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食堂供给现状及居民满意度调查研究
——以烟台市为例
2022-04-19苗润茜
◎ 苗润茜,张 苗
(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社区食堂是指以社区为依托,利用社区空闲资源,采用政府补贴、社会参与的方式,为以老年人为主的社区居民提供助餐服务或送餐上门的服务。目前,社区食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居民满意度的研究比较欠缺。因此,本文通过探讨社区食堂的居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发现了社区食堂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建议,对提升社区食堂服务水平,实现社区食堂居民满意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社区食堂居民满意度模型
通过对国内外满意度模型的分析,并结合社区食堂实际研究内容,同时在ACSⅠ模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1-2],建立了基于本文的社区食堂居民满意度模型,并根据潜在变量,联系社区食堂实际,选取出了可测变量,具体如图1所示。
2 社区食堂居民满意度水平测算
2.1 数据选取
本次调研选取烟台市10个社区食堂为调研地点,调研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最终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88份,有效率为97.6%。经检验,问卷整体变量的内部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2.2 社区食堂居民满意度统计分析
本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感知质量与感知公共价值、感知价值和居民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7、0.806和0.688;感知公共价值与感知价值和总体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和0.621;感知价值与总体满意度之间相关系数为0.769。各指标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运用回归分析法进一步分析,根据回归结果可知,感知质量、感知公共价值、感知价值与居民总体满意度间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感知质量、感知价值、感知公共价值与居民满意度回归系数分别为0.734、0.923、0.617。根据β^1值结果排序,感知价值>感知质量>感知公共价值。
2.3 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及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前文构建的满意度模型,用AMOS24.0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经检验,满意度模型的拟合优度效果可以接受,每两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P值检验结果也均显著。
由结构方程模型可知,在社区食堂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中,感知价值是影响居民满意度的首要因素,对居民满意度影响程度最大。感知质量是影响居民满意度的次要因素,感知公共价值是影响居民满意度的最小因素。
3 社区食堂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及问题分析
根据对于调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满意度指数和路径系数的分析,就烟台市社区食堂供给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在感知价值因素中,社区食堂存在资金不足、筹资困难以及定位不明确的问题。目前烟台市社区食堂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社会筹集和相应的收费,同时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规定社区食堂菜价远低于一般餐饮定价,导致营业额往往无法做到收支平衡,长久以往食堂无法持续经营[3]。同时,社区食堂普遍缺乏品牌特色,缺少与商业性餐饮企业相比的竞争优势,最终导致其与专业化的餐饮企业相竞争,又承担着公益责任的压力。
在感知质量因素中,社区食堂存在辐射人群单一、服务质量不高以及智能化水平低的问题。社区食堂服务的人群主要是老年人,消费能力较为有限;或是就近的住宅人群,服务人群比较局限。同时经过调研走访发现,很大一部分社区食堂工作人员都是下岗工人,缺乏专业化的训练,故此食堂的经营与服务在专业性方面存在不足。另外,社区食堂也需要更高的技术与设备来服务社区就餐人群。
在感知公共价值因素中,存在公益性发挥不足的问题。但在调研中得知,烟台市很多社区并没有固定的社会组织,参与主体仅仅是企业和政府,志愿者、社会组织都没有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社区食堂内部空间的功能价值并没有进行二次开发利用,被单一的定位在提供餐食上,而空间场所的价值也仅表现为提供堂食,很少举办一些公益性的活动,这使居民并不能通过社区食堂这一场所而对社区产生归属感。
4 提升社区食堂的居民满意度的建议
提升社区食堂的居民满意度要从政府、社会、社区食堂多方面综合考量,构建居民满意、义利平衡的社区食堂。
4.1 “政府支持”——政府的政策性调控
4.1.1 社区积极配合
社区可以为社区食堂提供咨询指导,社区是居民自治组织,而烟台市的社会组织建设尚不完善,所以社区还应鼓励居民成立志愿者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食堂助餐服务的配餐、送餐中来。
4.1.2 政府要加大经济扶持力度,交叉补贴
政府要统筹利用财政资金,对社会企业、社区食堂、社会组织等建立专门的财政拨款,实行交叉补贴,提供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并对社区食堂进行监督,将被动的救助模式转变成可以持续发展的、良性的运营机制[4]。面对烟台市各个社区食堂补贴程度不同的问题,政府要根据社区食堂实际情况展开“精准扶持”,因地制宜,“精细化”治理。
4.2 “企业主导”——提高社区食堂运营水平
4.2.1 内部管理企业化,树立企业公益价值观
要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发展结构,作为社会企业,社区食堂也需要实行内部企业化管理,细化社区食堂的服务内容,从根本上提高社区食堂的服务质量。同时,更要打造企业的公益价值观,形成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积极参与到“社企共建”中,企业与社区共建社区,为政府的民生工程提供支持,做出御龙山“小食堂”里的“大民生”。
4.2.2 发挥社区食堂的空间优势,充分利用公共空间资源
①以居民需求为切入点,推出除餐饮外的派生惠民项目。如烟台市一家社区食堂推出的“社区菜场”,最大限度地挖掘社区食堂的衍生价值。②大力推动社区食堂由服务老人向服务儿童甚至普通居民延伸,在进一步突出服务老年人功能的同时,设置儿童窗口,制作营养儿童配餐。面向学生设置学习服务专区,充分利用社区食堂公共空间,提高年轻群体对社区的归属感。
4.2.3 建设“智慧化”的社区食堂
①建立线上智慧居家养老系统。②社区食堂还应建立完善的送餐服务体系,重视配送服务的开发,特别是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提供三餐服务。例如,可利用烟台市政府市民社区食堂建设工作指导小组开发的“市民社区食堂App”,更广泛地服务广大消费者。
4.3 “社会参与”——完善社会支持网络
4.3.1 开发潜在志愿服务资源
社区食堂可以建立时间银行式的奖励交换机制,充分调动和利用志愿者资源,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让除社会工作者以外的居民参与社区食堂志愿活动,这也是一种帮助居民加强共同意识,增强社区凝聚力的有效方法[5]。
4.3.2 通过“第三方”协会搭建评估、合作桥梁
在社区食堂的治理中,社会组织的定位不仅在服务,还在监督方面。政府对食堂“精准扶持”的前提是对社区食堂各项工作的科学评估和合理的监管。因此评估工作需委托给相关协会,通过第三方专业的评估系统进行操作,从而搭建政企桥梁,避免人为操作,影响评估效果。
4.3.3 充分发挥社区食堂协会作用,完善社区食堂行业秩序
通过市民社区食堂行业协会,帮助会员企业解决以往互不联系、互筑壁垒、无序竞争等问题,促进行业间横纵联系,互相交流、互惠互利;同时有效凝聚行业共识、汇聚行业资源,优势互补,完善相关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