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链式驱动 思维深度提升
——以“直角三角形”的复习课为例

2022-04-18骆寅飞易良斌

中学教研(数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平分线过点直角三角形

骆寅飞, 易良斌

(1.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浙江 杭州 310000;2.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回顾和小结,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优化认知结构.本文聚焦知识复习内容的结构体系,围绕知识学习路径精心设计问题链式,通过探究性问题,促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厘清知识脉络、形成基本技能、提升思维发展,从而有效改进复习课“炒冷饭”“刷习题”等现象,让学生在复习中再一次发展.同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运用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等,优化解题方法,提炼解题思想.

笔者以“直角三角形”的复习课为例,阐述如何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知识脉络,重建知识结构,深化内在联系,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方向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 课前分析

在图形与几何板块的新课学习中,学生已具备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经验,能够进行一般的推理和论证,对动手操作和问题探究充满热情,但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能力也有差距.中考第一轮复习,是初中数学新授课结束后的一次全面、系统的综合复习,是学生查漏补缺、构建关键知识体系的首要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适当的“追问”环节,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以及“你是怎样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此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何由以知其所以然”“示以学生思维之道”.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质疑与分析、质疑甚至是批判,力争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出努力.

2 教学过程设计

2.1 建构知识框图,夯实基础

初中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是三角形,三角形中最特殊的是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它们在初中几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图1,许多几何问题都是通过添加辅助线转化为这两类三角形,然后利用这两类三角形边角的特殊性质加以解决.其中直角三角形角角关系、边边关系、边角关系在复杂几何题的证明和计算中应用尤为频繁,以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几何题能充分考查学生的建模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

图1

因此,直角三角形的复习是必要且重要的,本节课让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其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得到较好开发,并自主建构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框图,回顾旧知.

2.2 分析典型例题,强化思维

例1如图2,在Rt△ABC中,∠ACB=90°,AC=4,BC=3,P是斜边AB上的一个动点.在点P由A向B的运动过程中:

图2 图3

1)点P有哪些特殊位置?

2)当点P在特殊位置时,求线段CP的长度.

设计意图呈现一道开放题,非唯一确定性问题引发学生多元思考,让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均有效融入课堂,自主探究.第1)小题的定性为第2)小题的定量作铺垫,符合几何研究先定性再定量的研究思路.

对于第1)小题,学生很快能想到点P的特殊位置,即CP分别为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对于第2)小题,当CP为斜边AB上的中线时,直接利用斜中线定理求得即可;当CP为斜边AB上的高线时,用面积法亦可快速求得.因此,下面主要呈现当CP为角平分线时学生的解法.

解法1(利用特殊角,构造特殊直角三角形)如图3,∠ACP=∠BCP=45°,过点P作PD⊥BC,垂足为D.

设PD=4x,易得

BD=3x,CD=4x,

从而

4x+3x=3,

解得

评注教师追问学生为什么设4x.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特殊角45°,作垂线,构造特殊直角三角形,这是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和具备的.

解法2(面积法)如图4,∠ACP=∠BCP,过点P作PD⊥BC于点D,作PE⊥AC于点E.设PD=x,则PE=x,由S△ACP+S△BCP=S△ACB,得

图4 图5

4x+3x=12,

从而

评注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作点P到角两边的距离.由垂直关系联想到三角形的高,进而联系等积法,这是几何问题中建立等量关系的常用方法.

解法3(由平行线与角平分线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5,∠ACP=∠BCP,过点B作BQ∥CP交AC延长线于点Q,易得∠CQB=∠CBQ,从而

由BQ∥CP,得

△ACP∽△AQB,

进而

解得

评注1)如图6,过点B作BH∥AC交CP延长线于点H,易得

图6 图7 图8

下同解法3,不再赘述.

2)还可以过点A作AM∥BC或AN∥CP,如图7和图8,同样构造等腰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下同解法3.

3)平行线与角平分线构成等腰三角形,平行线构成“A”字型或“8”字型的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基本图形.学生在新授课、习题课下,已经对这些基本图形较为熟悉,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解题经验,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厚实的思维基础.事实上,图3~8都可归类为添加平行线构造“A”字型或“8”字型的基本图形,通过相似三角形或三角函数等建立代数模型求解.

解法4(角平分线成比例定理)如图3,∠ACP=∠BCP=45°,过点P作PD⊥BC,垂足为D.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成比例定理,知

从而

进而

评注由角平分线成比例定理直接得比例关系,更为简洁方便.

反思例题中点P虽为动点,实际特殊情况下位置确定,由动转静,静态几何求值,就是找数量关系用方程求解.本题根据条件和图形特征采用基本图形法,学生思维发散,一题多解,又多解归一:初中静态几何求线段长度就是利用勾股定理、面积、相似或三角函数等建立代数模型(如方程)求解——这种一般观念与方法的落实是初中几何教学的应有之义.

变式1如图9,在Rt△ABC中,∠ACB=90°,AC=4,BC=3,P是斜边AB上的一点,AP∶BP=m∶n,联结CP,求线段CP的长.

图9 图10

设计意图在变式1中将点P的位置特殊为AP∶BP=m∶n,由特殊到一般,让学生再次巩固所学、提升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

例2如图10,在Rt△ABC中,∠ACB=90°,AC=4,BC=3,P是斜边AB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E⊥AC于点E,PF⊥BC于点F.

1)点P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PECF为正方形?

2)点P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PECF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3)联结EF,线段EF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请分别求出这两个最值.

设计意图例1的静到例2的动,不仅让学生学会静态几何求值,更要学会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获得用函数刻画求解的活动经验,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易证四边形PECF为矩形.第1)小题,在例1的帮助下,容易得到当CP为∠ACB的角平分线时,四边形PECF为正方形.

第2)小题,设EC=x,四边形PECF面积为S,则

AE=4-x,

易证

△AEP∽△ACB,

从而

于是

图11

由EF2=EC2+CF2,得

反思本题第3)小题求最值,一部分学生利用几何意义直接分析获得,而另一部分则建立函数模型,二者比较,各有优胜.但最关键的是学生基于此类问题的思考——知识关系的建立、数学思想的应用、解题思路的形成,真正促进了学生的深度思考,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式2如图12,已知AB=AC=10,BC=12,点D为AC上一动点,根据刚才的探究过程,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图12

预设1)当BD分别为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时,求BD的长.

2)在AB,BC上分别取点E,F,使得四边形EBFD为平行四边形,则EBFD有没有可能是菱形?

3)求BD的最小值.

设计意图类比本节知识内容,从直角三角形的研究过渡到非直角三角形的探索,体现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在本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且预设的4个问题应该是学生积累了本节课的学习经验后能够获得的,因此对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有检验、测评作用.最后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将非直角三角形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在基本技能上体现了数学的化归思想.

2.3 总结课堂所学,升华思维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从思想和方法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练习1如图13,在Rt△ABC中,∠ACB=90°,AC=4,BC=3,BP是∠ABC的平分线,求线段BP的长度.

图13

设计意图知识碎片化的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课堂小结就是把这种碎片化的知识整体化、结构化、系统化,思维更严密.同时借助这道练习引发学生的下一步思考,这节课研究了“直角”的问题,那么对于一般的三角形或非直角的情形可以怎么解决呢?再次引导学生从非直角通过构造垂直转化为直角的问题,感悟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3 教学感悟

3.1 基于学情,精心设计教学

复习课不是机械重复新授课所学的知识,而是全新地构造一个新的体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完整又严密.而中考数学复习课,以“让学生掌握数学学科核心知识,发展数学学科关键能力”为目标,显然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学生在新授课后积累了一定的解题经验,但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完整、不严谨,解题经验不丰富、不深刻,数学思维不灵活、不成熟,基于这样的学情,精选例题、精编习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具体教学中,巧妙提问、智慧启发,善于联系、合理优化,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热度,真正参与到知识重组的学习中.

3.2 追本溯源,渗透思想方法

罗增儒教授对于数学思想与数学教学有着这样的描述:“数学教学要用数学思想去指导教学设计,又要用数学操作去落实数学思想.”[1]本文中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复习没有刻意追求解题技巧,而是注重学生的自然生成,如例1第2)小题线段求值的教学过程中,不同方法的呈现都是理解本质后的产物.本文的设计夯基础、重落实,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如提炼基本图形、方程思想、数学建模、逻辑推理能力等.至此,学生再解决其他几何求值问题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3.3 加强反思,提升思维层次

徐利治教授认为至少可以区分出3个不同的数学思维活动层次:1)程式或算法;2)解题策略;3)高层次数学思维(涉及数学思维的品质,如思维的灵活性、整合性、辩证性等)[2].本文的教学设计中,作辅助线建构基本图形、代数模型求解等是基本的程式或算法;从条件出发,分析不同的求线段方法是解题策略;面对具体问题,灵活选用解题策略,并及时优化解题方法,则体现了高层次的数学思维.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重视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发展高阶数学思维.

猜你喜欢

平分线过点直角三角形
玩转角的平分线
角平分线形成的角
2020年本刊原创题(二)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多用角的平分线证题
折叠莫忘角平分线
数学(二)
错在哪里
直角三角形初步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