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大学服务创新试验区:可行性、内在逻辑、核心内容及实现机制
2022-04-19黎洪湖童敏慧郝信雨邱艺璇吴方泽
黎洪湖,童敏慧,郝信雨,邱艺璇,吴方泽
(景德镇陶瓷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景德镇,333403)
0 引言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教育基地,一直都受到国家和整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关注,它是服务国家战略计划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高校如何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西时提出“建好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给景德镇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自提出以来,景德镇积极响应战略要求,迅速围绕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为创新试验区)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深入研究规划,积极创新,全力推进创新试验区建设。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必将迎来一个蓬勃的春天,千年瓷都的地位,也必将在新时期绽放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而景德镇陶瓷大学(以下简称为陶瓷大学)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本科高等院校,为我国近现代陶瓷事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将是建设好创新试验区的中坚力量,为了更好地响应“创新试验区”的战略规划,科学高效地促进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研究陶瓷大学服务创新试验区具有重大意义。
1 陶瓷大学服务创新试验区可行性
陶瓷大学是景德镇当地的顶尖本科高校,作为陶瓷领域的先行者和引路人,在景德镇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其服务陶瓷创新实验区的可行性不言而喻。
1.1 重要战略地位成为建设创新试验区的中坚力量
“陶瓷”作为景德镇闻名内外的独特名片,是从古至今灿烂的文化瑰宝,上千年传承的制陶技艺与现代的创新技术相融,铸就了现在陶瓷技术和文化的新局面,而陶瓷大学坐落于景德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强大而又独特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陶瓷领域的高级人才,所掌握的各方面的陶瓷技术堪称陶瓷界权威,陶瓷大学俨然成为创新试验区建设中的一股源头活水,在建设创新试验区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重大战略意义。
1.2 完备的陶瓷教育体系和条件是助力创新试验区的重要保障
陶瓷大学陶瓷技术及制备材料先进,陶瓷教育制度完善,办学条件完备,教学优势独特,是陶瓷文化交流和陶瓷技术传承发扬的重要平台和枢纽。拥有这样完备的体系和条件,责无旁贷应该要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自觉融入创新试验区的战略规划和建设发展中,在陶瓷产业创新发展上输送智慧、在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上继续扩大影响,为建设好创新试验区提供重要保障。
1.3 培养各方面陶瓷领域人才是建设创新试验区的根本动力
人才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家和社会的根本所在。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有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只有人力资源得到保证,其他资源才能显现其真正价值。企业是如此,建设创新试验区亦是如此,只有不断吸纳人才为其建设和发展不断创新、不懈努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够达到这一艰巨的目标。专注于培养各行各业陶瓷领域人才的陶瓷大学,其陶大学子深受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熏陶,在专业学科、陶瓷技术、文化知识有机融合的教育培养模式下,陶大学子对陶瓷有着独特的情愫,也形成了结合陶瓷技术、文化、艺术的学科知识体系,造就了一批批陶瓷领域专业人才。因此,陶瓷大学应该积极响应和融入创新试验区的战略布局和发展规划,为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提供合适、综合能力强的优质人才,这是建设创新试验区的根本动力。
2 陶瓷大学服务创新试验区的内在逻辑
陶瓷大学与创新试验区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一方面,在景德镇市全域范围内建设创新试验区,必将带动景德镇区域内多方面的发展。而在创新试验区的建设中的,陶瓷大学必将是一股鲜活的力量,参与创新试验区的战略规划和整体布局,促进创新试验区稳中向好发展,从而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在景德镇市全市范围内建设创新试验区,也将推动陶瓷大学的发展。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促进景德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前所未有的发展。而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的促进交流,产业和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资源的开拓富足等等,无疑是陶瓷大学发展的养料。同时陶瓷大学在不断发展、转型、创新的过程中,也促进着创新试验区更好地发展,为它提供更好的人才和智力服务,更好的创新模式以及更好的发展规划。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关系,创造了陶瓷大学与创新试验区之间独特的“依赖共生”模式,具体描述为以下三点:
2.1 陶瓷大学为创新试验区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青春活力”
陶瓷大学找准定位,抓住自己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创新转型服务创新试验区是有效化解高校毕业生难就业,人力资源过剩的有效方法,也是解决如今社会缺乏高层次应用技术型、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如今,大部分高校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却忽略了技能、应用、创新的培养,导致很多高校毕业生呈现“高智商,弱实践”的普遍特点,企业需要花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对这类大学生进行各种实践综合能力的培训,无疑是不明智的选择,从而导致毕业即失业。而陶瓷大学直接对接和服务创新试验区的建设,依托于创新试验区,利用自身已有的独特资源和优势,从偏学术型向偏应用型、技术性、创新型转变,不仅可以为创新试验区输送合适优质的应用技术人才,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人力资源过剩的问题,而且在对大学生进行学术性、知识性的教育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能力、技能操作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有效缓解了当今社会缺乏应用技术人才和应用创新人才的压力,这也是打破高校人才培养教育同一化、单一化格局的根本出路。提升陶瓷大学为创新试验区服务的能力,可以更快更好地为创新试验区带来活力,建立起人才培养的“双向桥”,形成高质量、多样化——综合学术、应用、技术、创新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2.2 创新试验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为陶瓷大学提供“成长动力”
任何一所地方高校的存续和发展,都离不开当地的各种资源和条件,地方高校的建设发展、社会影响力度和建设资源主要来源于其所在的地方区域,地方高校必须服务于当地战略项目的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只有主动融入和促进他们的发展,践行学校自身的服务使命,才能够让自身获得更好的办学资源,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竞争力,激活创新力。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取得成功和区域经济发展取得进步可以为陶瓷大学提供动力,依托于创新试验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可以让陶瓷大学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让陶瓷大学在业界的影响力更加巨大,从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革新资源,扩大社会影响力和提升生源质量。在原有的教育特色和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和革新,找出一条结合高校自身办学特色和条件的服务道路,在服务创新试验区和区域经济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办学、教育质量、社会影响力度和认可度,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深入挖掘创新试验区和区域经济所带来的机遇,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陶瓷大学转型革新为创新试验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助力,也是为自身的发展服务助力,因为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供能站”,无疑也为陶瓷大学的各方面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3 陶瓷大学与创新试验区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地方高校与地方战略、地方经济、地方建设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不可分割。三者之间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一方面,陶瓷大学服务创新试验区是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要求,而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两者相互作用、互相促进的结果。地方高校积极地促进战略的发展和实现,也促进着区域经济更好更有效率地发展。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高效率的发展,也可以为陶瓷大学提供更好的发展前景和动力燃料,让其在更好的平台上服务建设创新试验区;同样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创新试验区的发展和建设保驾护航。三者合则互促互进,分则发展阻滞。此外,高校作为知识、智慧、文化和价值观培养和发展的聚集之地,高校为地方战略和区域经济服务,可以渗透并影响地区的文化、知识、价值体系,引导着区域经济和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良性发展,成为创新试验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矫正器”。同时,地方高校的发展是以地方区域为发育土壤,因此高校要不断发展,必须依赖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或地区战略的支持,同样,国家或地区的战略和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需要地方高校的服务和助力。因此说创新试验区建设、区域经济发展与陶瓷大学是不可分割的,三者之间只有实现有机融合,才能产生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共赢效果。
3 陶瓷大学服务创新试验区的核心内容
陶瓷大学如何正确有效地服务创新试验区的建设,需要陶瓷大学主动抓住机遇,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现有资源融入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同时也需要创新试验区相关规划负责人科学合理的接纳各方所采取的服务策略,二者之间实现合理对接。只有这样双方才能互相促进,达到双方预期的目标。
3.1 人才供需互联
实现人才供需互联是二者最重要、最有效的核心内容。现今人才供需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才供给侧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矛盾。各高校培养的人才过于同质,只注重知识理论的体系培养,而看低或者忽略专业应用技术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差等情况的出现。企业缺乏高精尖人才和专业实践型人才、生产和服务一线缺乏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应用创新型人才,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不适应整个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需求现状。因此,陶瓷大学与创新试验区建立良好的人才供需对接是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一来,可以有效打破高校同质化教育培养的传统弊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应用创新型人才,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和体系,在学校原有的教育体系优势和办学资源特色上,形成新的教学优势,专注于培养更高、更优、更行的陶瓷及各领域知识应用型优质人才,为创新试验区输送高质高量的懂陶瓷、会应用、敢创新的人才,从而促进创新试验区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二来,与创新试验区建立良好的人才供需对接体系可以促进陶瓷大学人才培养的转型和发展,有针对性地根据创新试验区建设需要培养相应人才,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专业性和应用性,同时可以有效缓解就业难和就业质量差的情况。此外还可以让学校在专业领域内拔尖,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同时可以借助创新实验区的人才供需体系,形成良好的产、学、研、用体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3.2 资源要素互通
资源要素互通是陶瓷大学与创新试验区的重要内容。陶瓷大学和创新试验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资源要素,这些资源要素对彼此都是相互促进的,倘若能进行资源优势互补,那二者必将共同发展,达到共赢的局面。从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用到很多自身的资源,如项目资金、生产材料和设备、技术资源、研究场所、其他非物质资源等等,这些都是创新试验区和区域经济能拥有和使用的,也是它们得以建设和发展所依赖的资源要素。但仅凭现有的资源并不能让其建设和发展走上新的台阶。而依靠陶瓷大学的资源要素(尤其是智力资源),看到其在创新试验区中所能发挥的重大作用,才能进一步激活创新试验区的经济创新、文化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如:获国家申请专利的“环境友好型陶瓷透水砖”项目,采用煤渣和废瓷为主要原料制备,即节约了矿产资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能够让雨水迅速渗入地下,恢复地表水循环系统,在内涝频发的城市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还有其它“纳米保健杯”、“耐热陶瓷技术”、“中低温高档日用细瓷生产技术”等陶瓷大学陶瓷材料科学研究技术成果,这些资源都可以为创新试验区建设和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陶瓷大学发展和建设来看,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其带来优质的资源要素。高校拥有大量的人才和智力资源优势,可以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等活动,但这也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场地和条件的支持,而服务于创新试验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其进行资源要素的对接合作,可以得到各种资源条件的支持,弥补了自身资源劣势,能更好更高效地进行学校自身的教育、技术开发,科研创新等各方面建设和发展,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陶瓷大学和创新试验区都有各自的资源要素,只有实现资源要素的科学互通,才能实现这些要素的最大化利用,扬长避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3 制度文化互融
完善制度文化互融是陶瓷大学与创新试验区稳步正确发展的关键。高校有其独特文化和独特制度,地方也有其独特文化和独特制度,只有二者制度文化有机融合,完整统一才能保证稳步正确的发展。当二者之间制度和文化出现较大差异时,往往会事倍功半,因为它们最本质的发展动因是相悖的。制度互融指的是,陶瓷大学的制度应该适应战略或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的。从来都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制度,在自身制度的独特性和优势保留的基础上,允许发展中的变化和多样性。陶瓷大学应该在服务创新试验区的同时,同步调整合适的制度,以此来保证最佳状态服务和建设创新试验区。如:陶瓷大学为适应创新试验区建设的需要,增设其所需新型专业,实行联合培养制度;实行更加细化的专业分类,分类管理培养,并融入创新实验区应用型、创新型教育制度,克服高校同质化,在独特领域、独特层次,争创一流。同样,在创新试验区的服务和建设中也应形成独特的理念,允许制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建设创新试验区方面给予制度倾斜。文化互融指的是,陶瓷大学应该与创新试验区加强文化交流,在陶瓷文化的底蕴上,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陶瓷大学与创新试验区二者还应该互相联合,大力保护和发扬陶瓷文化、挖掘阐释陶瓷文化、开展陶瓷文化普及工作、提高社会的文化素质,这样才是二者真正的目标和初心所在,也是二者发展稳步正确的关键所在。
4 陶瓷大学服务创新实验区的实现机制
陶瓷大学服务创新试验区为其建设和发展提供动力,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促进着陶瓷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而要让二者实现无缝对接,建立起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双赢的目标,建立有效运作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
4.1 形成主动融合的共生机制
创新试验区建设的提出无疑是对景德镇和陶瓷大学的一种机遇和挑战,既对当地高校提出了新的革新服务要求,也给当地高校和区域经济带来新发展。陶瓷大学应该抓住这样机遇和挑战,主动拥抱战略、主动融入战略、主动服务战略,主动看到目前的发展形势,积极为服务和建设创新试验区出谋献策、推动助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也能在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中找到自我定位,借助这一大机遇和挑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间接带动自己的发展和建设,不断扩大学校的名誉和影响力,提高办学水平,在陶瓷领域中争创一流。另一方面,创新试验区也需要主动接纳陶瓷大学的服务和所采取的策略,作为当地高水平院校,陶瓷大学有着自身独特的智力资源、科研条件等,主动与陶瓷大学建立融合对接是对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是十分有意义的。主动与陶瓷大学构建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不仅仅停留在学术型教育培养模式下,而是与创新实验区、企业、区域社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借助其实践资源、科研基地、资金等条件联合攻坚克难,将科研转化为成果,应用于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两者形成主动融合的共生机制,可以形成良好的互促互进关系,实现双赢。
4.2 构造多元联动的协助机制
图1 两者间的核心内容
图2 两者间的实现机制
建设创新试验区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仅仅依托陶瓷大学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多方进行协助,需要依托国家、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等多方的多元联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试验区高效稳步的发展。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国家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方案实施的协调和指导,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措施并推动贯彻实施。省政府和市政府要加强协调和领导,督促贯彻落实,增大支持力度,完善地区配套设施和政策,调动各种资源能力为创新试验区服务。其次,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设创新实验区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才能进行各种设施建设、科技研发、产业创新等等,才能使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得到基本保障。另外,拓宽投融资渠道,在国家和政府部门给予的财税支持上,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获得更多的资金保障。创新试验区是景德镇的机遇,应该鼓励各种金融公司、企业等加强合作,加大技术投入研发,实现合作共赢。多方形成多元联动的助力机制,为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使其建设科学合理。
图3 三种保障机制
4.3 建立合理有效的保障机制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依靠保障机制来规范和维持,保障机制是陶瓷大学有序服务创新试验区的根本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只是单方面的服务和助力创新试验区的建设,而没有制定有效的保障机制,那将导致混乱和无序,因此建立三方的有效保障机制是势在必行的。一是建立有效的法制保障,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对应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制定相关法规政策,保障其有效的建设性和正确的目标性。如:实施景德镇陶瓷遗址和文化保护计划,纳入我国遗址保护行列;制定陶瓷文物保护相关法规,保证创新实验区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完整;完善地方性(如:古窑、御窑厂等)旅游法规和制度文件,带动旅游业新发展等等。二是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陶瓷大学自创新实验区始建以来,就第一时间成立对接国家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反复商讨制定相关制度和实施计划。这都是服务创新试验区的制度保障,建立了有效的制度保障,服务对接创新试验区才能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下去。随着后续服务对接的跟进,陶瓷大学还需继续完善制度保障,不断调整和革新,创建更为有效的保障机制。三是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创新试验区应该成立相关的组织机构,负责对接陶瓷大学及其他部门的服务和合作事宜,统筹协调,保证随时了解各方的动态详情,同时及时反馈和解决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保障陶瓷大学与创新试验区之间顺利流畅地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