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基于代谢增长理论的视角

2022-04-19马津润赵治成

河南社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资本积累性价比动力

马津润,赵治成

(上海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3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同时也伴随着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资源环境满载或超载等问题。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企业群体构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观主体,在竞争性的市场条件下,考察如何从宏观和中观层面保障它们有能力和有动机创新并最终实现新旧技术的更迭是探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从中观层面出发构建技术更迭视角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数理模型,将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必然性、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统一于一个模型中进行系统分析。

一、文献综述

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学术界将其视为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发展[1-2],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1,3-4],以供给体系的高质量、高效率为重要特征[5-6],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来度量[7]。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学术界普遍将其归结为经济高速增长不可持续[1],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中国国内主要矛盾转变的必然选择[8]。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学术界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驱动,实现路径主要在于推动科技创新,如提升科技自主权,掌握核心技术[9],以及构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契合的制度结构,如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10],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的新型举国体制[9],推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的制度安排[3],构建高质量治理结构[11]。不同于经济增长的单维度评价标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国内学者构建了不同的综合体系,对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12-15]。学术界已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探讨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初步测算,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赞同程恩富的观点,即自主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9],并进一步尝试构建技术更迭视角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数理模型,力求将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必然性、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统一于一个模型当中进行直观且系统的分析。这是现有文献还未做过的,期冀本文能为该方面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做出一定的边际增量贡献。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尝试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陈平提出的旨在揭示异质性技术共存或相互替代条件与动态过程的代谢增长理论[16],构建一个数理分析框架,探究经济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所谓代谢增长,是指新技术成长和旧技术衰落引起的产出增长过程,经济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差异正是体现于代谢增长的原动力上。为了弥补代谢增长理论的不足,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构建技术的有限增长模型,为代谢增长理论与劳动价值论、资本积累过程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代谢增长框架,并利用新框架探究经济高速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本文认为,经济高速增长源于各部门单位商品价值更高的新技术逐步取代旧技术的代谢增长,保证这一代谢增长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构成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机制。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原来满足高速增长的动力机制失效甚至会阻碍经济增长。此时需要凭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技术来实现代谢增长,即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过程依赖于完全不同的动力机制。

二、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代谢增长模型

陈平和刘刚引入Logistic 方程来描述产品和技术的有限增长,以区别于以无资源约束和规模报酬不变为特征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AK 模型,并进一步运用Lotka-Volterra模型描述市场份额竞争,在此基础上建立新技术产生和旧技术衰落的代谢增长理论[16]。 孟捷和冯金华(2015)将Lotka-Volterra模型引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描绘总产品价值限制下的代谢竞争[17]。本部分结合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理论建立更具现实意义的代谢增长模型。需要指出的是,本模型的研究对象是中观层面的部门内企业群体。

(一)代谢增长模型

陈平和刘刚借用多物种生态竞争理论中的Lotka-Volterra 方程去描述多种技术或产品的市场份额竞争:

在初始状态下,旧技术或产品占领全部市场份额。对微分方程(1)定态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容易证明,根据不同的条件,新技术或产品诞生后会出现三种可能的均衡结果:①新旧两种技术或产品共存;②新技术或产品占领全部市场份额,而旧技术或产品完全退出市场;③新技术昙花一现,完全退出市场。在前两种情况下,新技术兴起而旧技术衰落的过程被称为“代谢增长”。

尽管孟捷和冯金华基于劳动价值论将微分方程(1)中的产品数量替换为商品价值,但未从根本上弥补现有代谢增长模型的缺陷。本文试图从资本积累过程出发,引入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生产及价值的分配,建立具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的代谢增长模型,新的模型将保留原模型的重要特征。

(二)资本积累驱动的有限增长模型

假设生产资料的价值始终保持不变,商品的市场价格始终等于商品形成的价值。假设生产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为L,单位劳动力创造的价值为v,不变资本与劳动力数量的比(即“资本技术构成”)为θ,不变资本中转移到年产品中去的价值比例(即折旧率)为δ,剩余价值率为m′,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的比例(即资本积累率)为α。于是当期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分别为:

假定追加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比仍然为θ,结合以上各式得到追加的不变资本:

在现实生产中,总存在一定量的闲置资本,假定相应的折旧率也为δ。令η为实际发挥作用的不变资本占比,即产能利用率。假定全部不变资本C发生物质和价值损耗,企业在补偿实际发挥作用的不变资本ηC的耗费后追加不变资本,于是得到不变资本积累方程:

这里的β被称为资本潜在增长率。

假定产能利用率由产品有效需求决定:当有效需求为0时,企业无动机进行生产,因而产能利用率为0;随着有效需求增加,企业纷纷提高产能利用率;当有效需求非常大时,产能利用率接近100%。Michaelis-Menten 函数能够有效刻画产能利用率与有效需求R之间的关系:

容易证明,在(8)、(9)和(11)式构成的动态系统中,产出最终会收敛到某个常数,这是因为市场规模是有限的。

(三)市场份额竞争

现在,我们从一种技术拓展至多种技术的市场份额竞争,借鉴理论生物学中基于资源的生态竞争模型,得到市场规模限制下的多技术竞争模型:

其中,下标i(i=1,…,J)表示第i种技术。不同技术下的商品在品质和价值上存在差异。受孟捷和冯金华的启发,本文用性价比(品质与价值之比)去量化异质性产品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由于消费者追逐性价比更高的商品,因此生产更高性价比商品的企业具有更高的产能利用率。这里利用性价比因子λi>0 去调节有效需求R 对技术i 产能利用率的作用,该参数随着商品性价比及其对消费者吸引力的增加而增加。

技术i单独存在下的平衡有效需求为

(四)代谢增长过程

假定存在新旧两种技术,刚开始旧技术产品占领全部市场份额,但是新技术产品的平衡有效需求R*n小于旧技术产品的平衡有效需求R*o。根据R*规则,新技术产品将逐步占领全部市场份额,并将旧技术淘汰出去。此外,新技术占统治地位时的平衡产出Q*n高于旧技术占统治地位时的平衡产出Q*o:因此新旧技术的市场份额竞争导致产出趋于增长,这一过程被称为代谢增长。图1刻画了新技术的代谢增长过程①,曲线形状同陈平和刘刚一文类似。

图1 代谢增长过程

三、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机制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代谢增长模型,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机制及其失效的内在机理。本部分首先分析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特征,紧接着基于此讨论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机制,最后探究这些动力机制是如何失效的。

(一)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机制分析

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经济过程表现出如下特点:在生产过程中,新旧技术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产品数量而非质量上;劳动复杂程度或劳动熟练程度不高,并且新技术并不要求劳动复杂程度大幅度提升。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并不太注重生活资料的品质或质量。在交换过程中,消费者对同质商品市场价值或市场价格的变化比较敏感,生活资料价值下降能大幅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此外,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品交换范围不断扩大。在分配过程中,存在资强劳弱的格局。本文将这些特点作为揭示经济高速增长动力机制的理论前提。

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于旧技术,劳动复杂程度从单位劳动力创造的价值v 变化相对不大,但新技术的“资本技术构成”θ更高。根据(7)式,新技术的资本潜在增长率β更低。不过新技术产品的单位价值更低,对消费者更具有吸引力,即性价比因子λ更大,这意味着同一时期新技术的产能利用率η更高。综合来看,产能利用率上升对资本积累产生的正效应将超过资本潜在增长率下降对资本积累造成的负效应。换言之,性价比因子λ的变动占主导地位:

其中,参数λn和λo分别表示新技术和旧技术下的性价比因子,参数βn和βo分别表示新技术和旧技术下的资本潜在增长率。根据(12A 和12B)式,新技术下的平衡有效需求R*n小于旧技术下的平衡有效需求R*o,代谢增长过程得以顺利实现。因此,高速增长阶段的代谢增长源自以单位商品价值下降为特征的生产力的发展。

在新技术完全占领全部市场份额的情形下,考察以改进性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供给端,改进性技术进步会提高“资本技术构成”θ,降低资本潜在增长率β,阻碍资本积累;在需求端,更低的单位商品价值对消费者形成更强的吸引力,提高性价比因子λ,从而提高产能利用率,促进资本积累。当后者占主导地位时,平衡产出将有所增加,国民经济实现进一步增长。

在新技术占统治地位的情形下,进一步考察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里的制度因素通过改变剩余价值率来发挥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剩余价值率上升意味着利润率上升,导致追加的不变资本相对增加,由此提高资本潜在增长率β,促进资本积累和产出增长。事实上,在有效需求总增长速率s 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资本潜在增长率β提高会引起平衡有效需求R*下降,因为更低的产能利用率就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平衡有效需求R*下降能够保证平衡产出Q*维持在更高的水平之上。但是,剩余价值率上升意味着劳动者的收入相对下降,这能够引起有效需求总增长速率s下降,从而导致平衡产出Q*=s-lR*下降,部分或完全抵消掉利润率上升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国民经济甚至会因有效需求不足而面临严重衰退。

在这一阶段,中低技能劳动力源源不断的供给保证了经济高速增长:其一,新技术对中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得以满足;其二,劳动力相对供给不断增加维持了“资强劳弱”的格局,保证剩余价值率提升以发挥资本积累的作用;其三,新增就业者的有效需求补偿了劳动者收入相对下降导致的有效需求总增长速率损失,最终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对于第三点,贸易开放下的国外市场规模扩张将会发挥相同的作用,这以单位商品价值下降到足以吸引国外消费者为前提。

综上所述,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机制包括:其一,源自单位商品价值下降的代谢增长构成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其二,以单位商品价值下降为特征的改进性技术创新进一步促进产出增长;其三,“资强劳弱”格局下剩余价值率上升导致企业有更多剩余价值用于积累;其四,中低技能劳动力供给增长为资本积累提供了要素、制度与市场条件;其五,对外开放扩大了有效需求规模。

(二)经济高速增长动力机制的失效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更加注重生活资料的品质或质量,产品市场价值或市场价格下降对消费者吸引力的提升相当有限,新技术的性价比因子并不会比旧技术的性价比因子高太多。与此同时,伴随技术进步的资本技术构成大幅提高对资本积累造成严重限制。技术进步对资本积累的负效应将占据主导地位。换言之,我们有

根据(12A 和12B)式,新技术下的平衡有效需求R*n大于旧技术下的平衡有效需求R*o。根据R*规则,新技术并不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代谢增长过程难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不可持续。消费者对生活资料质量的关注同样会引起旧技术体系下改进性技术进步的资本积累效应发生逆转,因为性价比因子上升不足以抵消资本技术构成对资本积累造成的负效应。

外部环境的突变引起外需萎靡,有效需求总增长速率s 突然下降,资本积累速度放缓,平衡产出Q*=s-lR*减少,生产逐步萎缩。当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由外需转变为内需后,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会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分别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来考察剩余价值率变化的动态影响。在短期内,剩余价值率突然提高引起的利润率上升会加快资本积累,产出将逐步上升。但是剩余价值率提高引起的劳动者收入相对下降最终会占主导地位,阻碍企业长期资本积累,引起长期产出下滑。本文在图2中给出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结果②。

图2 制度作用下的经济增长

根据图2,初始状态为平衡状态;在第21 期,剩余价值率突然提升引起产出持续增长,这是因为企业有更多剩余价值用于积累;在第81 期,剩余价值率突然提升引起产出先下降后上升,这是因为有效需求下降导致部分企业破产,而存活下来的企业有更多剩余价值用于积累;在第141期,剩余价值率突然提升引起产出低于最初的平衡水平,此时有效需求下降对资本积累产生阻碍作用占主导地位。

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者日益注重生活资料的品质或质量。在生活资料价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生活资料品质或质量显著提升能够大幅增强其对消费者的吸引程度,由此引起性价比因子大幅上涨:λn>λo。因此,新技术下的平衡有效需求R*n大于旧技术下的平衡有效需求R*o,新技术获得竞争优势,代谢增长过程得以驱动。

值得注意的是,推动生活资料质量提升的产品创新往往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复杂程度有所提高。因此,新技术下的单位劳动力创造的价值v 可能更高,这意味着新技术下的资本潜在增长率β可能更高:βn>βo,这对新技术的代谢增长是有利的。不过,更高的商品价值对提升新技术产品的性价比构成了不利条件。在此情形下,若新技术产品的质量比旧技术产品的质量高出一定程度,以至于新技术产品的性价比因子λn不会太小:

那么新技术的代谢增长将能够顺利进行,驱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总而言之,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代谢增长源自以产品质量提升为特征的生产力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发展。新技术下更高质量的产品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吸引力很强,但低收入群体倾向于选择市场价值更低的旧技术产品。这可能导致新技术性价比因子λn过低,从而限制了新技术的竞争优势。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能够让他们倾向于购买具有高质量和高市场价值的新技术产品,提高新技术性价比因子λn,使得新技术的竞争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更高质量的产品逐步占有市场。由此可见,共享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结果;高质量发展和共享发展是统一的。

高质量产品刚生产出来时市场价格过高,因而新技术并没有竞争优势,企业需要进行改进性技术创新才能降低新技术产品的市场价格。高质量产品的改进性创新也不是新技术刚出现就会自动发生的,需要一定的生产和消费规模做支撑。首先,新技术在诞生之初会面临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只有当产品消费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证明其具备消费者所欢迎的使用价值,企业才有动力投资于改进性创新。其次,只有当企业实现一定的利润时,才能补偿高质量产品的研发投入并追加更多的研发投入用于改进性技术创新。用形式化的语言来说,当且仅当产出Q=YR/(a+R)首次超过某个阈值Q后,改进性技术创新才会发生。下面分别考察推动改进性技术创新以实现新技术代谢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四种动力机制:

第一,以高水平共享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论是旧技术产品还是新技术产品,部分群体因收入过低而难以对两者产生有效需求。通过再分配手段迅速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层次,能够有效提升其总增长速率s,刺激新旧技术产品增长。不过,当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超过一定量Q时,改进性创新通过降低新技术产品单位价值来提高性价比因子λn,代谢增长过程启动,更多消费者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旧技术产出的“倒U形”变动(见图1)意味着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后会依次经历高质量产品的初次消费过程和高质量产品的消费升级过程。图3刻画了新技术产出的变动③。初始状态为平衡状态,新技术产品于第21期出现。在原有收入分配格局下,新技术产品会因无法获取竞争优势而被旧技术产品排挤出去(见虚线)。若收入分配格局突然得到改善,则新技术产出将趋于增长并超过阈值;第51 期改进性创新发生,新技术获得竞争优势,代谢增长过程启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得以实现。

图3 共享发展

第二,以高层次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除了共享发展这种内涵式的市场规模扩张方式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对外开放这种外延式的市场规模扩张方式来助推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类似于前者,新技术产出的动态演化过程依然可以用图3 中的实线来反映。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的对外开放要求出口企业利用产品的高质量而非低市场价格来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是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第三,以高效率产业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可以发挥强大作用,这里以生产补贴为例。新技术刚诞生时因市场价格较高而并不具备竞争优势,这意味着

此时,政府给予新技术企业生产补贴,假定补贴额度与产量成正比,比例为τ,于是资本潜在增长率增加到βn′=βn+τσn,这里的σn为新技术的产出资本比。在生产补贴的作用下,

新技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新技术产品开始增长。当新技术下的产量超过Q时,改进性技术创新启动,资本技术构成突然提高,同时政府取消生产补贴。此时,资本潜在增长率变为βn″,性价比因子上升至λ′n,后者对资本积累速率变动起主导作用,于是

这意味着在生产补贴支持下,新技术产品通过初始阶段的改进性创新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从而使新技术群集扎根,即使取消生产补贴,代谢增长过程仍可持续进行。图4 刻画了新技术产出的变动④。初始状态为平衡状态,新技术产品于第21 期出现。在无生产补贴的情形下,新技术企业因商品资本过少而无法顺利进行资本积累(见虚线)。若政府对新技术企业进行生产补贴,则新技术产出将趋于增长并超过阈值;第51 期改进性创新发生,生产补贴取消,新技术获得竞争优势,代谢增长过程启动,高质量发展得以实现。我们发现,选择恰当的补贴时机和合理的补贴额度是提高政策效率的关键。

图4 高效率产业政策

第四,高质量金融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技术诞生之时,通过金融渠道,货币资本流入新技术企业。假定流入的货币资本与不变资本成正比,比例为Δδ1。在金融活动的作用下,

新技术下的产出逐步增长,并超过阈值Q,引发改进性技术创新,单位商品价值下降,性价比因子上升至λ′n,由此可以促进资本积累。与此同时,企业需要进行分红或还本付息,货币资本逐步流出,对资本积累构成阻碍。假定流出的货币资本与不变资本成正比,比例为Δδ2。当性价比因子变动对资本积累速率的变动起主导作用时,

高质量代谢增长过程持续进行。但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并不总是有效的。当新技术企业融资不足时,Δδ1过低,新技术难以成长;当新技术企业债务融资过度时,Δδ1和Δδ2都变大,尽管新技术能够顺利成长,改进性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开展,但高杠杆会抑制高质量发展,引起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增加。图5 刻画了融资不足、融资过度和融资适度三种情形下新技术产出的变动⑤。初始状态为平衡状态,新技术产品于第21 期出现。若融资不足,则新技术企业因商品资本相对过少而无法顺利完成资本积累。若融资过度,在第21—65 期,新技术产出将趋于增长并超过阈值;第66 期改进性创新发生,企业开始还本付息,新技术产出突然增加后趋于下降,代谢增长过程不可持续。若融资适度,在第21—60 期,新技术产出将趋于增长并超过阈值;第61 期改进性创新发生,企业开始还本付息,新技术获得竞争优势,代谢增长过程启动,高质量发展得以实现。

图5 高质量金融发展

在新技术已经占有全部市场份额的情形下,进一步考察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里的制度因素同样通过改变剩余价值率来发挥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企业剩余价值率下降引起利润率下降,导致资本潜在增长速率β下降,从而阻碍资本积累和产出增长。但是剩余价值率下降意味着劳动者的收入相对提高,这能够引起有效需求总增长速率s 上升,从而导致平衡产出Q*=s-lR*增加,完全抵消掉利润率下降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

五、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动力

当代谢增长的主体是高质量产品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就会保证代谢增长顺利进行,这不仅适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且适用于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渡阶段,因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同样也是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动力。

第一,高效率创新驱动是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根本动力。在“质”的方面,技术创新能够提升产品质量,为高质量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在“量”的方面,技术创新能够提升高质量产品的生产效率从而增强其竞争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当前我国亟须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企业,突破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占领高端产业的技术制高点。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破除垄断壁垒,让高质量产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新生高质量产品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现代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高质量产品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第二,高素质人才队伍是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要素动力。高质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均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应通过多种途径增加高质量产业的高素质劳动力供给:其一,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适度超前地培养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核心技术的人才;其二,抢占全球高端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一流“海归”人才;其三,拓宽高素质人才的发展空间,积极引导其向高质量产业流动,形成人才聚集和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三,高水平共享发展是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需求动力。共享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也是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手段。应积极深入地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强调机会平等,适时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由此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其消费需求升级,同高收入群体共享高质量产品。

第四,高层次对外开放是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外部动力。在新旧动能转变阶段,企业需要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激发高质量产品的创新活力,并通过不断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来占有更多国际市场份额。只有积极推动出口贸易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扩张转变,不断增强和巩固出口企业高质量产品的竞争优势,才能为国内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外部动力。

第五,高效率产业政策是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扶持动力。提高产业扶持的效率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产业扶持的对象应当是具有更高潜在生产效率的高质量产业,因此需要建立健全高质量产品的评估体系,同时要积极淘汰落后产品的产能;其次,产业扶持的力度需适度,既要充分激发高质量产品技术的潜力,又要避免因财政补贴过多而增加财政负担;再次,产业扶持的时机需恰当,将重点放在高质量产业的成长期。

第六,高效率劳资关系协调机制是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制度动力。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末期,经济高速增长动力机制失效,长期经济衰退和劳资关系恶化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尽管高质量发展能够使经济摆脱停滞状态,但劳动者收入相对下降引起的市场规模萎缩对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构成了限制。应积极改善劳资关系,建立适宜的工资调节与增长机制,保障劳动者的利益,同时确保高质量产品生产企业有充足的盈利空间。

注释:

①旧技术参数:βo=0.2, δo=0.05, λo=1, ao=25, σo=10;新技术参数: βn=0.19, δn=0.05, λn=5 an=25, σn=15;有效需求参数:s=3, l=0.2。

②基本参数:δ=0.05, a=25, λ=5, l=0.2,β=0.2, s=3,σ=10; 第21—80 期参数变动:β=0.24, s=2.98;第81—140 期参数变动:β=0.25, s=2.95; 第141-200期参数变动:β=0.26, s=2.9。

③旧技术参数: βo=0.2, δo=0.05, λo=1, ao=25, σo=10;新技术参数: βn=0.2, δn=0.05, λn=0.8 an=25, σn=15;有效需求参数:s=3, l=0.2;第20—50期参数变动:s=8;第51—150期参数变动:λn=1.2。

④旧技术参数: βo=0.2, δo=0.05, λo=1, ao=25, σo=10; 新技术参数: βn=0.2, δn=0.05, λn=0.8 an=25,σn=15;有效需求参数: s=3, l=0.2;第20—50 期参数变动:βn=0.4;第51—150 期参数变动:λn=1.2,β2=0.2。

⑤旧技术参数: βo=0.2, δo=0.05, λo=1, ao=25, σo=10;新技术参数: βn=0.2, δn=0.05, λn=0.8 an=25, σn=15;有效需求参数: s=3, l=0.2;第21—65 期融资过度参数:δn=0.01, λn=0.8;第20—65 期融资过度参数:δn=0.07, λn=1.2;第21—80 期融资适度参数:δn=0.02, λn=0.8;第20—65 期融资适度参数:δn=0.052, λn=1.2。

猜你喜欢

资本积累性价比动力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
买房,要的就是性价比
性价比再度提升 Velodyne Acoustics(威力登)Impact 12 MKII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社会主义资本积累的综合分析
动力船
有范穿衣也是性价比王
性价比大认证 秋季新品 必扫基本款
中国金融发展与TFP关联关系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