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探析

2022-04-18利小铃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强化知识迁移、创设教学情境、开发整体教学、注重读写训练等手段,揭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核心素养和打造高效课堂的新路径。

关键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0-0013-03

引  言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需要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对语言进行积累、梳理和整合,发现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以此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在语言构建及运用方面的能力,进而形成更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存在两条主线。首先,根据相关主题组织内容,将显性主线贯穿于整个教材。其次,在教材中融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层层铺设,将知识点发散到教材中[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和内化,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并灵活运用,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

一、强化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部编版教材中,课后习题分别对应着一些知识点,涉及理解与交流、积累与运用、拓展与实践等层面。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紧扣课后的习题设计,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深入理解课后习题中蕴含的知识结构,通过对知识的强化迁移,提高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从而起到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3]。

例如,以三年级(上册)《海滨小镇》为例,该课文被编排在第六单元,其语文要素为“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而课后习题第二题为“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这道题实际上就是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好抓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索和发现。例如,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既是段落的关键句,也是中心句,能帮助学生理解一段话的大意。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围绕中心句,作者都写了哪些内容,又是怎样展开描写的?”等问题。学生经过阅读思考得出答案:“第四自然段围绕庭院之美,写了树的种类多、桉树叶香味浓、凤凰树花开得热闹三个方面。第五自然段围绕公园之美,写了榕树的数量、形态及休息的人们三个方面。第六自然段围绕街道之美,写了走在路上的感觉、路面的干净两个方面。”由此,学生学会了抓住关键句理解段落大意,同时教师也能通过紧扣课后习题很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又如,以三年级(下册)《燕子》为例,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尝试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体会优美生动的词句”,课后习题第一题为“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配上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轻声朗读,或闭眼想象:“……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学生也许会说:“我仿佛看到了柳树长出绿芽,杜鹃开出红花。”当读到“小燕子也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时,学生也许会惊喜地说:“我似乎能够看到穿着乌黑衣裳的燕子,机灵地飞过树梢,飞过田野,生机勃勃。春天有了它的加入,平添了许多生机。”这一课的教学,紧密结合联系课后习题,不仅能够助力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能巧妙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再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教师在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时,紧扣课后习题第二题,引导学生填写好表格,并让其根据表中所述“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和“慢性子裁缝”分别在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是怎么做的等内容来复述故事。教师在教学《漏》一文时,紧扣课后习题第三题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教师将课后习题与语文教学的知识点有机融合,既能强化知识迁移,又能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是一门以学习语言文字并将其合理运用为目的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朗读、感悟、想象、背诵积累、梳理整合等教学实践,通过设置丰富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

以《海滨小镇》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创设情境,运用朗读、背诵、想象、练笔等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实现。

第一步:让学生通过图片欣赏广东海滨小镇风景,创设语言学习情境。

第二步:自由选读描写大海美丽景象的句子,感悟大海色彩之美,带着感情再朗读。

第三步:教师与两名学生共同配乐朗读,学生闭眼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带着感情再次朗读,积累优美的语言。

第四步:想象在沙滩上,渔船归来,大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感受沙滩的热闹。

第五步:朗读第4~6自然段,借助段首的中心句理解本段话的意思。

第六步:迁移练笔,学以致用——试着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我的家乡在 , 。”

在这个段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非常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等活动积累语言表达经验。同时,通过上述第五步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文段的构成规律,学会了借助中心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与第六步的迁移练笔形成合力,为单元习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下册)《肥皂泡》的教学时,教师设计了三大板块:①“品吹泡泡之趣”。教师引导学生以动词为支架,边做动作边复述吹泡泡的过程。②“品肥皂泡之美”。教师请一名学生吹出肥皂泡,大家一起观察,思考泡泡是什么样的,随后引导学生阅读冰心的文字。由于文中很多句子不易懂,教师可再引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想象等多种方法理解。③“想泡泡梦”。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这些小球还有哪些美妙的去处。在这个片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语言实践活动要注重方法的指导,搭建支架复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句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能更好地理解和积累语言。

又如,以一年级(下册)《池上》为例,教师紧紧围绕“趣”字展开教学:①飞花令趣中导入;②趣学生字;③趣读古诗;④学一带一。其中,在“趣学生字”板块,教师通过字理识字、采莲游戏,在有梯度的情境中进行识字教学。在“趣读古诗”板块中,教师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加上“啊、嘿、哟”等语气词来读古诗,设计语言训练:“( )是( )留下的踪迹。( )的浮萍。”同时,教师还可配以想象说话、唱古诗等环节。在这个片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妙趣横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想、说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味,为以后的学习埋下兴趣的种子。

教学情境的设计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既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美感与语文创作的灵感,将高效课堂打造得淋漓尽致[5]。

三、开发整体教学,体味教材编排之妙

部编版教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大单元意识,加强知识之间的整体联系,注重教材资源的整合,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感悟,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编排了提问策略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提问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可打破一课一课教的常规,先用一两个课时教授本单元所有生字,再进行课文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作业,实现教學评一体化。

(一)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单,搭建单元整体教学框架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任务单如表1所示。

(二)进行单元课文整体教学,逐步提升提问能力

教师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明晰每篇课文在培养提问能力上的层级递进关系,并适时点拨提问的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如图1)。

(三)设计单元作业,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单元作业的整体结构可分为“单元学习准备”“单元任务单”和“每课作业设计”三部分。在“单元学习准备”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简单陈述最喜欢的篇目,提出自己的疑问,想想本单元打算阅读哪些书等。随后,教师制作“单元任务单”。“每课作业设计”以自主学习、互动探究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逐课递增学习任务。整个单元的教学和单元各板块之间的教学都可以整合。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美丽的鹿角》时,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句“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起这两只美丽的角呢?’”,同时,整合“词句段运用”中的第2题,进行带动作、神态的提示语训练。“他 :‘你真是急死我了!’”

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整体联系,整合教材资源,可以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实现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正向互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注重读写训练,探索教学文本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指出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语文教师应该把文本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语言文字材料,让学生在学习文章优美语言的同时积累语言,学习表达方法并将其迁移运用,这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读写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其阅读的体验,在学生和教学文本之间搭建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结  语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行为。加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知识迁移、创设情境、整体教学、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师生的情感得到了交融升华,提高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汪潮.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崔峦.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

2003(09):4-5.

曹利娟.让语文课更有魅力: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

王沁怡,王之秋.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与策略[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07):205-206.

佟莉丽.小学低段语文作业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4):74.

作者简介:利小铃(1979.1-),女,广东广州人,任教于广州市番禺区钟村中心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