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幼教实习中渗透传统音乐的思考
2022-04-19张帆
■张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儿童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幼年是人类思想萌芽、认知世界的基础时期,此时期受到的文化教育,对个体成年后是否认同本土文化有直接影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传统音乐受众逐年递减,且受众主要是中老年人,面临断层危险。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儿童从小接触的就是偏西化的音乐,故长大后也难对传统音乐产生认同感与共鸣。笔者认为音乐和方言最能体现某一地域人类最根本、最具共性的思想、文化、风俗人情。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普及中国传统音乐势在必行。这也是为何要在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实习阶段渗透传统音乐的原因。作为人类灵魂的启蒙工程师,幼儿教师在普及中国传统音乐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有部分将来可能从事幼教职业,但艺教学生对传统音乐感兴趣的相对较少,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高校应该引导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实习中担任起弘扬传统音乐的使命。
在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传统音乐在幼儿园的渗透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国内大部分艺教实习生在幼儿园教学实习时是以园方原本的教学规划为主,在一日活动的课间休息、课上游戏、运动会、音乐欣赏及声乐演唱等相关的课程里,主要播放西方经典音乐或单纯儿童音乐。高校教师有责任在艺术教育类学生实习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音乐指导,并让学生在实习中实践。这样既能提高实习生的传统音乐文化修养,又为其今后的教学提供广阔思路,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影响更多幼师在幼儿园渗透传统音乐,这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目前国内“在幼儿园渗透传统音乐”这一课题基本上都是幼儿园领导及教师在做相关研究。而艺术教育学生实习阶段“在幼儿园渗透传统音乐”,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成果。因此本课题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一、高校及高校教师为课题实施提供先行保障
在探究“传统音乐进幼儿园”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极具共性的问题:幼儿教师自身的传统音乐素养、意识有待提高。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教研组修订、完善支撑课题顺利进行的教学大纲。学院为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制定了如下课程,以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艺术教育学、艺术概论、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声乐基础、教学歌曲演唱、合唱与指挥、钢琴基础、钢琴即兴伴奏、器乐、中外音乐史、乐理与视唱练耳、音乐鉴赏、中国文化鉴赏、国学经典导读、中国戏剧艺术欣赏、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实习等先导性课程。正式实习之前项目召集实习生进行相关动员、培训。实习过程中定期召开教研会,优化教学与曲库;定期组织园方、幼儿家长、幼儿代表座谈,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艺术教育专业本专科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优化与修订。
二、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实践
关于传统音乐与幼儿园旧有惯例的融合及比重问题,采用五五分模式,即:每月有两周一日活动及音乐课程中渗透传统音乐,另外两周自由选择。后文我们主要分析“传统音乐”的教学内容。
课题的具体实践体现在民族民间声乐作品、民族民间乐器作品两方面。在具体实施中,体现在“传统音乐欣赏”、“传统音乐声乐演唱”等课程中。课题组在实践中逐渐总结、搜集、归纳,形成了一套适合幼儿欣赏及演唱的传统音乐及传统风格创作音乐的作品音频集。
(一)“传统音乐欣赏”课程
音乐欣赏课从宏观上分为主动欣赏与被动欣赏,主动欣赏即:幼儿园的音乐欣赏课程。被动欣赏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渗透,主要体现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背景音乐上。音乐欣赏课程从微观上分为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欣赏。
1、主动欣赏与被动欣赏。(1)主动欣赏。主动欣赏主要是体现在“传统音乐欣赏”课程中。实习生将选取部分传统音乐及传统风格创作音乐让幼儿赏析。例:《普茹莱弟弟》(蒙古族),曲笛独奏曲《鹧鸪飞》、巴乌曲《侗乡之夜》等。(2)被动欣赏。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课题组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包括各种自主游戏课、课间活动、阅读活动、运动会、用餐时间等)中大量的时间,通过播放“背景音乐”的方式进行传统音乐渗透。例体育活动中播放二胡曲《赛马》;文艺活动中播放《春节序曲》《步步高》;幼儿午休之前播放东北民歌《摇篮曲》等。
2、“传统音乐欣赏”分类。(1)传统声乐作品欣赏。声乐作品分为:经典传统音乐,和以传统音乐风格创作的童声歌曲。经典传统音乐:内蒙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河北民歌《放风筝》、广西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等。以传统音乐风格创作的童声歌曲:《尼达尼》(壮族),《布依小歌仙》(布依族),《北京吆喝》(北 京),《海之美,红树林》(广西),《溜溜的江巴草原》(根据康定情歌曲调改编),《小花旦》(京剧元素)等。(2)传统器乐作品欣赏。在器乐作品欣赏过程中为幼儿介绍传统乐器:热瓦普独奏《我的热瓦普》、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筝独奏《渔舟唱晚》等等。
(二)“传统音乐声乐演唱”课程
1、传统音乐声乐演唱课程受众。主要在大班(5-6岁)开设传统音乐“声乐演唱”课程。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在3-5 岁之间,声带稚嫩、心理发育及认知能力相对薄弱,故未开设“声乐演唱”课程。
2、童声演唱教学法。
(1)童声训练的高位置。童声应掌握“高位置”的演唱技巧,“高位置”指额窦、蝶窦、筛窦、颌窦、鼻咽腔共同震动产生的音色集中、明亮、通透、富有穿透力和表现力的声音效果。教师应当以引导为主,示范为辅,避免儿童模仿成人音色,多鼓励儿童在科学演唱技巧的前提下唱出自然饱满的声音。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晦涩的专业术语,多用生动有趣、具体的方法引导幼儿歌唱。可参考下述教学法:
①唇颤音练习法。唇颤音即:“打嘟”,通常可以快速掌握“高位置”的歌唱状态,对音域的拓展有很大帮助。多数儿童经过训练,可在短时间内用唇颤音唱到小字二组a 甚至嗨c。初学者可先进行下行音阶的唇颤音练习,随着学习的深入,可以尝试大连线、跳音等多种形式的练声曲。②微笑法。可以引导幼儿将微笑的状态带到歌唱中,微笑法使声音位置变高、表情舒展、身体松弛。可以尝试“ha”和“hua”的下行音阶练习。③啃苹果法。啃苹果的理论基础是抬上颚,主要应用在高音上不去的情况。可用大苹果示范,让幼儿用上牙去啃苹果,然后把啃苹果的状态带到高音的演唱中去,解决音域问题。④打哈欠法。通过模仿打哈欠时候的积极状态,去寻找高位置。⑤哼鸣法。哼鸣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幼儿想象:吃到美味时,发自内心的“嗯——”声,以此为基础唱音阶,声音集中在眉心的一个点。应避免幼儿哼鸣过重。
(2)童声训练的深呼吸
通常在声乐学习中应先强调呼吸,但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童声教学先强调气息,可能导致儿童用蛮力唱歌,故先给儿童灌输“高位置”概念,再进行气息的训练。气息训练方法如下:
①小狗喘气法。通过模仿小狗喘气,感受横膈膜的位置,逐步学会腹式呼吸。②像在妈妈肚子里一样蜷缩起来。幼儿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自然就是腹式呼吸,再让幼儿慢慢直立习惯腹式呼吸。③打哈欠。人类打哈欠是自然的直立腹式呼吸,可让幼儿模仿打哈欠状态。
以上总结了童声演唱技巧的具体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咬字、表情、动作、情感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3、幼儿传统音乐声乐演唱作品的选择及演唱形式
在“传统歌曲演唱”课程中,主要演唱形式分为独唱和齐唱。
大部分未经专业训练的童声,自然音域在小字一组c-小字一组b之间,经过专业训练的童声,自然音域可达到小字组a-小字二组d,甚至更高。这是基于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得出的普遍性总结,但个体之间器质构造差异较大、天赋水平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基于该普遍规律,在选曲上可根据个体的情况,选择合适学生音域的歌曲进行演唱。
曲目选择分为:传统声乐作品和传统音乐风格创作的童声作品。
传统声乐作品原作:江南民歌《紫竹调》、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河北民歌《小白菜》、鲜花调《茉莉花》等。
根据传统音乐风格创作的童声作品:《甜甜的红水河》《尼达妮》(壮族),《格桑花里的家》(藏族),《夕阳下的金达莱》(朝鲜族)等。
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愿更多的人意识到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教学实习中渗透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并行动起来。课题组通过实践研究总结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法,同时在实践教学中逐渐总结收录了一套适合幼儿欣赏或演唱的传统声乐、器乐作品集,旨在为所有对传统音乐进幼儿园有热情的幼儿教师、实习教师提供直观的、可行性参考资料。文字尚有尽头,传承延绵不断,未来希望更多本专科院校以及艺术、教育的相关专业、幼儿园加入到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中,一起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