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尖上的大师

2022-04-19西山

课外生活(小学1-3年级) 2022年3期
关键词:秘籍咸菜汪曾祺

西山

汪曾祺先生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出生在江苏高邮。十凡岁时,他辗转多地来到云南昆明,考上了当时的西南联六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汪曾祺先生一生洒脱淡泊,尤其爱吃,留下非常多与吃有关的文字。他曾形容自己: “从小到大,数学不佳。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真是一位非常有趣的作家。

汪曾祺(1920一1997)

在上期的内容中,我们从汪曾祺先生那里学到了从看、吃、比、做四个方面去描写美食的方法。你以为这就是写美食的全部招数了吗?别着急,这一期,我们跟随汪曾祺先生起来解锁描写美食的进阶招数。

在美食中加一点“调料”——故事

有时候,食物不仅仅存在于舌尖上,不仅仅用来满足我们的味蕾和肚子,它们还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汪曾祺先生写美食,很多时候会连同自己生活中的故事一并娓娓道来,让人读来并不会感觉空洞乏味,而是充满人间烟火气息。这种写法,可以说是描写美食文章的“大招”。

昂嗤鱼的样子也很怪,头扁嘴阔,有点像鲇鱼,无鳞,皮色黄,有浅黑色的不规整的大斑。无背鳍,而背上有一根很硬的尖锐的骨刺。用手捏起这根骨刺,它就发出昂嗤昂嗤小小的声音。这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我一直没弄明白。这种鱼是由这种声音得名的。它的学名是什么,只有去问鱼类学专家了。这种鱼没有很大的,七八寸长的,就算难得的了。这种鱼也很贱,连乡下人也看不起。我的一个亲戚在农村插队,见到昂嗤鱼,买了一些,农民都笑他: “买这种鱼干什么!”昂嗤鱼其实是很好吃的。昂嗤鱼通常也是汆汤,不加醋,汤自如牛乳,是所谓“好汤”。昂嗤鱼也极细嫩,鳃边的两块蒜瓣肉有大拇指大,堪称至味。有一年,北京一家鱼店不知从哪里运来一些昂嗤鱼,无人问津。顾客都不识这是啥鱼。有一位卖鱼的老师傅倒知道: “这是昂嗤。”我看到,高兴极了,买了十来条。回家一做,满不是那么一回事!昂嗤要吃活的。长途转运,又在冷库里冰了一些日子,肉质变硬,鲜味全失,一点意思都没有!

——《故乡的食物·昂嗤鱼》

吃货秘籍6加入故事,丰富内容

为了介绍奇特的昂嗤鱼,汪曾祺先生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亲戚的故事,用来表达昂嗤鱼的“贱”,这其实是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写出了它的美味。一个是自己的故事,用来展示昂嗤鱼的“娇”,只能吃新鲜的。通过这两个小故事,即使从未见过昂嗤鱼,我们对它的特点也能了如指掌。

在我们的生活中,肯定发生过很多与“吃”有关的故事,我们可以以某种食物为线索,来讲述生活中的小故事;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小故事,讓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这种食物。

我们在尝试创作的时候,可以从下面两个角度考虑。

1.谁在哪段特殊的时间给“我”烹饪了什么东西。

例: “我”生病厌食,精通烹饪的爷爷给我做了一顿让我胃口大开的“超级病号饭”。

2.第一次吃一种特殊的食物,闹出的笑话(发生的趣事)。

例:全家第一次吃椰子,可是在如何打开椰子这一步,就闹出了不小的笑话。

在美食中加一点“调料”——情感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某种食物、怀念某种食物,可能并不是因为食物本身的味道,而是因为我们一看到这种食物,便会想起某些人、某些事以及某个地方。你看,汪曾祺先生笔下的食物,就能带着我们和他一起回到过去,回到故乡,让人感受到他浓浓的思乡之情。

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菰(ci gu)片,那就是咸菜茨菰汤。或者叫茨菰咸菜汤,都可以。

我小时候对茨菰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菰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菰,而且是不去茨菰的嘴子的,真难吃。

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菰,并不想。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菰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菰,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菰、土豆。

因为久违,我对茨菰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菰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菰,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北方人不识茨菰。我买茨菰,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菰。”——“茨菰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茨菰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故乡的食物-咸菜茨菰汤》

吃货的秘籍7加入情感,升华主题

汪曾祺先生爱吃茨菰吗?好像并不那么热衷,甚至有些嫌弃。但他为什么“必要买”呢?

或许更多的原因在于,这是属于家乡的味道,久别家乡的人通过家乡的食物来寄托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当我们把美食与乡愁、怀念、亲情等情感结合在一起,那么我们的作文就又上了一个台阶。我们可以结合上一个秘籍,从下面两个角度来考虑:

1.介绍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家乡美食,并试着说说这种美食为什么具有代表性。

例:我的家乡在重庆,重庆火锅闻名全国,有麻辣鲜香的特点。它之所以能代表重庆,可能是因为它像极了重庆人的性格,泼辣豪爽。

2.讲述“我”或家人与某一种家乡美食或特殊食物的小故事。

例:姥姥在新年夜为赶回老家的“我”和妈妈专门做了妈妈小时候最爱吃的家乡菜。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偷偷从汪曾祺先生那里学到了一些描写食物的精髓?如果你看到还有人把描写、赞美食物停留在“啊,多么美味啊”这种空洞、乏味的感叹上,请把我们的“吃货秘籍”与他分享,最后再来比试一下,看看谁能把食物描写得更胜一筹。

猜你喜欢

秘籍咸菜汪曾祺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划粥割齑(jī)
咸菜,我的冬日乡愁
下雪天的咸菜汤
善思,学习进步的秘籍
夏季BEAUTY秘籍100招
爱逃课的汪曾祺
滑雪秘籍
学学防弹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