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化乡风吹遍大地

2022-04-19杨旭娟

剧影月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村民

■杨旭娟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建设关键在于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推进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和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乡风文明建设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着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性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及乡村间不平衡诸多难题,为此需要从制度设计、人才建设、阵地建设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寻求对策。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农村“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精神文明建设也有较大提升,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未得到充分的保障。以高邮市为例,通过近年的努力,全市219个村(社区)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正能量,打造乡风文明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通过文化讲堂、农家书屋、“百姓宴会堂”、送文艺下乡等系列文化惠民举措,让广大村民充分感受党和政府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温暖,从而提升精神层面、生活层面的幸福感。一些具有红色革命基因的村镇,打造‘红色之旅’,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融入综合文化服务,通过缅怀革命先烈的事迹,增强百姓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发更多村民创业热情。

2、有利于促进农村乡风文明的改善提高。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最有效途径。通过提升基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基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弘扬乡村文明新风尚,培植良好的乡风,摒弃一些旧的劣俗。过去,高邮许多农村乡镇,在婚丧喜庆事宜上,往往大摆宴席,相互攀比讲排场。把婚丧喜庆事宜纳入“村规民约”,特是在“百姓宴会堂”举办婚庆喜宴,规定酒席费用上限,严禁低俗的“闹扒灰”等民俗。不仅如此,每个乡镇成立秧歌队、广场舞队,舞狮、舞龙队,市文化馆定期下乡进行业务指导。菱塘、卸甲、三垛等有条件的乡镇,为群众建造了文化活动广场,让广大村民舞跳起来、歌唱起来。市里连续五年举办千人广场舞大赛,乡镇领导亲自督战,各代表队敲锣打鼓,盛装彩舞,场面火热。如今,村民娱乐休闲都有了好的去处,村里打牌、搓麻将的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唱歌、跳舞、排小品、练书法的人多了。

3、有利于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常态长效。“振兴乡村,乡风文明”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乡村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和确保乡村文化和乡村文明长期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既能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及参与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能力,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意愿,提升村民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度、获得感。高邮市通过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把乡村“文化能人”吸纳到文化队伍中来,加大对于农村业余文艺团队、业余文化人才的指导力度,定期开展包括业务工作、新政策等在内的工作培训,提高乡村文化人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带动村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的提升。

4、有利于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建设,能激发广大村民爱乡、归属之情,对凝聚人心、教化群众、醇化民风具有重要意义。广泛开展有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深入挖掘民间艺术、地方小调、手工绝活、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来。例如,高邮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源于乡土,源于百姓劳动生产、情感生活,在高邮乡间、田头传唱了千年。如何传承保护好高邮民歌这一珍贵文化瑰宝,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2017 年,高邮市启动了《高邮民歌大搜集》活动,与各乡镇、各文化站签订责任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搜集、整理、传承、保护高邮民歌起到了极大作用,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乡村,凝聚乡情,激发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工作中,他们大力扶持乡土文化人才,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为农村文化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作土壤和氛围,鼓励他们努力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反映百姓身边故事和歌颂百姓新生活的文艺作品,为乡土文艺创作提供高大上的展示平台,如“周末大舞台”、“珠湖之波赛歌会”等。近年来,新高邮民歌《黄灿灿的油菜花》《碧波荡漾高邮湖》《云水深处我家乡》等一批优秀的,反映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在乡间广为传唱,深受百姓的喜爱。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励了民间文艺创作者的创作热情,他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收获在其中。

二、当前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

1、服务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在实际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缺乏针对性,导致群众对开展的活动兴趣不强、参与性不高。以政府为主向农村居民输入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仍然是传统的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缺乏文艺演出和体育竞赛活动;其次,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图书阅览室图书更新周期过长,内容陈旧,村民阅读兴趣不高,所配备的图书大多是过时的传统农作物种植、传统养殖技术的介绍,不适应生态养殖、现代新型种植的需要。

2、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以高邮市为例,一是配套设施设备不完备,当前许多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存在着基础设备不齐全、品种单一、数量较少、建设标准过时等问题,使得村民难以满足他们的文化休闲需求。二是文化用地规模较小。部分村因地形等因素的制约,村级文化服务活动中心大都是闲置房改造,活动场所规模受限。

3、服务人才严重匮乏。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是振兴乡村文化、乡风文明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但是,当前高邮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存在人才匮乏,人员不专的问题。据对13 个乡镇(园区)文化站的调查,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总计43 人,仅有10 人在编,其他为兼职人员,而有一技之长又热心文化事业的文化带头人更是一人难求。基层文化服务站人才匮乏,年龄结构偏大,兼职代问情况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较低。

三、乡风文明建设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问题的对策

1、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乡村文化供给机制。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逐渐多样化,为此,需要深入基层,弄清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结合各村(社区) 的实际,充分发挥各村(社区) 的特色优势,不断创新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鼓励创作反映“三农”问题、乡村振兴实践、农民精神面貌及贴近农民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模式,满足村民多样化的需求。在资源配置上,公共文化重点应向乡村倾斜,建立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主题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更多更适宜的乡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县、乡政府要健全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水平,优化财政文化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包括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引导乡村文化产品创作,强化乡村数字文化资源建设;要落实并完善乡村文化事业捐助、赞助的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支持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

2、培育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是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力保障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创造条件引进专业人才,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精英队伍。通过完善晋升激励机制和提高待遇,鼓励、选拔科班出身的公共文化服务精英到基层服务,强化乡风文明建设的人才支撑;二是要挖掘和培育乡土文化本土人才,提供其发展舞台,鼓励其真正扎根乡村、安心施展才能;三要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通过举办专业培训班,选派文艺专业人员到基层开展文艺骨干培训和送文化下乡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村级文化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全力做好群众文化培训和辅导工作,提升现有文化人才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四要加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在校学生及热爱文化活动、懂文化的村民服务于乡风文明建设,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

3、强化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载体功能。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中之重,把文化民生作为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以完善和夯实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建成达标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文化建设进程,加大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化建设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加强电子阅览室、流动文化站、远程教育场地建设,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模。对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一步提质升级,使服务中心真正成为集文体活动、书刊阅览、教育培训、网络信息、科普宣传和广播影视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中心。

事实证明,打造文明的乡风、良好的家风、淳朴民风,需要立足乡村文明,挖掘乡村文化潜力,形成多样的文化样式。以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以先进的文化形式融入乡风文明建设,成为乡风文明建设“助推器”、百姓文化生活的“导航灯”,和谐乡村的“黏合剂”。只有通过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赋予乡村生活以意义感、幸福感、快乐感,才能激发起人们热爱乡村生活,并成为振兴乡村的活力和动力。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城口县左岚乡:提升乡风文明的“红与黑”
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农村乡风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