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修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22-04-18罗泽飞
罗泽飞
摘 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实施两年多来,各地、各学校都还处于建设初期阶段,当前,职业学校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面存在机制不灵活、可借鉴的经验少、团队成员结构不合理及师资队伍培训针对性不强等突出问题。基于此,文章以中职汽修专业为例,提出通过“三教”改革来加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
关键词:“三教”改革 中职 汽修专业 教学创新团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到了新阶段,党中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职业教育也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教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基于此,国务院于2019年1月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指出要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合理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而《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则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设方向。
1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意义
1.1 新时代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及要求,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获得本专业的知识技能,逐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过程[2]。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技能。引进企業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创新团队,团队成员在一起交流、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各家之所长,形成互补,克服了教师单打独斗的现象,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2 有利于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资源共用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支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离不开企业的支持,离开企业,单独搞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与放空炮,它必须要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从企业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能人才与学校专职教师共同组成的,在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方面均比较合理的团队。团队成员均是业界的精英,他们具有较高学术成就和创新性学术思想,他们共同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合作中,专职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企业技术人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得到了强化,校企双方则实现了互惠共赢,进而实现人才共享,资源共用[3]。
1.3 有利于筑牢中高职衔接的地位
自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当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以后,2020年和2021年也连续扩招,而且规模不减,这种扩招的现象已经形成了一种常态,因为2020年又扩招200万。在此背景下,建设中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通过企业兼职教师的参与补充及团队成员间的优势互补,以进一步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筑牢中高职衔接贯通的地位、促进中职学校内涵发展,从而形成富有特色的、高水平的、高质量的中职教育,不断巩固中职教育的基础地位。
1.4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目前在大多数地区还存在着“闭门造车”的现象,在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教师基本上是没有企业履历的,校企合作不深入或地方缺乏产业支撑,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到企业参与实践,对企业生产岗位不熟悉,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立,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同时还能让团队中的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建设,将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和最新的工艺流程引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实际岗位的锻炼机会,使得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得以提升。
2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汽修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一些职业院校进行了调研,并结合文献分析,认为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团队建设的机制不完善
一是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课题组对第一批获得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的学校调研发现,学校都没有能够按照申报方案的预算资金投入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还存在等待相关部门拨付专项经费的观望心理,当前投入团队建设的资金可以归结为试探性投入经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团队建设和发展。二是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主要在于评价体系单一,缺少多维度、多层次的考评体系[4],没有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退的机制,考核指标多,但是与团队建设扯不上关系,以至于教师没有能够安心投入到创新团队建设工作中去。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投入很大的精力,且在短时间内很难看见成效,这样一来,年终考核的时候团队中的教师有可能无法完成年度考核指标,以至于年终绩效达不到教师的预期目标,最终影响教师参与团队建设的积极性。四是校企双向流动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企业兼职教师很难做到两边兼顾,到学校上课的时候企业的工作很难协调人员顶替,再加上学校给予兼职教师的待遇在他们的收入中占比非常低,所以很难聘请到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团队建设。
2.2 团队成员结构不合理
首先,年龄结构不合理,很多院校在选择团队负责人及成员的时候首先都会想到是年级较大的老教师,毋庸置疑这些人在教学方面确实具有丰富的经验,但是也存在着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能力差、思想保守等问题;相反,具有大胆创新意识,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则难以入选,这就造成了团队活力不够,团队整体缺少大胆干事的冲劲。其次,团队成员学科专业较为单一,跨学科团队建设不足[5],很多学校组建团队的时候往往只选择相应的专业课教师,忽视了公共基础课教师在团队建设中的重要性。第三,团队成员中的兼职教师少,由于一些政策原因,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普遍不够深入,很多合作机制不完善,很难从企业引进优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参与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2.3 缺少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团队建设处于探索阶段
2019年6月教育部出台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对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原则、任务和进度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并于当年6月份批复了120个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又批复了240个立项建设单位,但是从第一批立项建设至今,也只有两年的时间,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很多立项建设单位目前都是出于探索阶段,团队建设的成效还没有体现出来,在此过程中许多问题都没有理清,主要体现在团队成员分工、绩效考评、建设运行与保障机制等均未能很好服务团队建设。
2.4 师资队伍培训缺乏实效性、针对性
创新团队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参差不齐问题均以被各学校所公认,学校也开展了很多培训,但是总体来看,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主要体现在:第一,对于专职教师,学校也安排他们到相关的企业以学徒身份开展实践锻炼,但是校企之间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比如评价制度、监管制度等,以至于老师到企业报到之后,只等着实践结束返校,学业达到什么水平也没有人过问。第二,企业的兼职教师平时主要以实践动手为准,走上讲台的机会少,加之又缺少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其能力足以胜任实践教学,但是教育教学理论缺乏,针对这些问题,各学校也对兼职教师开展一定量的培训,主要通过课堂听课、专题研讨、听讲座等方式进行,但效果不理想。
3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路径-以中职汽修专业为例
3.1 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
第一,建立团队管理制度,落实团队工作责任制。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教学团队,建立健全团队管理制度,落实团队工作责任制,按照汽修专业发展要求,主要是对教学创新团队成员的选拔任用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劳动报酬机制等进行完善,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不能只喊口号、放空炮、画大饼,要切实将制度落到实处,确保团队成员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各方面均有所提高,保持团队成员的相对稳定,如制定《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聘任与管理办法》《专业教师培训与考核制度》《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规定》《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规定》等,明确任务分工,强化责任落实,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第二,整合校企优质资源,优化团队结构。加强校企合作,特别是要注重与知名企业之间的合作,因为这些企业掌握着先进的行业技术,从合作企业选聘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汽修专业的师资培训导师或兼职教师,并与学校汽修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组建一支20人左右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有负责学校人事的党委书记、以确保团队思想的建设方向正确,另外还需要有分管教学副校长及企业高管加入,以便于进一步统筹整合校企之间的各种资源。
第三,培训与带培相结合,提高团队教师教学能力。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将每年寒暑假定为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时间,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每年安排团队成员中的汽修专业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2个月,教师在企业实践的时候就是一名学徒工,由企业师傅带队开展生产实践,需要完全服从企业安排,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每个周末需要对本周学到的新技术进行总结,实践期满,学校领导还需要亲自参与考核。另外,学校还不定期组织汽修专业专兼职教师开展听评课,以提升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利用专业建设经费不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开展课程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等专项培训,以提升专兼职教师教学科研和课程开发等能力,使专兼职教师得到全面发展,最终引领学校新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和教法的改革。
3.2 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
“协同”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进行协调,从而是其能协调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需要发挥学校、企业、行业及政府之间的协同才能建成高水平团队。协同共同体的建设措施如下:
第一,建立校际协同专业共同体。加强与区域内学校的沟通与合作,整合双方资源,把握汽车行业新技术发展趋势,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联合建设实训基地,查缺补漏,不重复建设,实现所有的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减少资金的重复投入。另外,教师共同开展社会服务和教学技能提升培训、联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
第二,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和协同创新平台。秉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学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建企业教师工作站,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开展实践,同时让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作为企业的培训讲师。建学校工程师工作站,在校内挂牌成立企业工程师工作站,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专建设搭建平台。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联盟,利用校企双方的资源相互培养各自所需的人才,服务于双方的发展。建应用技术研发服务基地,中职学校教师理论知识丰富,文化功底深,可以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发新技术,形成专利。通过各种渠道搭建教师发展创新平台,拓展双师培养途径,提升教学团队在技术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能力。
3.3 参照相关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第一,对接国际、国内标准,构建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的课程体系。结合全球汽车产业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趋势,重点分析新形势下,汽车服务市场领域的岗位人才需求,与企业、行业组织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国际职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企业的先进文化和典型的工匠精神等职业核心素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使之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职业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
第二,校企联合开发工学结合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以汽修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对照岗位标准,邀请企业资深技术专家共同开发专业教材,特别是将教材按照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进行编写,以便于开展项目式教学;开发教学资源库,将企业工作场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建设云端资源,形成“新形态融媒体教材”,利用智能识别、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开发满足线上线下学习和训练的高质量教学资源,为汽修专业教师采用新教法提供保障。
3.4 全员探索开展模块化教学
坚持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把品德建设与技能学习紧密结合,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汽修专业思政元素,并将它们融入汽修专业教学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等教学方法,教师分工开展模块化教学,将汽修专业相关课程分成若干个模块,然后引入企业真实场景,将项目式教学和情景式教学结合。全面推进校企“双元”育人,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堂搬到企业生产一线,鼓励修车师傅在教学现场开展“传帮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同时,要求每一位教师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比如说在一些教学平台上建课,教师在平台后端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做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运用于空间教学和远程教学监控。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GXZZJG2020A059)+《“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汽修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9-02-13.
[2]袁华,郑晓鸿.职业教育學[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6.
[3]林青红.“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9(04):22-27.
[4]陈超群,胡伏湘.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一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0(18):76-79.
[5]洪福兴.“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价值、问题与路径[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04):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