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中西方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减贫脱贫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2022-04-18黄海昕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频词中国日报英美

黄海昕,张 豫

(东南大学,江苏 南京 211102)

一、引言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表示,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1]。2021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2]。在这期间,中国媒体和部分西方媒体均充分报道了中国在减贫脱贫实践中取得的成就。然而,也有一些西方媒体持续发布对中国脱贫事业的消极乃至不实报道。“毕节发布”微信公众号在2021年10月9日的一篇报道中提到,西方某反华媒体曾潜入贵州省毕节市,“断章取义”地利用当地民众的言论,报道我国脱贫攻坚的负面信息,意在抹黑中国国家形象。因此,为深入观察中西方媒体在中国减贫脱贫实践报道中采用的不同话语策略,并揭示报道背后折射出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本研究聚焦中国及英美主流媒体对减贫脱贫实践的新闻报道,以批评话语分析为主要研究视角,借助自建小型语料库,通过对高频词、索引行、词簇的描述与分析,以期了解部分西方主流媒体是否存在“断章取义”的负面消极报道。

二、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是“一种致力于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研究框架”[3],它揭示了社会现实与话语实践的辩证关系。CDA不同于其他话语分析,除了描述话语本身,更强调将语言和社会联系起来,通过话语特征揭露其背后的意识形态[4]。然而,研究者在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时,往往会遇到文本数量过小,文本的选择具有随机性,研究者对文本的主观控制过大等问题,因而不少学者对其客观性和可信度提出了质疑。因此,为弥补批评话语分析这一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将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与技术引入批评话语分析。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吸纳了语料库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的优势,将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降低了研究者因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产生的影响,提高了研究的客观性[5]。此外,通过语料库中大量真实有效的可靠素材,对文本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者能够发掘出一些易于被忽略的话语现象和话语特征。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外学者将语料库技术运用于批评话语分析,以阐释媒体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Baker和McEnery[6]通过检索英媒报刊和联合国难民署官网,发现英国媒体与联合国难民署对待难民有着不同的情感态度。邵斌、回志明[7]引用了Baker的另一项针对英国媒体中的穆斯林形象的实证研究,同样发现自“9·11”之后,英国媒体对待穆斯林的态度较为消极,反穆斯林情结日益严重。在他们引用的Louann关于美国、英国、意大利媒体对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电视报道中,也阐释了不同媒体对于战争采取的不同态度。McEnery等[8]收集了关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中英文新闻报道,分析了奥运会的举办是否会对英国的名誉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相比较而言,国内运用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钱毓芳[9]收集了在“9·11”前后英国《太阳报》对本·拉登的报道,探究报纸如何将国家利益、经营目的、读者定位等政治和社会因素渗透到话语中。邵斌、回志明[7]通过西方媒体对“中国梦”的英文报道探讨了西方新闻媒体视野中的“中国梦”形象。刘佳、于洋[10]以英国主流媒体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的涉华报道为对象,分析了英媒针对中国国家形象报道时的特征、立场及议程设置。胡江[11]研究发现,西方媒体涉华军事报道对中国的主流态度是消极和否定的。邵斌、蔡颖莹、余晓燕[12]通过西方媒体有关“一带一路”的英文报道发现,西方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总体态度是肯定的,但关注点不同。

综上,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为话语研究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以及更加多维的研究视角。媒体话语的批评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的核心内容[13],基于此,透过大量、真实的新闻媒体报道素材,探究西方社会对中国减贫脱贫政策与实践的态度和立场,不失为一个有效手段。

三、研究设计

(一)语料选取

本研究选取《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独立报》、《福布斯》、《卫报》、美国之声、福克斯电视网、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9家英美主流媒体于2015年至2021年期间对于中国减贫脱贫实践的新闻报道。《中国日报》是中国最有权威的英文报刊之一,读者群体广,影响力大,能够充分代表国家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选择9家英美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语料库的库容需求,使研究数据与研究结果更具普遍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选取多家主流媒体可以适当避免由于媒体自身的政治倾向而导致的研究语料的片面性。与此同时,《纽约时报》《卫报》等9家媒体,均为英美主流媒体,同样具有广大的受众和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输入与“减贫”“脱贫”“消除贫困”相对应的英文关键短语“poverty alleviation”“poverty reduction”和“poverty elimination”,本研究从《中国日报》官方网站中随机选取了54篇关于中国减贫脱贫的新闻报道,从《纽约时报》《卫报》等9家媒体官方网站上选取了相关报道45篇,分别建立两个小型语料库。由于《中国日报》上的每篇报道较为短小,为使两个语料库库容相近,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选取《中国日报》的新闻报道篇数较多。《中国日报》语料库总形符数为34662,英美媒体语料库总形符数为34607。

(二)文本分析软件及版本

本次研究使用的文本分析软件及版本为AntConc 3.5.9w。通过高频词列表、索引行、词簇列表等分析类别来呈现数据,以此对中西方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文本对比分析。

四、结果与讨论

(一)高频词对比分析

词频的统计是对语料进行观察、描述及分析的最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检索高频词,研究者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到文本中呈现出的话语特征及其背后折射出的语言使用者持有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基于文本分析软件AntConc 3.5.9w,笔者对所建的两个语料库分别进行了词频频数排序。由于功能词在语料中频繁出现而又无实际语义功能,因而被笔者剔除,在两个语料库中分别选取了词频频数排在前15位的实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高频词排序结果

(续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中西方媒体对于减贫脱贫的报道均提到,消除贫困(poverty)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people)的共同努力之下,2021年(year),中国(China)数千万(million)贫困(poor)人口(people)全部顺利脱贫(poverty)的成功实践。观察两个语料库的高频词可以发现,中西方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的关注点有所不同。在英美媒体的报道中,Xi,government,party等词出现频率较高,且在中方媒体中未有显示。可见,西方媒体更多关注的是减贫脱贫实践的主导者和实施主体,及其决策、计划与行动,而非这一实践本身。而中方媒体则聚焦减贫脱贫(alleviation,reduction)实践本身,关注在这期间中国各地区(areas)所取得的发展(development),以及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世界(world)产生的重大积极影响。下文将分别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高频词进行索引行和词簇的提取,并做进一步的对比分析。

(二)索引行对比分析

根据评价理论,摘引(attribute)作为一种重要的介入策略,将话语中的某些观点通过他者的话语呈现出来,作者的话语退到后台。通过对话语场中某一观点的摘引,作者在表达不同观点或是不能确信的某观点时,为自己留出了一定的“后退”空间。观点的可信度也随着“信源”的不同而发生变化[14]。“said”是实现摘引策略的典型语言项目之一。因而,分析报道中“said”一词引出的话语来源和内容,有助于探究报道背后隐藏的作者立场和态度。

表1高频词列表显示,《中国日报》使用“said”一词的频数为117,英美媒体的使用频数为277。基于两个语料库中相近的形符数(中方媒体34662,英美媒体34607)可以看出,英美媒体中said的使用频数远超《中国日报》使用该词的频数。由此可见,英美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非常巧妙地扩大了对话协商空间,以便通过他人的嘴说自己的话。通过观察索引行可以发现,中西方媒体摘引内容的来源主要有如下四类:中国民众、中国政府官员、国际组织官员及专家、他国政府官员。通过笔者的进一步统计看出,《中国日报》的报道中有84条(72%)引自中国政府及官员,17条(15%)引自国际组织官员及专家,9条(7%)引自他国政府官员,7条(6%)引自中国民众。与之不同的是,在英美媒体的报道中,有115条(42%)引自中国民众,108条(39%)引自中国政府及其官员,52条(18%)引自国际组织官员及专家,2条(1%)引自他国政府官员。由此可以看出,英美媒体更倾向于将自身的观点通过中国民众的话语呈现出来。为深入研究报道背后中西方国家对待中国减贫脱贫实践的态度,笔者从两个语料库中分别针对中方媒体引用中国政府及其官员的观点和英美媒体引用中国民众的观点,各随机抽取了12条索引行,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 《中国日报》said 索引行示例

(续表2)

表3 英美主流媒体said 索引行示例

观察表2可以发现,《中国日报》对中国政府及其官员观点的摘引,主要涉及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措施;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脱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中国的世界担当,如分享自己的经验,与世界各国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举例如下:

(1)China is committed to delivering a better life for the people.

(2)The main goal is to ensure poor people in rural areas have access to food,clothes,basic education,medical care,and a safe home by 2020.

(3)Beijing intends to increase poverty alleviation funding by 43.4 percent;build or upgrade 200,000 kilometers of rural roads;and work toward reducing excess food stockpiles.

(4)…it earmarked nearly 6 billion yuan(870 million U.S.dollars)to help 1.25 million people shake off poverty last year.

(5)The success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Jiangxi reflects a miracle China has created in securing large-scale poverty reduction while achieving rapid economic growth.

(6)The village in central China's Hunan Province has seen the poverty headcount ratio drop to zero,down from 57 percent in 2013.

(7)China is willing to work with all countries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poverty reduction and build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8)China is willing to work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 for mankind that is free of poverty and enjoys common development.

评价理论为研究语篇中作者如何表达主观态度提供了依据,成为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借助评价系统中的态度系统,通过分析以上索引行中的态度资源可以看出,中方媒体表达出的态度是积极正面的,充分肯定了中国在消除贫困实践中的决心、举措和成就,构建了中国以人为本、积极作为、勇于担当的国家形象。例如:China is committed to… better life for…,It was the Party's solemn pledge to help,China is willing to work with all countries,Beijing intends to,a miracle China,rapid economic growth,enjoys common development等。

反观英美媒体发现,其报道更倾向于引用少数中国民众的话语来表达自身观点。例如,抱怨政府形式主义、对百姓漠不关心:“Officials seemed more concerned with collecting data and taking propaganda photos than helping her thrive.”“Even if you aren't out of poverty,the country will say you're out of poverty.”““Few people have come here,so all they have is their imagination.”“The country doesn't care for me.”抱怨生活没有得到改善,仍然面临贫困:“We work outside for four seasons a year,but we have no savings.”“My family has always been treading on thin ice financially.”“We are poor,poor people.”对中国是否能够消除贫困怀有质疑:“Just giving out money is useless because one day the money will eventually run out.”“We don't have any ability to change the situation.”“'Poverty alleviation' is just a gorgeous fur coat.”“It's impossible to eliminate poverty.”

与中方媒体不同的是,英美媒体摘引中国民众的话语中使用的态度资源绝大部分都是负面消极的。例 如:annoyed,we have no savings,treading on thin ice financially,We are poor,poor people,more concerned with collecting data and taking propaganda photos,doesn't care,just giving out money is useless,a gorgeous fur coat,we don't have any ability等。在这些报道中,中国政府对百姓漠不关心,脱贫行动中充斥着形式主义,中国民众仍然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怨声载道,认为中国难以实现脱贫目标。英美媒体的这番论述看似有理有据,然而笔者在追溯其摘引话语的上下文时发现,报道中少有或没有注明话语发出者年龄、职业、身份、居住地等方面的信息,因而这些报道所选取的民众的观点,是否能够代表中国广大民众普遍持有的观点,以及其话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读者无从知晓。

从以上对比中不难发现,英美媒体倾向利用少数甚至个别民众的抱怨,企图放大负面声音,借此达到破坏中国政府形象,传播和渗透自身意识形态的目的。

(三)词簇对比分析

“词簇”指的是文本中连续出现的多词单位。通过观察词簇,研究者既可以发现与节点词经常共现的词语,也可以发现文本当中反复出现的词簇[14],从而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揭示词语背后所传递的态度与意识形态。“poverty”是语料的主题词,在两个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也都位居第一,因此分析其词簇的语义特点,有助于了解报道中对于“贫困”和“消除贫困”的态度和立场。“government”一词出现在英美媒体的高频词列表中,却未出现在《中国日报》的高频词列表中,因此研究该词词簇,可以更好地了解英美媒体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在减贫脱贫实践中的作用。与此同时,出现在《中国日报》高频词列表中的“development”一词未出现在英美媒体的高频词列表中,因此对该词也值得一探究竟。

(续表4)

如表4所示,将高频词“poverty”作为检索词,提取词簇列表可以发现,在两类媒体的报道中,“poverty”的词簇均涉及“减贫”“脱贫”“极度贫困”“贫困线”(poverty alleviation,million people out of poverty,extreme poverty,poverty line)等内容。围绕该主题,报道了在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数千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中国如期消除绝对贫困的实践。然而,我们也发现,《中国日报》词簇列表中出现了fight against poverty,battle against poverty 两个隐喻,充分体现出中国政府将“脱贫攻坚”当作一场战争,并力争打赢的决心与使命。中方媒体的报道增强了人们的信心,鼓舞了人们的斗志。然而,与之相反的是,英美媒体更多关注中国在减贫事业中的不足,诱导读者产生中国很多地区仍然极度贫困(lived in poverty,still lived in poverty),中国难以如期彻底消除贫困的错误印象。

表4 “poverty”的词簇列表

如表5 所示,将英美媒体报道中的高频词“government”作为检索词,提取词簇列表,通过分析不难发现,government的词簇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各级政府的名称,如:central government,regional government,local government,the Wuhan government 等;中国政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采取的行动举措,如:government has spent,government is helping,government supports,government-subsidized homes,government list of registered poor people等;百姓对中国政府的称赞,如:thanks to the government。由此看出,西方媒体也认同,在消除贫困实践中,中国各级党委和各级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消除绝对贫困,各级政府采取了经济、教育、民生等多方面的举措,赢得了中国民众的称赞。总的来说,西方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态度较为积极。

表5 英美主流媒体报道中“government”的词簇列表

(续表5)

如表6所示,将《中国日报》新闻报道中的高频词“development”作为检索词,提取词簇列表,发现development的词簇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类:减贫和发展,如: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developmentand poverty reduction,development-oriented poverty alleviation等;各领域的发展及全面发展,如:industrial development,social development,economic development,rural development,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global development,human development,common development;发展目标,如:development goals,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可持续发展,如:sustainable development,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由此看出,中国始终将“发展”视为解决贫困的根本路径。提高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医疗教育水平等,从而可以让百姓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其次,在中方媒体的报道中,“百年发展目标”也被频频提及,表明中国人民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此之外,“可持续发展”也多次提及,可见,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前10年实现减贫目标,为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世界减贫目标贡献了中国力量。

表6 《中国日报》报道中“development”的词簇列表

(续表6)

五、结语

受到特定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新闻媒体不可避免地会将自身立场和态度融入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因此,运用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可以快速、大量地研究特定时段内的新闻语料,客观描述中西方主流媒体在关于中国减贫脱贫报道中的话语特征及语义差异,并揭示报道背后所折射出的态度立场和意识形态。结果表明,西方媒体在报道中通过使用不同的话语策略,断章取义,传播负面消极信息,对中国政府的举措、以及中国是否能如期完成减贫脱贫目标持怀疑态度。而中方媒体的报道更加乐观积极,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减贫脱贫这一伟大实践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表达了对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的信心,构建了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世界大国形象。

猜你喜欢

高频词中国日报英美
30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
省级两会上的高频词
漫画
28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
省级两会上的高频词
框架理论视角下主流媒体对“中美贸易战”的报道分析
——以《中国日报》为例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英国“最佳国际报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