-04-20吴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4期
关键词:保护建设

吴峰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历史遗迹的保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历史文化遗址是古人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反映了当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对于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旅游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曲阜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为例,简要分析其建设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便对遗址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些许建议。

关键词:遗址公园;鲁国故城;建设;保护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4.054

文化自信是当今的热议话题,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文化自信的来源和底气。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遗址公园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遗址公园的利用和宣传,对于我国人民精神文明的提升和文化自信的增强有积极推动作用。但在经济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历史遗址的保护也受到了威胁。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更好地利用遗址公园成了文物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难题,只有找出科学的发展道路,统筹规划,协同发展,实现遗址公园良性运转,才能发挥出遗址公园的社会价值,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1 曲阜鲁国故城概况

曲阜鲁国故城是周代鲁国都城遗址,位于如今的山东省曲阜市,占地面积约为10.45平方千米,城墙总周长约约为11.9千米,东西长3.7千米,南北宽2.7千米。1977—1978年,山东省考古所对曲阜鲁国故城进行了详细的勘探和发掘。根据考古普探,鲁国故城分为36个重点保护区域,面积约497万平方米(图1)。鲁国古城在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国家考古公园立项名单,而后在2013年被正式列为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曲阜鲁国故城西部分布了西周和东周的6处墓地,出土遗物以盆、罐、盂等陶器为主,还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随葬用礼玉—鲁国大玉璧。鲁国大玉璧是国内出土的战国玉璧中形制较大的玉璧之一,玉璧器型规整,通体线条流畅,是战国玉璧中的精品。

2 遗址公园的建设原则

2.1 原真性原则

原真性原则是遗址公园建设中最基本的原则,也是遗址公园建设的核心理念。在《威尼斯宪章》(1964年)中明确指出,现代遗产保护需要将文化遗产真实、完整地传承下去。这一原则是始终贯穿于遗址公园建设全程的。在遗址公园建设之初,需要充分了解其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在建设工程中尊重其本身的格局、环境、艺术风格等,并且把握好保护与建设之间的平衡关系,慎重对待遗址的重建工作,尽量保持遗址及周围环境的原貌,将历史遗迹的脉络真实地延续下去。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简单来说,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对于遗址公园建设而言,可持续发展同样是其需要遵守的原则。遗址公园的设计规划要避免对遗址本体的影响,根据遗址所在地的社会和生态环境进行总体布局,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历史遗址的保护、建设工作,将遗址公园及周边配套设置的布局和开发融入当地的发展建设中,实现双赢的局面。

2.3 文化性原则

区别于普通公园,遗址公园的建设要突出其文化内涵。遗址是历史信息的具象载体,具有传播历史文化的功能。因此,遗址公园要深刻挖掘和展示其蕴含的文化,不仅要满足群众放松休闲的需求,还要成为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如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古蜀文化为代表,成了当地极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3 曲阜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

曲阜是古代鲁国的都城,始于西周初,止于战国末,先后有900余年,蕴藏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资源,给人们对我国古代的认识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曲阜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工作必须考虑考古的科学性,还需要兼顾公园功能的实现,需要同时满足考古发掘工作和环境整治以及配套设施的需求,立足人文景观的再现、鲁国文化的展示和鲁国文化形象化的目标,将鲁国故城独特的历史文化通过考古资源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展示,凸显其巨大的文化价值。

截至2020年,曲阜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已经先后开工了7个工作区域,包括东北角、宫城、南东门遗址等,其中东北角城墙及宫城遗址已经完成。经过建设,鲁国故城遗址区域及其周边环境得到了整治,并且设立了标识牌和辅助景观,周边居民的居住条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遗址部分区域已经对公众实现了免费开放,给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放松休闲和旅游参观的地方,也提供了新的了解曲阜历史人文的途径。

但是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吸引力还比较有限,前来参观游玩的游客人数较少,公园的游客服务设施还有待完善,交通、食宿等配套建设也需加强,目前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距离成为集历史与休闲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4 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存在的问题

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公园的对外吸引力还未得到提升,吸引的游客数量并不多,软硬件的服务设施也存在一定问题,公园的科研功能有待加强,还没有形成教育与休闲相结合的公共服务设施,相关工作有待进一步展开。

4.1 科研功能还未完全发挥

遗址公园需要平衡科研、教育、休闲三方面的关系。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计划周期为20年,经过发掘和勘测,故城内相继出土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但考古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目前已完成考古工作的区域占总体面积的比例较小,对于一些重要遗址的认知还不完整,鲁国故城的具体功能和道路划分都未完全清晰,现有的考古和研究成果还很有限,不足以支撑遗址的价值阐述,因此,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科研价值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4.2 宣传工作滞后

鲁国故城遗址位于曲阜市郊区地带,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因此鲁国故城遗址的发现没有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虽然针对园区的文化特色设置了旅游项目和展示牌,但相比于名声在外的“三孔”,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宣传就落后许多。许多游客在游览完“三孔”之后就不会再前往鲁国故城进行游览。缺少宣传也導致其市场化的缺乏,无法形成口碑效应,甚至有些市民都不清楚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目的和具体位置,这对于宣传和接待游客都是十分不利的。

4.3 环境整治还需加强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鲁国故城的用地规划不明确,村民平整土地和盖房直接占压城墙,遗址周边还存在厂房、养殖场等建筑,这对遗址和周边环境都造成了较大影响,杂乱的周边建筑与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显得格格不入。虽然已经对影响较大的街道村居和工厂进行了拆迁工作,但根据《鲁国故城保护总体规划》,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范围超过10平方千米,这其中势必涉及大量的拆迁和土地协调工作,这些工作的落实情况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4.4 缺乏市场运作

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考古和建设工作都需依靠政府投入,公园自身的盈利状态不容乐观。虽然公园部分区域已经对外开放,目前依然并未形成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虽然相关部门进行了一些市场化的探索,开发了一些文旅产品和旅游项目,但受区域和客源的限制,对企业缺乏吸引力,也就没有形成旅游产业链,导致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一直处于“输血”阶段。

5 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运营与保护策略

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需要兼具遗址和公园两方面的定位,这就代表其不同于一般的公园和园林,如何在保护文物遗迹的同时还具有公众服务和宣传教育职能,如何把历史遗迹所代表的的文化价值传递给受众,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5.1 建设和开放同时进行

鲁国故城从开工至今一直在进行考古和基础建设工作,虽然已经有部分区域对公众实现了免费开放,但其服务设施还有待健全。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需要以保护为前提,考古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十分重要的。鲁国故城项目的规划期为20年,其考古过程是长期的、持续性的,有变化的。在这过程中,鲁国故城并不能停止宣传和开放,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协调考虑建设和开放这两方面的发展。

园区可采取考古和公众游览同时进行的模式,在保护遗址的基础上,根据鲁国故城遗址布局设计出符合考古需要和公众游览的路线,采用游客专用步道,和考古工作者的工作区域区分开来。在未完工之前,尽量采用临时性的道路,避免永久性建筑和不可逆的道路,为今后的统一布局提供有利条件。

5.2 打造品牌效应

鲁国故城范围内有“三孔”、颜庙、洙泗书院等旅游景点,加上其本身已经开放的区域,已经具备了形成大旅游区的条件,适合打造品牌效应。鲁国故城周边的遗址古迹是具有延续性的,加强各遗址古迹间的联系,用文化作为纽带将它们串联在一起,彰显孔子的儒家文化和鲁国故城的鲁文化,构成文化互补的大格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整体规划,如建设生态环境、改善交通、协调周遭景观等,对城市的文化脉络进行梳理和展示,有利于曲阜这座历史名城的宣传和发展。

5.3 进行合理的搬迁与改造

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一大难题是搬迁问题。在建设工程中,需要对周边的房屋进行甄别,坚持能保留则不搬迁的原则。对于搬迁的居民需要进行耐心讲解和妥善安置,对于保留的房屋建筑,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建筑进行外观改造。房屋的改造一方面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和鲁国故城形成统一景观,在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全面建成之后,不仅可以丰富当地居民的休闲娱乐生活,游客的到来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增加工作岗位和收入,生活质量的提升使得民众自觉自发地形成爱护文物古迹和自然环境的意识,提升精神文明和城市活力。

5.4 发展文旅产业

文旅融合已经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鲁国故城本身就极具文化价值,再进行文化空间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其文旅产业的发展。具体可开设农业观光园,让远离田园生活的游客体验采摘过程,增加互动性的同时还能创造经济效益;建立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博教育空间,设立考古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自感受文物的发掘过程;编排大型表演,通过节目的形式展现人文故事、神话传说等文化内涵,让鲁文化更加形象具体。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发一系列以鲁国故城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提高鲁国故城的存在感。

5.5 增加群众参与度

鲁国故城的建设与保护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工作,更需要激发社会的参与度。可以对青少年开展学术夏令营和冬令营,让学生从小了解当地文化特色;还可以建立民间公益组织,开展学术培训,打造志愿者服务队伍,鼓励群众参与节庆和祭祀活动,提升城市知名度,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6 结语

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涉及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通过对其建设可以整合周边的文化旅游区,促进曲阜的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和推动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因此,相关工作者要充分考虑遗迹遗产的保护和公园公众服务职能的实现。只有二者相互协调,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孔健.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和利用研究[J].大众文艺,2020(7):255-256.

[2]杨凯.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状调查与思考[J].齐鲁艺苑,2018(2):9-13.

[3]陈筱,孙华,刘汝国.曲阜鲁国故城布局新探[J].文物,2020(5):48-58,96.

[4]刘庆余.国家考古遺址公园建设研究—以鲁国故城遗址为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2):67-73.

猜你喜欢

保护建设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