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一个幕末

2022-04-20刘烁伟

书屋 2022年4期
关键词:江户武士

刘烁伟

日史爱好者对“幕末”并不陌生,幕末时代给人的总体印象,往往脱不开这几大要素:黑船、新选组、尊攘与开国、佐幕与倒幕、大政奉还与公武合体等。频发的刺杀、事变、骚动似乎都在证明,这是个风起云涌又动荡不安的时代。然而事实果真如此?本书以下级武士——酒井伴四郎的视角,向人们呈现了另一个幕末,一个长期以来被政治史上断断续续的大事件所遮蔽的,属于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的幕末。笔者相信,从这些琐屑日常中捕捉到的历史碎片更为真实贴切。

书中的美食无疑最令人印象深刻,本书的副标题就是“酒井伴四郎幕末食生活”。主人公在万延元年(1860)去江户勤番,次年返回。这一年里,品尝美食乃至亲手烹饪,是其平淡生活中的最大乐趣。旅途中有章鱼、馅衣饼、虎屋馒头、奈良茶饭等特产,全书重心是江户的日常,其中大篇幅提到的有:泥鳅锅、鸽子、芋茎、樱味噌、文蛤、鲣鱼、鲑鱼、鲻鱼、猪肉锅、红薯、豆腐、小豆汁粉、握寿司、樱饼、浅草饼、米馒头、几世饼、工艺果子等,总共将近二十种,一笔带过的更不计其数。饮料也很丰富,除火酒、甘酒等酒水外,还有“候儿凉”、“白玉水”、麦汤、葛汤、枇杷叶汤等饮品,不逊色于如今的可乐、雪碧。

在垂涎三尺的同时,笔者所注意到的是:其一,那种“王朝末年,民不聊生”的惯常认知,于幕末并不适用,至少从饮食来看绝非如此。以“云助之餐”为例,所谓“云助”,是给人抬轿的苦力,“云助之餐”就是他们的食物,有牛蒡、烤麸、腌萝卜和红烧大豆,这顿饭食在今天都不算粗粝,当时却被视为“简陋”,只需二十二文钱。而且,主人公并非大富大贵,与普通百姓的视角并无大异。

书中的不少细节,足以使后人对当时江户民众的生活质量产生新的认知。譬如,对应季最早上市的新鲜蔬菜的追捧,当局视为“奢侈”,然屡禁不止,为此甚至刺激了催育技术的发展。譬如外食风气的普遍,简餐小店、荞麦面店、小豆汤年糕店、半露天茶点店随处可见,光是荞麦面店就有三千七百八十三家,这些店铺的主要食客,就是庶民阶层及下级武士,江户中上层的武士、商人通常在家設宴,很少在外就餐。

其二,幕末之于明治的关系。传统的“萨长史观”总是夸大幕末的保守、落后,营造出明治维新是“从天而降”的效果,人为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断裂感。例如在传统认知中,日本人受佛教及神道教影响,除鱼禽外,其余肉类被视为不洁之物,禁止食用。直到明治年间,在天皇带头之下,日本人终于“开荤”。

但本书告诉我们,上说并非历史真实,至迟在万延元年,不少店铺已直接打出“鸡锅”“豚锅”等招牌,主人公就是猪肉锅的常客,除了在外食用,还专门买锅在家烹煮。另外提及,同时代的学者、女子,都有炖煮肉类的记录,可见当时肉食之普及。甚至被视为明治“文明开化”标志的“牛锅”,在庆应二年(1866),江户已有多家店铺售卖。

幕末之于明治,在近代化上的连续性还突出表现在医学上,本书第二章有一节名为“勤番武士的抗病记”,讲述了主人公的同伴——直助,从患病到康复的病情发展、诊疗经过,其中提到,众人带直助去看西医,无人对此表示惊讶、反对,可见西医在幕末已被大众接受,且从医生名“赤泽”来看,这是个日本医师。

其三,幕末之“治”与“乱”。笔者认为,现今对幕末是“乱世”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仍是后人回望历史进行再建构的结果。幕末之“乱”,更多是上层动荡,国家整体仍处于治世,主人公对政治的冷感正是这种“治世心态”的体现。他的日记主要记载在江户期间的吃喝玩乐,少有政治、社会方面的内容,偶尔提及,或轻描淡写,或张冠李戴。以象征“公武合体”的“和宫降嫁”为例,它在后人眼中至关重要,值得大书特书,主人公却没当成要事,甚至搞不清楚下嫁的到底是皇女还是皇妹。

我们不能轻率指责主人公缺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因为他所习惯的,是自“元和偃武”以来数百年的太平时代,而且这个时代,从当时来看,并没有即将完结的征兆。换言之,幕末之人之所以不知晓自己身处“幕末”,是因为这个“末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乱世”。

现在可以勾勒出另一个幕末的整体样貌了:国家小而不贫,衰而不弱,或许存在着政治腐败、政局波动,但社会仍然欣欣向荣,充满活力,近代化因素悄然生发并茁壮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明治时期日本的一飞冲天,不只是维新与开创之功,还有对过去的总结与延续之力。

猜你喜欢

江户武士
居酒屋的诞生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猴子和武士
武士传奇
武士与龙
“武士”挡道
江户日本的情报分析及世界认识
地图所见江户日本的国境
剑龙是武士吗?
暗黑武士 六步接触雷克萨斯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