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2022-04-19王振栋
王振栋
摘 要:浙江省温州地区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温州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行业集聚、初具规模、人才众多,但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比如从业人才梯队建设相对不足、品牌化程度相对较低、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以及政策支撑力度相对薄弱等,文章认为要通过编制专项发展规划、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引导企业强工美品牌、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建设高能级平台等途径来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工艺美术 传承创新 对策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4-161-0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在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下,工艺美术行业有了更清晰的发展路径。温州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在传承创新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事业上取得进展的同时,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须综合施策,解决问题,才能推动工艺美术事业的长足发展。
一、温州传统工艺美术的基本情况
温州工艺美术基本情况可以概括四个方面:一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温州先人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其时期的玉器、陶器,以及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西晋的缥瓷闻名于世,目前存有雕塑工艺、编织工艺等10个大类120多个品种,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10个,省级非遗名录21个。二是行业集聚、初成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上规模的(传统)工艺美术企业30多家,年产值达120多亿元。主要分布在乐清、永嘉;上规模的生产工艺美术外延产品的企业,以生产智力玩具、金属工艺品、簇绒工艺、雕塑建筑为主,主要分布于苍南、瑞安。“中国木雕艺术之乡”“中国细纹刻纸之乡(乐清市)”“中国工艺品之乡(瑞安市林溪乡)”等一批国字号品牌相继落户温州。三是人才众多、大师辈出。截至2020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工艺美术行业从业人员有10万余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1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74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156人,从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在各品种的分布情况看,大师主要分布在34个品种中,其中从事木雕、石雕的大师分布相对集中,占比分别为38.3%和23.1%。四是政策扶持、支撑有力。市里已出台《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1+6”政策。温州市经信局组织开展温州市重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项目申报,“市长杯”中国(温州)工业设计大赛,专门设立“时尚工美设计专项赛”,并给予赛事经费支持。乐清、永嘉、泰順、洞头等县市区也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如2016年,泰顺出台《关于扶持泰顺石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该县政府每年统筹安排1000万元(未使用完结转下一年度),用于扶持、奖励泰顺石文化产业保护和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国内工艺美术的发展,近年来存在着集群化优势不明显,品牌推广力度不足,人才梯队出现断层,数字化转型程度低等的问题,聚焦温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问题:从业人才队伍相对不足。一是中坚力量“大师队伍”老龄化严重。目前支撑温州市传统工艺美术的中坚力量老龄化趋于严重,国家级大师的平均年龄超过72岁,省级大师的平均年龄也已经超过54岁,使得这些中坚力量在推动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驱动力”不足,创新乏力。二是培育人才上“青黄不接”。家庭式“师带徒”模式,技艺传授的范围有限,且年轻人定力不足,存在带徒难、出师慢的情况。社会化教育专业学习后的实践历练不足,成长较慢,现大多品种如瓯绣、彩石镶嵌、细纹刻纸、黄杨木雕等品种后继乏人,面临传承危机与品种枯萎趋势。三是转行或人才流失情况存在。由于经济效益不明显,一些工艺美术人对行业发展前景看淡,转行另谋出路。同时也存在高端人才外流的现象。
2.产品的问题:品牌化程度相对较低。一方面是品牌叫不响。例如鹿城的瓯塑、瓯绣,乐清的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等初具产业规模;苍南的工艺礼品市场发展较好;泰顺叶蜡石资源丰富,等等。但总体上看,温州工艺美术生产还处在小规模家庭作坊为主的阶段,产业化水平不高,品牌建设力度不够,叫得响的品牌较少。像东阳,一个金华的县级市,主打雕刻艺术,以木雕、竹编为龙头的工艺美术产业,是该市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目前全市有各类工艺美术企业3000多家,年产值近180亿元。从业人员10万多人,木雕产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另一方面是企业对品牌的推广力度不够。据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振兴中国传统工艺的目标、标准与策略研究》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在品牌发展的重要性上有正确认识,但实际投入偏少,企业品牌推广方面主要体现在经常参加非遗博览会、文博会等各类展会;参加政府部门举办的国内文化交流活动等,少有企业通过建立推广销售平台和与地方文化品牌共同发展的方式来建构品牌。
3.平台的问题:工艺美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是对标省内城市的工艺场馆建设,温州存在较大差距。浙江以“三雕一塑”闻名于世,即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青田石雕和瓯塑。其中,黄杨木雕和瓯塑在温州,但该市始终没有建立一座全面、立体展示温州百工发展源流、文化基因、技艺特色、历代能工巧匠的百工专题博物馆。反观青田石雕博物馆,2006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馆藏400余件石雕作品与原石,是青田石雕历史的缩影;2014年建起的东阳中国木雕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6万平方米,构成了一座木雕艺术殿堂。另一方面是温州现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平台能级有限。2011年2月落成启用的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楼,是温州首个集科研、展示、创作、传承为一体的工艺美术文化平台。但大师楼位于老城区,场地狭小,容量有限,难以呈现温州百工丰富的内涵,严重影响了百工文化的传播效果。2018年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非国有博物馆温州百工名家展示馆,在资金支持、办馆方式和办馆质量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发展困难。
4.政策的问题:扶持政策支撑力度相对薄弱。一是政策体系不够健全。2013年出台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原则性意见多,其中《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输血”即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的内容多,但“造血”即扶持从业人员、企业“强身健体”的政策偏少。二是资金扶持有限。2006年开始,温州建立了工艺美术保护专项资金,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00万元,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项目进行補助。但近年来,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服务平台专项资金越来越少,以市工美协会为例,2013以来年补助额度维持在30万以内,与杭州市每年1000万元、宁波市500万元的财政扶持力度相比较,温州市财政投入明显不足,扶持项目偏少,扶持力度不大。三是奖励政策对大师人才的吸引不够。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在建设文化大市,推出各种力度非常大的优惠政策争夺高端人才,温州的政策对其他地市的工艺美术大师引进力度不够,反观其他地市对高端人才引进,如海南省国大师落户奖励500万元,嘉兴市国大师落户奖励260万元,对大师的吸引力较大,造成温州市人才外流情况存在。
三、对策建议
1.编制专项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关系到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方向,从顶层设计层面来看,建议市级层面要重视传统工艺美术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立足规划,分解任务,形成每年度的工作推进计划,落地实施。
2.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一是要着重加大对工艺美术大师这一中坚力量的培养。创造条件鼓励从业人员参与不同层级的大师评定工作。二是要多途径加大工艺美术人才队伍培育。针对从业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困境,一方面要鼓励工艺美术大师带徒授艺,这方面可以借鉴兄弟城市好的做法,如杭州市政府实行工艺美术“薪火传承、大师带徒计划”,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每人带5名徒弟,政府出钱资助给每位大师和学生,学制5年。另一方面,要着力优化完善以高等院校为龙头,职业院校工艺美术专业为基础,中小学普及教育为辅助的温州工艺美术的教学体系,逐渐培养大批高水平、强技能、重实践的人才队伍。例如福州,专门成立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据有关部门统计,福建每年的工艺美术产值达500多亿,从业人员达100多万,其中企业领军人物和技术人才大多出自该学院。
3.引导企业强工美品牌。一是鼓励多创精品。工美大师要秉承“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神,传承、提升温州工艺美术的优秀技艺,做到作品样式、风格的与时俱进,既要“阳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多出精品、珍品,既要满足收藏需要,也要多出日用工艺制品,满足大众所需。二是注重融合发展。尝试跨界融合创作,加快“工艺美术+文化旅游”、生活用品、城市礼品等的融合和推进,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各具特色、有区分度的“瓯礼”文化IP。三是加大载体创设。温州工艺美术不仅点上“开花”,更要规模集聚,建议不断打响“温州文博会”品牌,不断壮大常态化展示窗口,类似在温州五马街区、南塘步行街布点的“无料书铺”等多导入传统工艺美术品。月光经济中应增添更多的“工美”元素,市区公园路虽有“瓯字号”非遗体验的布点,但“小窗口”的营销体验,规模效应不足。要重视工艺美术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大体验营销力度、广度,建议设立非遗文创中心,建设瓯礼云端商城,推动工艺美术品的创新设计和网络传播。
4.不断建强高能级平台。一是注重提升壮大有形平台。建议扩大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的展示、集聚、宣传传统工艺美术“窗口”的作用,建设成类似嘉兴市长三角工艺美术研究院的高能级平台。要多打造诸如泰顺中国石雕小镇等特色小镇,考虑建设温州百工博物馆,搭建百工技艺展示交流的平台。二是注重建设布局无形平台。积极拥抱数字经济,秉持“互联网+工美”理念,积极推广应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联合宣传推介、交易拍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功能,打造发展温州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互联网平台。三是注重借力导入第三方力量。“术业有专攻”,工艺美术大师专注作品创造,涉及到的包装、营销、展示、推广等可借助专业的第三方力量运营。
5.强化政策扶持力度。一是要提升政策的厚度。着重在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工艺美术产业融资帮扶、工艺美术保护传承、对外宣传和交流合作等方面出台强有力的支持配套政策,为温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后盾保障。如广东出台了《潮州市促进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关于扶持我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专门设立2000万元规模的潮州工艺美术发展基金,用于推动该市工艺美术的相关产业促进政策支持、展会资金支持、人才培训计划、区域品牌宣传等工作。二是要扩大政策的知晓度。涉及的扶持政策宣传要到位,对从业群体、工美企业优惠政策进行广泛普及,让受众了解,享受政策红利。三是提高政策的兑现度。温州已打造新版惠企政策“直通车”兑现系统,变传统的“企业先申报、政府再审批”为“政府先模拟审批,再通知企业申报确认”,把惠企兑现“送上门”,涉及对工艺美术人员、企业的政策兑现,也应该提速提效,搭上“直通车”,让工美从业人员、企业有满满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 耿鸿民.工艺美术发展机遇与挑战[J].上海工艺美术,2019(01):8-10.
[2] 黎贝蓁.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探究[A].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2020):459-460.
[3] 刘永亮.互联网时代工艺美术的产品延伸发展及运作模式探究.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8(04):40-43.
(作者单位:温州木材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