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一年读100本书

2022-04-18林特特

读者·原创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电子版章节参考文献

林特特

有人问我,你一年读多少本书?我粗粗算了一下,大概100本。

听到答案的人有些怀疑地问我,你怎么看得那么快?能记住吗?你是怎么做到一年读100本书的?

当然有技巧。

首先,不是每本书都值得精读,也不是每本书的每一章、每个字都值得精读。通常,我拿到一本书,看完书名、目录,还有封底、腰封上的简介和作者介绍,顶多再看一下序言,就能大概清楚要不要细读,花多长时间读,哪个章节需要细品,哪部分需要做笔记、摘抄,梳理完再直奔正题。

其次,选书是有方法的,我总结了以下4种方法。

第一,经人推荐。我朋友中有位姐姐,做了20年出版人,选书的品位很高,她每次在微信朋友圈晒的书,我都会收藏起来;有的人是某方面的专家,如果我正好要看这方面的书,就会选他推荐的书;一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会发布权威书单,我也会收藏起来;听书App也有推荐功能,听了一本书的某个章节,如果深受吸引,再去找来读也不迟。

以上这些荐书渠道不但帮我省了时间,还能让我开阔视野,发现好书。

第二,有两类书我绝对不会错过。一类是与我职业有关的书。我是一个写作者,文学类的书是必读的。另一类是与我的专业有关的书。我本科、硕士都是学历史的,从历史学科延伸至整个社科方向的书,我都会关注。除了作为精神补给,看这些类别的书等于在做社会调查,可以了解行业、职业、专业的需求,以及前沿和动态。

第三,如果我生活范围内几个性别、学历、收入、兴趣点都不一样的人,在聊天或者发微信朋友圈时提到同一本书,那我无论如何也要把它找来看。因为,既然他们兴趣爱好完全不同却都读了同一本书,说明这部作品代表着某种社会现象,已成为社会话题。

第四,找交集。什么是交集?同一个领域的几本书,它们的作者不约而同地谈到另一个作家,或这些书都在不断引用另一本书的内容;在相关领域的图书或文章的参考文献里,有一本书、一篇论文反复出现。这些不约而同谈到的人、不断被引用的那本书或参考文献,就是“交集”。赶紧找来看吧,或许,这交集就是破解该领域或主题的关键密码。

那么,书选好了,是不是要马上买、马上读呢?未必—除了即刻要用的书。有不少书可以只读电子版,在电子书库里下载,加入书架,等有需要时阅读。

如果有一部分书我打算买纸质版,就会先从电商网站找到它,放到购物车里,等某次集中购买。这样做的好处是,我能保证每次买到的书都是精挑细选的,还省去了专门选书的时间,我的工夫都花在平时了。

最后,选到好书,把它们带回家,怎样读得快且效果最佳呢?

我认为,做任何事,包括看书,都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习惯,了解自己做这件事的黄金时间、黄金环境。

有的人喜欢在咖啡馆里阅读,说这样感觉最好,对他来说,环境越嘈杂,越有安全感;有的人读书时必须点一盏灯、泡一杯茶且拉上窗帘;有人爱晨读,有人爱夜读,有人喜欢捧着手机读电子版,有人写写画画才算真的读过……读书的方式因人而异,總体来说,从效果倒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即可。

以我为例,我下午看书最快,在家时,我会在下午抽一两个小时看书;搜索资料时,用电子书最合适;想好好品味时,必须看纸质书。

这些年时常外出,我发现自己坐火车、飞机时看书最投入,因为相对封闭的环境像一个黑箱,我被关起来了,在这种时候,看书是最易打发时间的方式。所以,我经常带着一本书外出;回来时,再买本书上路。一来一回,两本书轻松看完,阅读体验很愉悦。好几次,我坐4个小时的高铁从北京到上海,下午两点上车,翻开书,一路上风景在车窗外飞驰而过,整个身心都沉浸于书里;快到站了,合上书,窗外的艳阳不知何时变成了初升的白色月牙,树影深了,天色暗了,心头顿时浮现出“不觉碧山暮,但闻万壑松”。

此外,我在看完一部电影、参加完一个活动,或在某地旅游后,阅读与这些内容相关的书时,阅读速度极快,因为渴望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刚看过的事物。当然,反过来亦是如此—看完一本书,找和它有联系的影视剧、作者故居、景点、博物馆、展览……如此,也会对书中传递的知识、思想、情感等更有共鸣,理解也更深刻,书变成了一场精神旅行的起点。

看完书后,讲述评价这本书,会让你真正吃透内容。和阅读同理,当你能消化一本书的核心内容,加上自己的见解,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还能让听众听懂,你会发现,这时,这本书才真正属于你,因为它成了你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电子版章节参考文献
敬告著作权人
敬告著作权人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围城》70周年首推电子版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The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Trilingual Education in inghai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The Feminine Helen and the Feminist Sue
《烃》一章中的实验考点大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