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淡水硅藻新记录
——瓦维洛夫双肋藻

2022-04-18王丽卿

西北植物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硅藻图版胸骨

马 巾,蔡 梅,杨 晗,王丽卿,3,张 玮,3*

(1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2 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200434; 3 农业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

双肋藻属(Amphipleura)隶属于硅藻纲(Bacillariophyceae)舟形藻目(Naviculales)舟形藻科(Naviculaceae),该属最早由Kützing[1]建立。其主要特征为壳面纺锤形至线状披针形,两端钝圆。中央胸骨窄而长,长度达壳面长的一半或一半以上,在壳面两端分叉为平行的两条肋纹,肋纹至顶端与极节联合。壳缝很短,夹在两端的两条肋纹之间。壳面横线纹由细密的孔纹组成,常排列为纵向的微波状线纹。双肋藻的物种数量相对较少,根据Diatom Base网站2021年的最新统计,双肋藻属总共收录75个物种[2]。 中国藻类学家李家英[3]在《中国淡水藻志·舟形科》一书记录了中国双肋藻属3种1变种。至目前为止,中国地区报道的双肋藻属物种详见表1[4]。

表1 中国双肋藻属物种名录

作者在对福建省莆田市东圳水库中附着硅藻观察时,发现了一个中国新记录种——瓦维洛夫双肋藻(AmphipleuravaviloviiGlushchenko & Kulikovskiy)。本研究以Round等[5]分类系统为基础,结合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观察结果,对其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并与模式种群及同属其他相似的物种进行形态比较,以期丰富中国淡水硅藻分类学研究的基础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水质理化参数测定

1.2 硅藻样品处理

2021年1月于中国福建省莆田市东圳水库(25°29′ 17.33″ N, 118°55′15.58″ E)采集了4个硅藻样品(用牙刷从溪流中的石头上刷下),现场用4%福尔马林固定;用10%盐酸(HCl)和30%过氧化氢(H2O2)处理样品,以去除杂质,使用Naphrax®进行硅藻封片制作[7-8]。通过Olympus BX53研究显微镜拍摄、观察样本。同时,使用日立SU5000热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拍摄硅藻超微结构,并用Adobe Photoshop CS6 软件进行图版制作。参考李家英[3]和Krammer等[9]著作中的专业术语对物种进行描述。

1.3 生境特征

2 观察结果

瓦维洛夫双肋藻(中国新记录种,图版Ⅰ,1-7;图版Ⅱ,1-12)

AmphipleuravaviloviiGlushchenko & Kulikovskiy. Glushchenko A M. & Kulikovskiy M S. (2017),Amphipleuravavilovii: A new diatom species of the family Amphipleuraceae from Laos.Inland Water Biology 10(1): 17-21.

2.1 光学显微镜(LM)观察结果描述

壳面线形披针形,中部平行或略收缩,朝向两端渐窄,末端钝圆。中央胸骨纵向明显延长,两端分叉形成两条平行的肋纹(图版Ⅰ,1-6)。壳缝短,位于平行的肋纹之间(图版Ⅰ,7)。壳面横线纹细密,中部线纹平行,两端呈辐射状排列(图版Ⅰ,7),在10 μm内有25~30条。纵线纹在中部最为密集,在10 μm内有24条。壳面长163~204 μm,宽16~19 μm,长宽比8.9~11.8(图版Ⅰ,1-6)。

图版Ⅰ 瓦维洛夫双肋藻光镜照片

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描述

外壳面:壳面平坦(图版Ⅱ,1);中央胸骨纵向延长(图版Ⅱ,2);壳缝直,略弯曲,末端膨大而略呈“T”状(图版Ⅱ,2-4);壳面线纹单列,孔纹为圆形或椭圆形,壳体两端壳套位置孔纹为短线形;孔纹在壳体中部平行排列,末端则呈放射状排列(图版Ⅱ,3、5);内壳面:中央胸骨明显硅质增厚,壳缝直,略弯曲,末端直向(图版Ⅱ,6-8、10);壳面线纹单列(图版Ⅱ,7);壳体中部孔纹圆形或近圆形,平行排列,在10 μm内有28个小孔(图版Ⅱ,11-12),端部孔纹延长呈裂缝形,辐射状排列(图版Ⅱ,9)。

图版Ⅱ 瓦维洛夫双肋藻外壳面(1-5)和内壳面(6-12)扫描电镜照片

生境:采自福建东圳水库,着生于淹水石头表面,pH为6.94~7.26,水温为15~15.7 ℃。

3 讨 论

2017年,Glushchenko等[12]在老挝Namlik村的一条河流中首次采集到该种,为了纪念苏联植物学家、遗传学家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Nikolai Ivanovich Vavilov),将其命名为AmphipleuravaviloviiGlushchenko & Kulikovskiy。目前为止,在中国及其他国家尚未发现该物种。本研究在广东省莆田市区东圳水库发现的瓦维洛夫双肋藻与老挝地理种群(模式种)相比,后者的壳体长宽比、线纹密度(25~27/10 μm)和点纹密度(25~26/10 μm)均稍低。老挝地理种群壳缝长度未知,作者在文献中并未加以详细描述。本研究结合电镜下拍摄的超微结构照片,对瓦维洛夫双肋藻福建种群与该属相似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表2)。明晰双肋藻(A.pellucidaKützing)与本种相比,壳面末端略尖,壳体较小(长83.5~123 μm,宽7.5~9.5 μm),并具有更密的线纹(37~40/10 μm),壳缝略短;明晰双肋藻直变种[A.pellucidavar.recta(rectus) Kitton]壳体则较为细长(长187~250 μm,宽18~22 μm);林氏双肋藻(A.lindheimeriGrunow)中央胸骨纵向延长呈波曲形,纵线纹除中部均呈有规律的波曲状,壳缝长度变化较大[3,12]。

表2 瓦维洛夫双肋藻和相似种形态特征比较

猜你喜欢

硅藻图版胸骨
胸骨柄体脱位一例
成人心脏手术胸骨正中入路术后胸骨闭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硅藻定量分析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硅藻人工智能搜索系统检验效能评估
A New Record of Eritrichium (Boraginaceae) in China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小硅藻找亲戚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板型胸骨固定系统与爪型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手术中胸骨固定中应用效果比较
胸骨结扎带固定胸骨在成人前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