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阅读教学多元解读的思考

2022-04-18蒋惠琴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多元解读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蒋惠琴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多元解读 教学方法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拓展知识,还能不断积累优美语句和写作技巧。为了有效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多元化解读教学方式也被广泛应用在了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实现文学作品对学生人格和精神的塑造作用,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多元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以教材为依托,进行精准多元解读

教材是初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和重点,教材内容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多元化解读并不意味着毫无边际的解读,应从教材主旨内容出发进行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的解读。在实施多元解读教学方法时,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将各单元的文章作为解读依据,围绕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解读,切忌按照自我认知对文学作品蕴含的意义和情感进行猜测和臆想。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背影》一课时,教师应从作者对父亲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出发,对作者对父亲的感情进行多元解读。“孤立的背影、离别时的回眸、质朴的话语”等描写能够展现父亲与作者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作者为何会发现这些细节之处,可以判断出作者同样对父亲具有不舍之情,还能体现出作者对父亲逐渐变老的无奈。根据作者的文本内容转变主体进行思考能够得出其他情感表达,在情感分析上实现了阅读的多元化解读。因此,在教材文章教学中,教师应从文本内容本身出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主体分析作者语言表达的目的和用途。可以从作者、父亲两个角度出发,进行情感解读,丰富解读维度。

教师应抓住教材文章的文本语言表达、文本主旨、和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文本留下的想象空间。从语言和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出发可以窥探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旨,借助作者情感性语言描写可以上升到文章表达的情感层面,实现对教材内容的精准多元解读。可见,精准的多元解读是科学的,这需要从教材中文学作品的具体表达出发进行深入挖掘。

二、尊重解读界限,提升多元解读效果

文学作品的想象力是非常的,审美是无限的、多元的,不同生长背景、学习背景、知识储备不同的人会对同一文学作品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和想法,这就导致了多元解读的出现。多元化解读虽然较为多元,但是也具有界限和边界,不能没有限制的对文学作品进行随意解读。多元解读不代表漫无边际的解读,而应结合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当下的现实环境进行科学性、规范性的解读。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桃花源记》一课时,对于文章展现的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的价值观念,应结合陶渊明所生活的朝代东晋作为抓手进行多元解读,从东晋的历史、社会、政治背景解读作者写作世外桃源的目的和作用,结合历史视角从社会和陶渊明个人的多个方面对创作意图进行剖析,从而对作者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进行解读。从特定创作背景出发是确定解读界限的方式,通过此种方式,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养成从特定历史背景多元分析文学作品的习惯,从而规范学生多元解读的思维模式,使学生从科学合理的视角出发解读文章内容。因此,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进行解读时,应从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出发对文章所展现的价值观进行多元化解读,万万不可按照经验对价值观进行随意猜测和解读。

阅读蕴含着作者丰富情感表达,作者借助文学作品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主旨,为了实现对文学作品的深刻阅读和理解,有必要采取多元化解读方式,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对文学创作内容进行剖析和拆解,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这反映的是一个教师进行阅读教师的严谨性,应恪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文学作品进行多元解读,以免脱离阅读教学目标,造成学生对阅读理解技巧的困惑。通过此种方式为多元解读设置边界,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思路。

三、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民主阅读平台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即使对教材内容有自身独特的见解,受到师生关系、自身性格等因素影响,学生也不会将其多元化的想法进行展现和表达,影响了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智取生辰纲》一课时,教师应在课堂导学环节向学生提出疑问,使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对著作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指明阅读方式。在正式进行到阅读教学中时,教师应放下身段,与学生进行密切互动和交流,根据学生对文章中杨志、被吴用、晁盖等人物的性格分析考察学生的阅读视角,通过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探究形成人物性格的原因和背景,帮助学生透过人物表面理解当时社会的现实背景,达到多元解读的效果。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能够营造民主的多元阅读探讨平台,在课堂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我观念,能够促进全班同学的思想碰撞,从而寻找多个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探讨,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够践行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策略。

为了增强多元解读式阅读的效果,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中心,引导学生就阅读内容开展多元化的交流和探讨,不断拓展学生的解读思路和思维,为学生自主表达、自主思考提供足够的平台和机会,建立融洽的师生氛围,师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充分探讨,在探讨中实现多元解读,养成学生多元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借助网络资源,拓展多元解读内容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文学作品数量是较多的,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仅依靠课本知识内容无法起到拓展学生眼界的作用。为了养成学生多元解读文章的良好习惯,教师应实施线上指导和线下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思路,在线下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海量阅读中逐渐践行多元化解读思路,增强其阅读技巧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名著导读课程时,教师可以将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同励志性主题的名著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并每月将学生的多元解读感悟以读后感的形式发送到班级群里,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督促学生转变思路和思考方式,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多元思考思维。通过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分享交流的结合,学生能够与学生建立较为信任的师生关系,从而逐渐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实现快乐阅读、享受阅读。可见,多元解读策略的实施需要借助线上、线下两个途径,在两个领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多元阅读思维才能得到巩固。

这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新时期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徑,也是满足学生多元阅读需求的有效方式。为了实现线上阅读教学的引导,教师应借助网络资源向学生传输更多文学作品信息,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与学生形成长效的交流关系,定期考察学生多元解读思维的培养情况。

为了增强多元化解读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以教材为依托、尊重解读界限、构建民主阅读平台、拓展多元解读内容这四个方面出发,切实明确多元解读的边界和范围,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赏析并理解文学作品,不断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为后续的高考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思维基础。

猜你喜欢

多元解读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多元解读文本 张扬学生个性
语文阅读教学融切入点于板书设计的探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