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囊压迫联合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2-04-19李婉冰
李婉冰
(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妇 产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产后出血作为分娩手术严重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会导致失血严重,危及生命,产后出血指在经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产出血量>1 000 mL。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子宫收缩无力、胎盘产道等原因引起,对产妇生命健康造成了直接影响。治疗在于及时止血,并补充血容量,并积极预防感染,其中卡列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在临床使用率较高,有效刺激子宫肌层,促进了子宫肌肉收缩,属于临床常用的宫缩药物,起效快且作用时间较长。配合物理止血,能够协同增效,止血效果会更加理想,其中水囊压迫操作简单,且起效快止血迅速。但有研究指出,大量使用欣母沛会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情况,使用水囊压迫也会对患者血压造成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将两者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入的112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析,了解两者治疗方案联合后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112例本院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入的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治疗差异分为两组均56例。对照组:年龄为25~31岁,平均为(26.98±1.54)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20例;孕周35~42周,平均为(39.65±0.54)周。研究组:年龄为25~33岁,平均为(26.78±1.65)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18例;孕周35~41周,平均为(39.22±0.51)周。上述基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可进行本文研究。
纳入标准:均符合《妇产科学》产后出血诊断;孕周在35~42周之间;既往未出现产后出血史;凝血功能正常;符合本院伦理委员会认可。
排除标准:48 h内服用其他宫缩药物;子宫下段撕裂导致产后出血;相关资料不完善者。
1.2 方法
对照组仅采取水囊压迫治疗,宫腔内放置无菌自制水囊,注入400 mL生理盐水在水囊中,根据宫缩情况间隔15 min多支注射,最多不超过8支。
研究组注射欣母沛(美国法玛西亚普强制药公司,批准文号H20120388)250μg,同时宫腔内放置无菌自制水囊,选择臀部肌内注射,剖宫产产妇为宫体注射。
1.3 观察指标
(1)对治疗相关情况记录,包括水囊放置时间、2 h后出血量、24 h后出血量、子宫切除率。(2)血流动力学: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水平。(3)分别记录两组用药前后宫底高度、宫缩次数。(4)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及止血情况比较
研究组放置时间短于对照组,2 h后出血量、24 h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及止血情况比较[±s ,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用药前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用药后12 h研究组SBP、DBP低于对照组,H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s )
2.3 两组治疗前后宫底高度及宫缩次数比较
用药前宫底高度、宫缩次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用药后0.5 h、1 h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宫缩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宫底高度及宫缩次数比较(±s )
2.4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水平比较
两组用药前凝血功能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用药后12h两组凝血功能均出现下降,研究组凝血功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水平比较(±s )
2.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 论
3.1 产后出血治疗必要性
产后出血作为分娩期间严重并发症,已经对产妇安全造成直接威胁,主要为分娩后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或出现长期不间断出血,严重甚至会出现休克。剖宫产术后大出血量发病机制在于产妇胎盘剥离后,子宫壁血窦全面开放,加之产后宫缩乏力,使得已经开放的血窦未能及时关闭,使得创面大量出血,传统药物止血效果不理想。出血量一旦过多,手术创伤性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严重需要切除子宫。有研究显示,分娩出现出血的几率在总分娩中占据2%~4%,产科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几率占据达到25%~30%。近年来产后出血发生率已经不断增长,使得孕产妇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包括软产道损伤、胎盘滞留、子宫收缩乏力等,需要根据病因,寻找有效快捷的止血方式。子宫损害后使得子宫收缩能力下降,无法正常发挥止血功能,胎盘位置较低或植入粘连等,无法正常收缩,均会导致出血,子宫内肿物或阴道撕裂等情况,导致凝血功能下降,及时救治能够挽救产妇并保留子宫。若出血经积极处理仍不能止血时,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而及时迅速且有效的措施,能够降低子宫切除率,避免产妇出现死亡。今后工作中一旦出现难于控制的产后出血,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尽量完善各项必要的检查,如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气分析、心电图等,及时明确诊断,并报告各级上级医师,尽快决定周密的治疗方案。在出现产后出血后,需要紧急建立补救措施,首先评估患者出血量,并了解出血原因以及血型,建立静脉通道后,及时对患者输液与补液措施,维持循环血容量,预防失血性休克出现。在输液的同时进行输血,确保患者血液循环尽快恢复正常,减少失血量。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证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等维持正常水平。若产妇已出现失血性休克,这时需要小剂量补液,避免大剂量液体进入体内造成血液稀释而引起多器官供氧不足。在输液输血的同时需要注意输出的速度,防止发生肺水肿等并发症,首先要正确判断产妇大出血的原因及部位。在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进行有效止血是抢救的基本原则,但在临床上也会出现不能有效止血的情况,为了防止产妇进一步失血,行子宫切除手术,来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3.2 欣母沛治疗意义
临床针对产后出血主要选择缩宫素、卡孕栓等,具体用药效果针对不同个体效果不同,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变态反应,因此选择药物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欣母沛作为美国引进的药物,子宫收缩性强烈,半衰期较短,但起效快,用药后15 min可使得血药浓度达到最高值。在分娩后,机体原有前列腺素快速降低,选择前列腺素治疗产后出血;王荣等学者证实了欣母沛在产后出血治疗期间的意义。相比其他药物,欣母沛活性强,半衰期长,可减少给药量,对于难治性产后出血同样效果理想,可收缩不同时期对妊娠子宫,在治疗期间,子宫平滑肌张力有效增高,宫腔内压力升高,快速闭合血管,发挥止血作用,软化宫颈,使得子宫收缩。在胎盘剥离后,使用欣母沛可对血小板产生刺激,堆积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位置,有效释放促凝血因子,达到凝血效果。诸多学者认为欣母沛相比缩宫素,整体治疗效果会更加理想,作为天然前列素F2a类宫缩剂,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最高血药浓度,促进子宫收缩,关闭血管创面、血窦快速止血。本文结果中研究组2 h后出血量、24 h后出血量均较低,止血效果理想,且患者子宫切除率较低,用药后12 h两组凝血功能均出现下降,研究组凝血功能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整体治疗理想。在对欣母沛药理学分析,发现药效可长达2~3 h/次,同时血浆半衰期为1.5 h,代谢速度较快。相比其他宫缩剂,欣母沛起效快,药效持续时间长,是产后出血的重要治疗药物之一。但有学者指出,出血量较大患者使用较大剂量欣母沛,会造成机体平滑肌造成刺激,进而出现一定副作用,需要控制药物剂量,配合其他治疗措施。同时欣母沛可调节机体钙离子浓度,加强细胞间相互作用,促进活血管物质释放,有效预防了患者再次出血。用药后12 h研究组SBP、DBP均出现下降,HR出现升高,两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证实欣母沛对子宫平滑肌作用较强,使得子宫收缩力改善,对机体全身循环影响较低,不会对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是子宫的高选择性药物。
3.3 水囊压迫治疗意义
研究组用药后0.5 h、1 h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宫缩次数多于对照组,说明在加用物理治疗后,对患者的止血意义更理想。在物理治疗后传统的纱布填塞技术虽然良好,但对医师技术要求较高,术中出现纱布填塞不均匀松弛的情况,容易造成隐发性出血的情况,加之纱布尺寸不同,反复填塞会损伤机体子宫内膜组织。宫腔水囊压迫法操作简单且容易,可均匀让分娩者宫腔内膜手里,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调整注水速度与水量,达到止血目的。水囊形状不固定,在注入生理盐水后能够全面充盈宫腔的任何角度,受力较为均匀,及时达到止血的效果;且水囊质地平滑,在使用后对患者宫腔不会造成任何伤害,且放置时间短,不会对下腹造成任何疼痛表现;一次性放置水囊时间较短,能够减少宫腔暴露时间,防止病原菌通过空气感染患者宫腔,但水囊留置时间不宜超过24 h。在加用水囊压迫治疗后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证实了患者对止血意义理想,止血效果理想,是目前产后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案。宫腔内压迫受力均匀,患者舒适感理想,并积极观察患者病情,控制并发症出现,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张美玲等学者研究显示,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COOK球囊压迫宫腔止血,产后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2 h出血量及术后2~24 h内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证实了欣母沛与球囊压迫宫腔能提高止血有效率,降低产后出血量。这与本文结果存在一致性,均证实欣母沛与球囊治疗的优势。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患者经欣母沛与水囊压迫治疗后,患者止血效果理想,且血流动力学出现好转,宫缩增加,宫底高度下降,出血量明显下降,子宫切除率较低,治疗期间安全性较高。但本文中样本容量有效,且观察指标较少,可能会出现结果偏差的情况,因此后续临床可增加研究人数,并延长研究时间,了解患者后续身体指标,分析治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