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生计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变化
——以赣南山区为例

2022-04-19王成超

关键词:生计时期农户

何 秀,王成超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2019年底突发的新冠疫情快速席卷全国,交通封锁、居家隔离、停工停学等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对社会各方面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在农业农村方面,国外学者认为新冠疫情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1-3],杂货店老板、临时工、家政人员等从事非农职业的人员受到失业的较大影响[4-5];国内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初步探讨了新冠疫情爆发对农业发展[6-10]、农村居民收入[11-12]和农户生计[13]等方面的影响,普遍认为疫情给农业活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农产品运输和销售均受到影响,对生畜禽等相关养殖业也有负面影响,出现农村务工人员就业困难、农民收入下降等问题[14]。

在我国,新冠疫情经历了从爆发到被有效控制的整个周期,可分为疫情紧急时期、复工复产时期和常态化管控时期3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疫情防控措施随之演变。目前,学术界在微观层面上针对疫情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尚未充分研究,也未曾注意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变化对农户生计活动的动态性影响。此外,由于农户生计策略组合存在高度的空间异质性,亟需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户进行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对赣南山区农户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综合评估2020年新冠疫情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所产生的影响,探究不同疫情发展时期农户生计活动的动态变化,以期为当地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域H村和S村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西部(图1),两村相邻,农户交流往来密切。H村有24个村民小组,553户,2 041人。S村有20个村民小组,466户,1 957人。当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当地年降水量和年均温分别为1 650 mm和18.9 ℃,水热资源丰富。柑橘、脐橙和水稻种植业是当地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此外,当地农户兼有家禽养殖、本地零工等生计活动补贴家用。由于第一产业收入较低,两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现象十分明显,主要流入地为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以及相邻的闽、浙省份,多从事务工或经商等非农生计活动。当地农户具有多种家庭生计策略,生计活动具有多样性,选择该区域作为案例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图1 研究区与调查村位置Figure 1 The study area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surveyed villages

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021年2—3月对H村和S村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农户的基本情况,包括户主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规模和家庭经济收入等;(2)新冠疫情影响农户生计的情况,包括家庭劳动力在疫情发展不同阶段所从事的生计活动、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疫情复发情景下农户可能选择的生计策略。

依据两村总户数,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每村抽调约10%样本户数,在H村和S村分别发放56份和47份问卷,共103份问卷。剔除8份无效问卷后,最终形成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为92.23%。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15-16],依据调查农户现有的生计活动和主要收入来源,将农户分为纯农户(非农收入比重<10%)、一兼户(10%≤非农收入比重<50%)、二兼户(50%≤非农收入比重<90%)和非农户(非农收入比重≥90%)4类。

2020年1月24日江西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形势持续向好,2020年3月12日江西省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二级,2020年3月20日又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2020年4月中旬后,江西省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5月起当地学生陆续复学复课。因此,本研究将研究区域2020年疫情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疫情紧急时期(2020.01.24—2020.03.11)、复工复产时期(2020.03.12—2020.04.30)和常态化管控时期(2020.05.01—2020.12.31)。

疫情给农户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为停工停产带来的收入下降。为避免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家庭经济损失率评估2020年疫情对农户造成的经济损失。家庭经济损失率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EQ为家庭经济损失率,Ed为农户家庭经济损失数额,Ei为农户家庭总收入。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户基本特征

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见表1。纯农户、一兼户、二兼户和非农户分别占比10.53%、38.95%、32.63%和17.89%。调查户主以中年为主,其年龄均值介于41~48岁之间。户主文化程度偏低,以初中水平为主。户均人口数量和户均劳动力数量分别介于4~5人和2~4人之间,其中以二兼户户均人口数量和户均劳动力数量最多。纯农户、一兼户、二兼户和非农户的户均年收入分别为45 500 元、51 400 元、72 774 元和53 823元。

表1 样本农户特征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 farmers

2.2 疫情对不同类型农户生计的影响

2.2.1 纯农户

纯农户生计方式以种植柑橘和脐橙为主,部分兼有养殖猪、鸡、鸭等禽畜和短期本地零工,家庭收入来源以农业收入为主。据调查,纯农户户均经济损失1 710.00元,户均家庭经济损失率为3.76%,在4类农户中最低(见图2)。研究发现,疫情对纯农户的经济影响存在内部差异。原因在于疫情紧急时期与当地水果销售淡季(2020.01—2020.02)部分时间重合,多数纯农户脐橙已出售完未受到明显影响,仅少数纯农户存有大量脐橙尚未出售,疫情期间闭市或延迟开市给其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除直接经济损失外,纯农户还受到疫情带来的间接影响,例如农药、肥料等农资价格开春后大幅上涨,直接挤压了种植业的利润空间;出栏猪数量在疫情紧急时期明显下降,饲料费用大幅上涨,养殖成本显著增加。

2.2.2 一兼户

一兼户生计方式主要为农业种植活动兼带本地打零工,非农收入占据家庭收入的一定比例。一兼户户均经济损失6 000.00元,户均家庭经济损失率为11.67%,高于纯农户,低于二兼户和非农户(见图2)。研究发现,此类农户农业和非农业生计活动均受到影响,如交通管制、商店关闭等防控措施给农资采购带来不便,导致打零工生计活动暂停,收入来源少于正常时期。

2.2.3 二兼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改变了生活、工作、学习的方式,更加快捷方便。为了更好运营电子商务,商家可以对客户近期浏览的商品种类、价格、质量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可以在各终端推送适合广告,从而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统计通过对数据分析,能够得出有效信息,并且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制定出合理的应对方案。股票就是一个随即变动的过程,运用经济管理的方式可以进行合理风险评估。学好数学概率,为今后的合理投资、理财做好充足准备。财经工作面对大量数据处理的时候,就需要运用统计和概率知识,可以对整体认识更加深刻。

二兼户生计方式多为父母辈从事农业种植活动,年轻辈在外务工,人力资本丰富,户均家庭收入较高。受疫情影响,二兼户家庭停工停业的劳动力人数较多,户均经济损失9 032.25 元,户均家庭经济损失率为12.41%,在4类农户中排第二位,仅低于非农户(见图2)。研究发现,疫情对二兼户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于非农活动。例如,某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约70%来源于儿媳经营服装店,在疫情紧急时期店铺停业而店租却未得到减免,重新营业后又遇到客流量减少、难以外出采购换季服装等问题,导致营利显著下降,显著影响了家庭收入。此外,二兼户中本应在春节后外出务工的年轻辈因疫情防控无法外出务工,也使家庭收入明显减少。

2.2.4 非农户

非农户的主要劳动力多向城镇转移,从事务工、经商或就职于企事业单位等,留守本地的多为家庭妇女、老人和小孩。由于非农户对非农生计活动依赖性最强,因此疫情对其影响最大。该类农户户均经济损失8 277.58元,户均家庭经济损失率高达14.97%(见图2)。研究发现,非农户家庭劳动力多数在外地就业,流动性强,受疫情影响的具体表现为从事的行业受到严重影响或生计活动暂停,例如店铺关闭、工厂停工或减产、外出务工延迟等。当地外出务工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或经商,难以与白领阶层一样实现“云办公”,普遍遭遇失业、待业、店铺关闭和工资收入减少的问题。

图2 各类农户户均经济损失数额和家庭经济损失率Figure 2 The average amount and rate of household economic loss of different farmers

研究表明,农户生计受疫情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随着农户对非农生计活动的依赖性增强,其家庭经济损失率也在逐步增加。非农户尤其是单一非农活动的家庭受疫情影响的程度最高,其次为二兼户和一兼户,纯农户受到的影响程度最低。

2.3 不同疫情发展阶段农户生计策略的变化

2.3.1 疫情紧急时期

在疫情紧急时期,多数纯农户、一兼户和二兼户选择“在家务农”的生计策略,分别占比90.00%、70.27%和77.42%。这一结果与当地农业活动的特点紧密相关,由于果园管理均在村内进行,山区农村相对封闭,人员流动性弱,不容易受到疫情侵袭,因此疫情紧急时期务农成为当地农户较为稳健的生计活动。其次,被调查农户选择较多的是“在本地打零工”策略,就纯农户和一兼户而言,在当地打零工是补贴家用的重要生计活动。“在外地务工(上班或经商)”是二兼户和非农户重要的生计策略,在疫情紧急时期受到的影响较大,如非农户选择“在外地务工(上班或经商)”策略的仅占比17.65%,远低于复工复产时期和常态化管控时期。各类农户中有部分农户选择“网上销售农产品”策略,利用网上平台、亲缘网络等销售滞销的农产品以增加收入。还有少量农户在这一时期选择“减少或延缓投资”和“向亲朋或银行借钱谋求发展”策略,没有农户选择“创业开店”策略(见表2)。

2.3.2 复工复产时期

2.3.3 常态化管控时期

常态化管控时期疫情明显好转,除武汉外中国境内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农户生产生活也逐步恢复正常。与复工复产时期相比,选择“在家务农”策略的农户占比趋于稳定,未出现明显变化;选择“在外地务工(上班或经商)”策略的农户显著增多,在非农户中的占比高达64.71%。纯农户中选择“在本地打零工”策略的农户占比下降明显,其他3类农户波动起伏较小。这一阶段仅有少部分二兼户和非农户选择“向亲朋或银行借钱谋求发展”和“减少或延缓投资”策略(见表2)。

表2 不同疫情发展时期农户选择的生计策略占比Table 2 The proportion of livelihood strategies chosen by farmers in different epidemic periods %

综合来看,在疫情发展的不同时期,农业活动是当地比较稳健的生计活动,而非农生计活动波动性较强。农户在疫情紧急时期普遍减少了非农生计活动,增加了农业生计活动,而在常态化管控时期又增加了非农生计活动。研究还发现,选择“网上销售农产品”“向亲戚朋友或银行借钱谋求发展”“创业开店”等生计策略的农户始终较少,其原因在于当地中老年农民缺乏相关的电商知识技能,尽管自身有需求,却无法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就“向亲戚朋友或银行借钱谋求发展”策略而言,农户一方面表示自身社会资源非常有限,亲缘网络薄弱,另一方面认为贷款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增加了心理负担。农户对创业保持十分谨慎的态度,认为疫情背景下创业更容易陷入困境。

2.4 疫情复发情景下农户的生计应对策略

目前,中国境内的新冠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还较大,需长期对疫情保持警惕。本研究在假设未来疫情复发情景下对研究区域农户的生计应对策略作了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在疫情复发情景下,纯农户、一兼户和二兼户中选择“在家务农”和“本地打零工,减少外出务工”策略的农户占比最高。不少农户认为,由于山村的封闭性和当地农业活动的弱流通性,在当地种植柑橘、脐橙或是从事相关农业活动的风险较低;虽然本地务工收入低于外出务工,但在疫情复发时人口密集、流通性强的城市风险较高,生计活动可持续性较弱。纯农户、一兼户、二兼户和非农户中选择“不受影响,坚持外出务工”策略的农户占比较低,分别为10.00%、5.41%、9.68%和17.65%。纯农户、一兼户和二兼户中仅有少数农户选择“暂停生计活动,休整一段时间”策略,分别占比10.00%、2.70%、6.45%。但非农户中选择“暂停生计活动,休整一段时间”策略的农户占比高达29.41%,其原因在于此类农户多在大城市开展生计活动,认为疫情复发时自身面临生命安全风险,所从事的非农生计活动也无法避免地受到影响,因此趋于选择暂停生计活动。

总体来看,选择“开网店做生意”“投资理财”“创业”等生计活动的农户较少,其原因在于农户普遍认为受限于自身文化和技能水平,通过这些生计活动增加收入的难度较大,倾向于选择保守型和传统型生计活动。

表3 疫情复发情景下农户选择的生计策略占比Table 3 Proportion of livelihood strategies chosen by farmers in the context of epidemic recurrence %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受到疫情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非农户受疫情的影响最大,户均家庭经济损失率高达14.97%,其次为二兼户和一兼户,纯农户受疫情的影响最小。

(2)不同疫情发展时期各类农户的生计策略组合呈现动态变化。农户在疫情紧急时期普遍减少非农生计活动,增加农业活动;在疫情常态化时期,随着生产生活的恢复,农户非农生计活动普遍增加。

(3)受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的限制,纯农户和一兼户生计策略的丰富程度有待提高。疫情复发情景下,农户在选择生计策略时较为保守性,更倾向选择传统型生计策略。

3.2 建议

(1)发展多样化生计策略。单一生计活动的农户经济脆弱性较高,疫情严重时家庭成员容易面临失业、待业等问题。发展多样化生计活动有利于提高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有效规避疫情带来的失业风险。

(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电子商务技能。赣南山区以种植柑橘和脐橙闻名,如在成熟采摘期遇到疫情,势必会造成销量下滑。适当加强当地中老年农户电商知识培训,提高其家庭成员的电子商务技能,推进线上销售与线下销售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稳定增加农户收入。

(3)共享就业信息,打造就业信息共享平台。从事非农生计活动的农户多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传统体力型务工人员,往往依赖于亲缘网络寻找工作,基本没有通过网络渠道寻求工作的能力,容易失业和待业。当地政府应组织建立诸如微信群、公众号等就业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务工人员就业。

(4)鼓励年轻人创业,增强农户借贷信心。鼓励和引导当地年轻人积极创业,降低农户的信贷门槛,为农户创业提供金融支持,满足农户借贷需求,减轻借贷农户的心理负担,增强其自身发展信心。

猜你喜欢

生计时期农户
中国农村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的研究进展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BY THE SEA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地还种不种?故土不再是唯一生计——搬迁后农民生产方式变迁报告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