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暗示教学法应用研究综述

2022-04-18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学法教学方法研究

袁 也

(东南大学,江苏 南京 2111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显得更加迫切,学生在日常课堂中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由此,教师更加注重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加强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20世纪70年代,保加利亚精神病学教育家乔治·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最初开发了一种名为“暗示法”(Suggestopedia)的教学方法。该启发式教学法结合了克拉申输入假设、苏联心理学、瑜伽技巧和社会学理论[1]。在成功地恢复和改善了一位抑郁患者的记忆之后,洛扎诺夫(Lozanov)经过9年的实证研究,将这些发现应用到教育中,证实了暗示性超记忆的存在[2]。他认为个体理性与情感、分析与综合、有意识与无意识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当它们保持在最和谐的状态时,人类各种活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此外,洛扎诺夫提倡将学生视为完整的个体,教师努力将各种无意识的暗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个体无意识的心理潜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3]。音乐、运动、眼神交流、语言和环境都有利于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营造轻松良好的氛围,影响人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考等心理活动。

在当前课程改革形势下,有必要进一步重视利用学生价值、促进双边教与学活动的暗示教学法。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过去10年的暗示法研究,试图探究暗示教学法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以及当前研究者对其产生了哪些新的认识和评价。

二、研究方法

虽然在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中,暗示教学法是最早、影响最大、分歧最大的一种,但关于其的讨论一直在延续[4]。暗示教学法作为一种跳出传统机械性句型操练的教学方法,目前正被广泛应用和测试。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经过多年的应用、测试和讨论,研究人员印证了其有效性,展示了师生课堂互动的独特性。作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特别是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目前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的研究进展尤为值得关注。

(一)研究问题

了解当前阶段暗示教学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综述有利于研究者发现、评价和综合整理现有的研究。因此,通过文献综述研究法,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暗示教学法最近关注的问题或领域是什么?暗示教学法如何应用于英语课堂和其他学科课堂?目前的研究如何看待这种新型教学方法?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借助CNKI、Web of science、Springer、Elsevier、JSTOR、Wiley、EBSCO等7个数据库,以“暗示教学法”(Suggestopedia)为关键词收集2010-2020年的期刊论文。经过人工检索,剔除不相关和重复的文章,共获得432篇期刊文章(见图1)。研究类型分为以下三种:(1)将暗示教学法作为课堂互动的分析工具;(2)对暗示教学法进行回顾和评论;(3)在研究报告某一部分具体讨论暗示教学法给课堂带来的帮助。

图1 暗示教学法文献类型分布情况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过程中按照以下几点对每个案例进行编码,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回答研究问题。

1.从研究问题的角度来看,研究者试图通过使用暗示教学法回答哪些研究问题?研究人员在什么类型的课堂上对暗示教学法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和讨论?

2.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研究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方法收集信息并分析暗示教学法的有效性?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

3.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相关文献是否考察了教师是如何进行课程设计的,或者考察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业成绩差异?

4.从研究结果来看,相关文献主要的研究结果是什么?

以上的编码问题和分析过程包含了描述性统计和文本分析的结合,有利于保证本研究中三个研究问题的答案得到文献证据的支持。详细的数据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原理探究,暗示教学法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研究,暗示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三、暗示教学法研究的最新进展

基于上述编码过程和分析方法,本研究发现近十年来暗示教学法的研究存在明显的学术偏向。大多数研究者选择文科课堂作为研究对象,而忽略了暗示教学法在理科课堂中的应用。与此同时,近期研究的主要结论倾向于提倡这种方法,鲜有文献具体分析其缺点和解决方法。

(一)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原理研究

2010年以来,针对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原理的研究较少,主要是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概括总结,并进一步深化如何在不同的学科中运用这些原理。目前,对暗示理论起源的分析主要从心理学、生理学和语言学三个方面进行。

心理学家认为,人是可暗示的,这意味着人们可以无意识地与周围环境进行联系。不断的积极心理暗示为暗示教学法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5]。

从脑本位教育的角度来看,学者认为只有左右半球同时工作,才能将理性的逻辑思维与感性的形象思维联系起来,才能实现高效的学习,这正是暗示教学法所追求的[6]。

魏琼、刘帅[7-8]详细说明了暗示教学法如何满足克拉申假说中五个假设的需要,从而证明了其有效性。通过音乐、语音、语调等多种暗示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这些无意识因素,激发学生的巨大潜能,实现对言语交际能力的掌握。正是强调意识与无意识的统一,克拉申提出了习得与学习假说。此外,监控假说尽可能减少监控的负面影响,从而利用所获得的知识成功地、流利地用外语与他人进行交流。暗示教学法的目标是通过非侵入性干预将知识以积极愉悦的方式传递到潜意识中,这与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相一致[9]。最后,因为暗示教学法创新了十多个典型的自然情境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并应用于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所以其也符合自然顺序假说。

其他学者也指出,暗示教学法是从瑜伽中的精神医学(强调意识、集中和有节奏的呼吸技巧)以及苏联心理学发展而来的,苏联心理学强调只要教学方法操作得当,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掌握相同的内容[10]。

(二)暗示教学法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研究

目前关于暗示教学法的研究涉及英语、体育、临床医学、地理、历史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其中英语教育占比最大(38%),其次是体育教育(18%)。暗示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将在下一部分进行详细分析,此部分主要集中分析暗示教学法在除英语以外其他领域的实践和应用(见图2)。

图2 暗示教学法相关文献学科分布情况

在体育教育方面,吴强和李伟铭[11-12]证明了暗示教学法的可行性。此教学法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为他们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训练环境,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和创造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暗示教学法应用最广泛的第三大领域为临床医学(13%)。现阶段其已用于研究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脑血流及其神经功能的变化[13]。研究显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生和患者家属都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干预,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提示。张秀华等[14]也证实了催眠暗示疗法对无痛分娩进展的有效性,通过嗅觉暗示、言语暗示、听觉暗示和触觉暗示,研究人员得出暗示法极大地改善了产妇的舒适水平,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妇的安全感。

在地理课堂上,陈明健[15]提出很多地理教师并不清楚暗示教学法的目的和意义,选择的时机也不够恰当。因此,陈明健研究将地理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准备、展示和实践,并结合地理课堂的特点,进一步阐述教师在各阶段如何使用暗示教学法来设计课堂活动和组织课堂语言。适当地使用暗示教学法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焦虑,通过激励学生使其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这也符合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16]。Вiкторiя[17]将暗示教学法师资培训与地理教材全球化的结合,发现这种方法对构建儿童世界观完整性有很大的贡献。

除此之外,政治课堂中存在多种教学方法混合的现状,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地使用暗示教学法是教师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已有研究表明,暗示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成绩和个人心理状态有显著的效果,其还详细总结了暗示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实施中的优缺点,为后续的应用提供了充分的实践依据[18]。数据显示,暗示教学法在改善师生人际关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

辛森霞[20]通过具体案例研究、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对暗示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暗示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心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由此可见,暗示教学法主要应用于政治、历史、语言学、地理等人文学科,而很少应用于化学、数学、物理等理科课堂。虽然在2000年前后有关于这三个学科的零星文献,但随着新课改进一步落实与完善,依据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暗示教学法在21世纪理科学科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21-23]。

(三)暗示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学者对暗示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从英语口语到英语阅读、写作(见图3)。近十年来,对暗示教学法研究趋势已由理论分析转向为基于实验数据支持的定量研究。薛金祥[24]分析了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但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持。同样,基于暗示教学法高效实现的原则:权威性、幼儿化、双平面性、语调、节奏和伪被动,王冬梅[25]阐明学前教师应选择适当的背景音乐以建立学生的无意识潜能,提高学前儿童英语听说能力。此后学者对教育中各个阶段暗示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使其更有说服力。Sunardi、Astini和Nugraheni[26]设计了一个基于暗示教学法的故事学习模型,培养小学阶段学生创造性能力,并训练他们的口语能力。通过反复实验,他们成功地确定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可行性,有效性测试显示实验组的平均得分显著提高了8.11%。然而,有学者认为这种方法的教学程序复杂,而小学生的注意广度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根据实际情况简化和设计暗示教学法的教学程序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6]。此外,胡君[6]也对这种方法的实用性提出了挑战,强调小学的教材是固定的,不能根据教学方法的需要进行选择。

图3 暗示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使用情况分布

对于中学生而言,Yasmika和Maya[27]以八年级的两个自然班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测和后测,发现使用暗示教学法对学生词汇掌握有积极显著的影响。袁玉婷[28]采用这种整合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方法,对初中生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出暗示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增加其自我认同感、优化其学习策略和将教学输入最大化呈现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其还分析了暗示教学法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评价标准,强调暗示教学法应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和意义建构的前提。

暗示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占总文献的41%。Sardian[29]设计的研究中,15名被试者参与了该研究,旨在为探索暗示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堂上的有效性提供数据支持。结果显示,该方法更适合应用于描述性段落写作教学。通过这种愉悦的方式,学生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是因为他们没有心理障碍,而不是因为古典音乐,这与Ja¨ncke和Sandmann[30]的研究结果一致。然而,对于中国高校来说,这种教学方式的全面实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其效果的持久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31]。它对舒适的教学环境、专业的师资队伍、小班化教学等客观条件有很高的要求,这些客观条件仍在进一步完善[32-33]。因此,如何在高校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暗示教学法,使其更好地为高校转型服务,还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和总结。

与传统暗示教学法的分析不同,王希文和张炼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将英语课堂中的暗示教学法与网络环境相结合。多媒体技术手段既丰富英语教学活动和内容,又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34]。

四、启示

教育的优化源于创新性视角和进一步的具体实践操作。暗示教学法是一种已被实践证明其可行性的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育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并日益受到学者的广泛重视。它有效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提升课堂参与度[35]。由于其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该方法已被频繁地应用于各级各类课程中,因此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种教学方法做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和探讨,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以暗示教学法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却很少。在众多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提倡这种教学方法,因为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教学方法优化了学习体验,加速了学生记忆[36],但很少有研究客观地分析和反思暗示教学法实施的局限性和不足。这种现象很可能导致教育界特别是基层教师的过度信任甚至迷信。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并努力克服其局限性。

其次,大部分文献从暗示教学法在具体学科课程中应用和实践出发,以课程理论为基础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视角和方法较为单一。因此,今后的研究有待不局限于具体的学科和个案,探索这种暗示教学方法的普遍价值或功能,可以结合时代特点和当前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来探讨这一教学法。例如,由于新冠肺炎,暗示教学法可以与慕课(MOOC)等互联网时代的新教学方法相结合。此外,还可以拓宽研究视角,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有利于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同时,教师还应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避免暗示教学法与其他传统教学方法的分离。

五、结语

暗示教学法不仅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我国其他学科教育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为了将“教”与“学”的效果最大化,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需明确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原则,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运用暗示手段,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观能动性。

猜你喜欢

教学法教学方法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