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文本与学生的“共鸣”

2022-04-19刘姝君

关键词:落花生共鸣文本

刘姝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想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便是成功的阅读教学。何为“共鸣”,指的是学生领悟到作品的中心思想,与作者产生一样的情感。那么,如何让小学高年级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呢?

一、教授方法,产生“共鸣”

(一)了解作者

在阅读教学中,了解作者是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只有对作者有充分了解,才能掌握作品的写作背景与思想情感。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与鲁迅相关的视频,与学生一同了解作者鲁迅,揣摩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故事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与文本人物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授学生评价方法,让他们评价文本中的人物。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对闰土进行评价,使学生对文本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文本人物有了一定的情感交流,从而产生“共鸣”。

(三)预设阅读活动

不同题材作品的教学目的、教学活动各不相同,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学会预设阅读活动,并在活动中与文本产生“共鸣”。如在教学《石灰吟》等古诗词时,可以采用“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在教学《穷人》等情感丰富、文字优美的课文时,可以采用朗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者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文本拓展,读出“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孩子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拓展大量的内容。一个文本就代表一个视野,如果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文本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同时,与文本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丰富的情感将学生带入课堂,在学生对地球自然资源有了初步了解以后,再组织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讨论。紧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纪录片《地球上的一天》,片中的文字与数据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感染了他们的情绪,让他们产生“共鸣”,在心中种下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种子。

三、辩证讨论,话出“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语文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开展阅读教学,如辩论教学法,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中增加知识量,提高阅读效果。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对于“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提出一个辩论主题“在当前社会,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落花生那样的,还是苹果、石榴那样的?”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时间与自主选择权,使学生在激烈的辩证与讨论中得出结论:做人,应该做一半花生人,一半苹果人。虽然学生的讨论结果与作者本意相偏离,但是在讨论中,学生知道了现代人需要形成的价值观,既要像落花生一样不追求名利,还要向苹果一样适当展示自我才华。在争论过程中,学生与文本也产生了“共鸣”,明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对作者情感也有了深刻领悟。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的阅读学习与语文素质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聊城市茌平区信发街道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落花生共鸣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论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散文翻译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湾广播的独特功能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