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DHD儿童的人际交往宣导课实践案例

2022-04-18万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1期

万燕

摘要:一位ADHD儿童由于上课违纪干扰同学上课,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继而动手,使得该儿童被班上同学排斥。为了使ADHD儿童更好地融入班级,可以借助班级宣导课让班上同学更好地接纳他、理解他以及帮助他。宣导课包括以下过程:收集资料,实施宣导课,选拔小天使,培训小天使。干预效果良好。

关键词:ADHD儿童;人际交往问题;宣导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1-0076-04

ADHD学生普遍存在多动、冲动、注意力不足、人际交往等问题,导致他们出现较多问题行为,例如欺负弱小,经常拿东西玩,游戏输了耍赖,从而获得关注。但其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班级教学秩序,且屡教不改,导致ADHD学生在班级会遭受语言暴力、肢体冲突及社交问题。

一、个案情况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明(化名),7岁,男,出生时有脑部缺氧及黄疸和肺部感染,满月后复查,结果正常。6岁时被确诊为多动症,韦氏智力测验得分为70分,其中计算得分为1分。CT检查脑部显示脑部发育迟缓,同时手眼协调、手脚协调能力需要加强,如做广播操时,手脚不协调,会出现同手同脚的现象,动作跟不上节奏,模仿同学时显得笨手笨脚。用剪刀剪图形时,总是不能沿着线剪。

家庭情况:父母离异约一年时间,跟随父亲生活,妹妹跟随母亲生活。父亲在政府机构做合同制的辅警,平常生活和随班就读由爷爷负责,爷爷年纪较大,经常使用打骂方式,父亲平常很少有时间陪伴、教育孩子。

(二)问题行为

通过观察、调查和访谈发现,小明有些行为严重干扰上课的秩序,破坏与同学和谐的关系,遭到家长的投诉,家长曾联名要将小明赶出该班级。

(1)时常与同学发生摩擦,比如同学善意提醒或者与他意见不合都会被小明打,故意激惹同学追他,不高兴了就吐同学口水。

(2)别人游戏或讲话时会捣乱、插嘴,同学在教室里或者走廊上游戏聊天时,小明会拍打同学头部,曾经一个星期将13个同学脸部打伤,其中一个同学眼睛被打青了。

(3)有时会做出爬栏杆、高空抛物,在上楼梯时将同学往后拉等危险行为。

(4)未经他人同意,翻他人物品。

(5)经常嘲笑同学,脱同学裤子。

(6)上课发出怪声,走出座位故意去拿、扔附近同学的文具,甚至会去打同学或者骂同学。

二、个案问题行为功能评估

各科任老师用讲道理、惩罚等方法无效。对于孩子推打、拽拉其他同学后退这些事情,爸爸大多是跟孩子讲道理,而孩子说我控制不住自己,我已经打了才知道我打了人。爸爸认为孩子是个特殊的孩子,有些行为是值得原谅的,不会为儿子的行为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爷爷奶奶多是打骂,缺乏科学引导。小明在学校缺乏类似家的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氛围,在上课失去兴趣或者无聊的情况下,会出现违纪行为以获得自我刺激。另外,通过拍打同学等动作寻求关注。孩子在阅读、文字、计算方面落后于同龄人。

三、人际交往宣导课实施过程

根据前期的调查、访谈,找出小明的问题行为,接着分析问题行为的原因,发现小明出现违纪行为是因为听不懂,无聊,于是出现干扰同学的行为;拍打同学是因为想和同学打招呼,想引起同学的注意,但是又找不到其他的办法,而同学又无法理解小明这种打招呼的特殊方式。由此有必要开展班级宣导活动,加强同学对小明的接纳,也帮助小明明白同学不和他玩的原因。

(一)召集学生统一“战线”,搜集学生眼中的小明的资料

针对小明的问题,在班上开一场融合教育课“我认识他”(小明被带走去上个训课),搜集全班学生眼中小明的优缺点及最想对他说的话。为帮助小明更好地與同学相处,希望学生们能换位思考去理解小明。

(二)集情报析核心问题,定目标出方案

根据上节课“我认识他”,全方位收集整理小明在同伴交往方面的“情报”,并整理出要点(见表1)。

在给学生上完一节“我认识他”这节课并收集整理学生们的情报后,我私底下将收集上来的资料给小明看,探讨同学在哪些方面是排斥他的,哪些方面是欣赏他的,问小明怎么看。小明也表示苦恼,感觉同学都不喜欢自己,但是渴望改变与同学的关系。

根据学生们的“情报”和小明的内心想法,我和班主任商定,将小明的宣导目标定位为:增加同学接纳度,建设团结班风。具体操作:(1)班主任找到对小明最反感的学生及班上具有号召力的5位学生谈话,向他们说出小明的心声,希望他们能够帮助小明,减少同学对小明的排斥。(2)寻找机会进行实战辅导,请学生(性格热情、善良、耐心及与小明志趣相投的学生)做小天使,请家长辅助训练,做好相关奖励措施。

(三)抓宣导课促成长

目标首先是改善班内学生对小明的态度。在小明的班上,我又上了一堂“假如我是TA”宣导课,宣导课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小刺猬遇到麻烦

首先通过《相信爱》视频,激发学生们的同情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问题1:小刺猬遇到了哪些麻烦?小刺猬是不是故意惹出这些麻烦的?

回答:把同学的桌子撞乱;坐校车时刺到小狐狸;把足球刺穿漏气了;荡秋千时没有人推他等。

问题2:当小刺猬惹出这些麻烦时,它的同学有没有帮助它?是怎么帮它的呢?

回答:把小刺猬的刺包裹起来就不会扎人啦!

问题3:小刺猬最后的心情怎么样?

回答:开心、快乐、幸福……

问题4:为什么大家拥抱小刺猬时,小刺猬觉得很开心?

教师引导学生们说出:大家都需要朋友,有朋友就会更快乐幸福。

第二部分:小女孩的遭遇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小女孩的前半段视频,请学生边看边思考:小女孩遇到了什么?

前半段视频播放完毕后,请学生回答小女孩的遭遇。将学生所说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PPT展示)

播放后半段视频,内容为教师和同学是如何帮助她的。请学生思考:小女孩的老师和同学是怎么帮助她的?

第三部分:小男孩的烦恼(暗指小明)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小男孩的前半段视频。前半段视频播放完毕后,请学生回答:愿意和小男孩做朋友吗?

教师:这个小男孩有一个烦恼,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烦恼?

播放后半段视频:这个小男孩的烦恼。小组讨论:假如我是他,我们可以怎么来帮扶他。具体操作是,给每一个小组一张任务卡,要小组成员从任务卡选项上选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帮助小男孩。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做补充。

第四部分:寻找小天使

本节课最后,在班上选拔小天使帮助小明,通过小天使积极带动班内其他学生帮助小明,对小明的行为给予理解和包容。对于小天使(选拔标准为:热心、乐于助人、人际关系较好、做事认真),选拔是自愿报名参加,告知同学每个月评选一次优秀小天使。

(四)抓“战机”促成长

宣导课后,和小明沟通,告诉他,“同学非常想和你一起玩,但是希望你改正自己令同学不喜欢的行为,同学就更愿意和你做朋友,以后老师会安排同学(小天使)帮助你改正问题行为。”

同时选拔10个小天使,对这10个小天使进行培训。(小明也在场,这样有利于小明换位思考,同学这么做是为了帮助自己,而非针对自己)培训内容为以下五方面:

(1)上课出现违反纪律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2)当出现危险性行为,该怎么提醒及如何做?

(3)主动约他一起玩,约他一起玩时如何和他说清楚规则?

(4)每周表扬小明进步的地方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5)定期总结小天使的助人行为。

除培训之外,还将小天使每周需做的工作做成检核卡(检核卡内容随孩子情况变化),具体内容见下图:

四、宣导课实施过程注意事项

首先,要和ADHD学生进行沟通,沟通内容为:“目前同学为什么不愿意和你玩?同学们对你哪些行为不喜欢,你觉得要怎么做?你期望同学提供哪些帮助?假如同学们拒绝你,那你怎么办?”

其次,在上宣导课之前,要到班级深入了解同学对ADHD儿童的看法,比如优点、缺点,哪种情况下更愿意与他做朋友,这样是为了帮助ADHD儿童换位思考,增加对学生们的理解。

再者,选取小天使时,要注意选择有共同兴趣的,愿意和ADHD儿童一起玩的(至少不会不喜欢他)同伴。而不是班上最受欢迎的同学,同样也不是学习最好的那个。最理想的情况是,这位小天使的父母能一定程度上理解孩子的行为并愿意提供帮助。

最后,科任老师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特殊的任务,例如收发作业本、擦黑板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用積极的眼光看待他,接纳他。

要提醒的是,尽量不当众批评和惩罚孩子,那样只会让学生们更加疏远、嘲笑和拒绝他,更加不利于他的社交。应帮助ADHD儿童在班上建立积极形象。

五、干预效果

经过班主任、科任老师、资源老师、学生和家长各方的共同努力,小明在以下方面发生了改变:脱裤子行为、危险性动作消失了,嘲笑同学的行为减少了,现在上课基本不离开座位了,干扰同学的行为减少了,故意激惹同学的行为减少了,有固定的朋友。同学们对他的接纳度提高了,家长对他的投诉行为消失了,各科任老师的接纳程度也提高了,家长配合学校工作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见表2)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